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机制激活,快乐创造(1)



  ——青岛啤酒人力资源管理实践

  “用我们的激情酿造出消费者喜好的啤酒,为生活创造快乐。”这是青啤公司的使命,相对的,人力资源的使命要与公司使命相匹配。员工快乐了,才可以生产出优质的啤酒给消费者。所以,我们人力资源的使命就是以机制激活人力资源,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为员工创造快乐。内部客户的满意度,就是我们人力资源的最高目标。

  ——姜宏女士

  公司战略助推HR新变革

  青岛啤酒(以下简称“青啤”)的品牌历史悠久,在国际上的影响力比较大,可是“帆很大,船很小”,30万吨的产量规模远远无法支撑这样的品牌。于是,1998年,我们制定了“大名牌”发展战略,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并购扩张。实际上,这样的并购也给公司的管理带来了难题。

  随着公司战略的调整,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也应运而生。公司在整合其他职能部门的同时,专门增设了人力资源管理总部,当时我是第一任部长。原有的人事部门权利非常大, 涨工资、发奖金、提干部,极少同用人部门商量,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而缺乏有效的人才选拔和激励机制。这样,人力资源管理总部在2002年率先提出由“权利部门向服务部门”的角色转变,从流程上打破调配制,实行全员公开竞争上岗,选人上也打破身份制。2004年,我们全面推行了以岗位价值为基础的薪酬体系,人力资源的一些用人理念,包括以市场为导向的运营机制,以能力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以业绩为导向的激励机制等,在这一年全部建立起来了。

  2005-2006年,是人力资源管理年。人力资源管理总部提出了现在的使命——以机制激活人力资源,营造和谐发展氛围,为员工创造快乐。在这个使命下,我们又提出职能部门要由“裁判员”转向“教练员”。这一点,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可能感触较深,过去职能部门工作方式往往为批评、考核、要求基层,而不是自己提出工具、方法。因此,人力资源部门的角色转换首当其冲。同时,“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的人才观也借此建立。2005年开始,我们搭建起了全公司的人力资源队伍,并召开了首届人力资源年会,并持续至今。

  2007-2008年,是青啤的人力资源运营管理年。这一时期,“一横两纵”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了,它横向关注公司HR政策、制度、流程、机制建设以及核心资源配置、整合与能力提升;纵向实施基于业务链、个性化、快速响应的人力资源业务管理。“一横”即公司总部,“两纵”即营销和制造系统的人力资源体系,由公司总部的人力资源直接进行业务管理。

  HR管理系统通过固定的会议保持沟通和结构化的运营,具体而言有周例会、HR的经理月报/月回顾会,每个季度还有营销的HR回顾以及制造企业的HR运营回顾,当两个中心有需要沟通解决的问题时,拿到公司HR季度例会上讨论,最后还有HR年会。会议主要有四个主题,即战略执行回顾、共享最佳实践、关注数据运营和畅享沟通渠道。每次会议上,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必须拿出具体工具方法,下面所属的HR部门结合各分公司的战略灵活运用,但政策和制度方面必须执行公司的策略。另外还通过E-HR系统、内部网、知识管理平台、FTP平台等沟通交流。

  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方面, 2007年青啤建立了公司的管理学院,全面进行培训工作。

  2008年至今,青啤开始施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战略性人才管理、领导力的开发、战略性绩效管理等等。

  青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导向上,有以下三点:

  ——从战略导向上,通过人力资源一体化的推进,有效地支撑青啤组织变革和战略目标的落地,为青啤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比如,两年前我们就要思考公司下一步大规模扩张时,所需的人才储备,包括我们工厂整合人才的落地等等。

  ——从业务导向上,为价值链各环节高效运营提供有效的人力资源配置,融入价值链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HR解决方案。

  ——从经营导向上,人力资源的价值最大化,包括提升员工的能力、效率,关注人力资源的投资与回报等等。2008年时,我们制造部门加上派遣员工大概有2.7万人,很多兼并的制造企业都是30、40年代的企业,本来500人的工作量,现在却有800多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对工厂进行约束?我们提出了“控制总量、盘活存量、劳务替代、业务外包、标准配置”的方针,每月都对制造企业跟踪各项指标。将老企业中一些不在岗上的人员进行全部盘活,或上岗或通过依法协商解除,在2008-2009年,大约清理盘活了800多人,给公司带来的人力成本投入的价值是在2000多万。

  搭平台建机制,让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

  青啤的人才观其实很简单,就是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把员工的能力、素质、特长等与岗位相匹配,让他们的能力和价值在青啤得到充分的实现。因为合适永远是动态的,所以任何员工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都可以为公司创造价值。我们遵循着“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关键是“适人适岗,优势互补”。

  选对人,做对事

  对员工的选拔,我们奉行“对内广造、对外广招”的原则。一方面加强内部员工的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外来人才。尽管希冀能将全球优秀人才都能笼络到青啤,但“合适的人干合适的事”是我们坚持的原则。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机制激活,快乐创造(1)
  我们为员工提供全员竞聘的平台,做到公平、公正、公示,“学历为资格,能力为标准,悟性有潜力,发展看业绩。”公司内部的所有空缺岗位,都会发布到网上,员工根据自己的能力及岗位的资格要求自愿报名,实现“内部招聘日常化,外部选聘职业化”。原来内部岗位空缺的调配方式,转变为了内部招聘形式,并且成为青岛啤酒内部选拔人才的主要形式。这种公平的竞争平台,不仅在一定程度了激活了青啤的人才存量,在相当程度上达到了人岗匹配、适人适岗,也为员工的发展提供了一条可晋升的通道。

  培养,基于业绩潜能的开发

  在人才培养和开发机制上,青啤将人才的开发和职业发展作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鼓励员工在实现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价值。

  双重职业发展阶梯:在青啤,为进一步拓宽员工的职业发展通路,我们建立了成熟的双重职业发展阶梯和职位管理体系。针对不同的专业人员(专业管理人员、研发人员、营销人员、制造人员等),根据青啤的实际情况建立了相应的职业发展通道,如针对专业管理人员设计了专员、业务主管、高级业务经理等职位;在技术通道上,针对研发人员,设计了助理研发师、研发师、首席研发师等序列;在制造通道上,针对技能人员,设计了技工、助理技能师、技能师、高级技能师、首席技能师等序列,他们的职业发展通道是技术专业,职业发展目标是技术专家、岗位专家,这就避免了优秀专业员工只能通过担任行政管理职位(职位有限)才体现自身价值,从而留住人才。很多员工特别是年轻的员工,走到专业职位之后,这套体系对他们的激励非常大。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2245.html

更多阅读

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机制激活,快乐创造(2)

 立体化学习平台:我们在2007年特别创建了青啤管理学院,涵盖了中高级管理人员培训开发、专业培训学校(包装、酿造、动力、采购和物流)、营销培训基地(微观运营、大客户、KA等实战培训基地)等,成为“技能训练营,知识加油站,智慧孵化器,心灵修

dota一姐背靠世界树 “背靠祖国,面向世界”(1)

  《中国经济》:在1970年代,香港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实现了经济起飞。许多人将这一“香港奇迹”归因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自由经济,以至于不少人在理解“一国两制”概念时,特别强调保持香港的自由经济不变,甚至认为香港的长期繁荣和

威逼利诱下写的欠条 第9课 先威逼,再利诱(1)

系列专题:《忽悠外传》惩罚营销是绝招,连惊带吓促成交。──贾昌荣(“新锐派营销咨询策划专家”、授之渔营销顾问机构首席顾问)消费者不是专家,他们不知道热水器的标准是什么,但他们知道自己生命安全最重要。──温韬女人怕老、富人

缅甸市场商机无限 第7课 “错觉”虽小,商机无限(1)(2)

系列专题:《忽悠外传》范总:“那是那是。这么说来,是我们看走眼了?”“那当然!你还算有点自知之明,”赵老师换了一幅神秘的语气说,“这种方法,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障眼法。它的奥妙之处在于,企业完全不用做假,只是利用顾客的错觉和误会,就能

声明:《存款货币创造机制 机制激活,快乐创造(1)》为网友非礼勿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