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重浪 一“问”激起多重浪(1)



——诊断“腾讯成长的困惑”

  许浚教授演讲结束之后的互动,来自腾讯的奚丹先生第一个提问,在得到回应后,奚丹先生将问题进一步解析和深入,由此引发与会者纷纷献言献策,讨论深入、热烈而精彩,从这些闪光的碰撞中,尽显中国人力资源员100人组织“智慧·分享”的精神!

  腾讯成长之惑

  奚丹先生:在请教这个问题之前,我可以先从我遇到的挑战背景谈起,以方便大家理解我的问题。目前腾讯有员工近万人,未来的三年规划表明,我们的员工规模还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这样的人员规模,在全球的互联网行业里看来都是不多见的。应该说,一方面这是好事,体现公司的发展和对队伍建设的重视,公司对此非常支持,财力投入和业务部门都非常配合。但另一方面,问题也随之出现了:人员的数量是增加了,组织的效率却并没有相应地增长,包括个体的工作效率(激情、投入度和所创造出来的业绩)、协同的效率、组织上下层级的沟通与执行、对市场的反馈等等,都没有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

  基于此,我无法预见组织效率未来会如何发展,以及会带来怎样的影响,也没有办法为此提前做好准备。就目前的情况看,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感觉未来的组织规划以及未来对人力资源的投入,包括战略商业计划、人力资源预算及整合等都会受到影响。

  在此,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中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希望能得到一些借鉴,尤其是能否给出系统的解决方法,或者是否有一些关键点来衡量、分析企业的组织效率。换言之,有没有关于组织效率方面比较好的研究、分析和衡量模式、方法?这些框架和方法又在哪些企业里得到了有效验证?

  七嘴八舌之评

   许浚教授:我可以给1-2个研究领域的例子,在此先简单陈述这样一个概念,就是衡量企业效益可以大体分两种指标,一是和金钱有关系的数据指标,这个数据可以反应很多东西,比如预测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和整个企业效益的关联,但这类数据毕竟不很全面,因为最后的企业收益/回报数据包含了很多的东西,人力资源只是其中一个部分,用它来预测人力资源管理的成绩并不容易。所以,这里要提及第二个指标,它属于比较软的指标,即通过行为表现、态度/价值观等来衡量,并和企业希望的效益挂钩。如希望员工是好的组织公民,管理应该告诉员工具备怎样的表现、行为,类似于社会法律告诉公民应该主动参与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应该表现怎样的主动性,以及态度/价值观指标应该如何。

  程晓江女士:对于您的疑问,我想知道的是,团队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你们的招聘条件是否也发生相应的变化(直接汇报人数的增加,对新旧管理者的胜任力及其情商管理水平的要求会发生很大的变化,有些经理可能原先是管理雇员级别的个体(如工程师),现在要管带人的主管或经理级别的个体,这是个很大的变化)?人员的主要构成是否有变化,如主要为本土人才还是也有跨文化人才?特别是管理团队的成员,在文化方面有没有障碍?

  奚丹先生:随着公司的发展,招聘要求是不断提升的。在人员构成上,目前我们的高管团队60%是内部成长起来的,40%来自外部招聘,中层以下的成员70%都是从内部成长起来的。接下来我们希望招聘的大学生比例达到50%,其他则来自各个行业的精英。对全体员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要求,即喜欢互联网,对这个行业、事业有兴趣。关于跨文化管理方面的障碍,目前看应该不大。

  汪岩先生:我们曾经有类似的经历:从08年开始青岛啤酒实行集团一体化运作,改变原来的区域分割(每个区域的人员、配置由各区域管理),完全产销分离,所有营销系统由营销中心负责。一体化初期,为打开市场没有限制对人员的需求,但是运作一年后,整个营销系统人数规模由八千增加到1.2万。于是就出现你提及的这个问题,也即需要怎样合理、有效衡量投入产出?原来的人均效率和现在的人均效率分别是什么情况?

 我们创造了一个“人员总量指数”,将人员总量分别与销量、销售收入挂钩,并将二者在总量指数中的所占比例均定为50%。既保证对于销量、收入以及产品结构有所反应,还以此指标反映不同的运作模式。如高端啤酒需要的人数和渠道少,低端啤酒则需要大量投入人力,这个时候指数是不同的。同时,每个数据单位可以做一些设定,重点是要让指数变动真实反映出投入产出,并消除敏感性的不可控制因素。

  如原来8千人对应的销量、销售收入是什么水平,现在1.2万人又是什么水平?这就是投入/产出的一个反映。如果人员数量增加到了1.2万,但销量或者销售收入没能上升,指数自然会上升。但是不同于人均销量、人均投资回报率,如果市场成熟到一定程度(如市场份额达到一定程度),这个指数会下降,因此需要优化配置、提升能力、参考投入产出的波动性等,目的在于使产出最大化。最终,这个指数会影响到对人员的投入。这是我们的经历,仅供参考。

  常扬先生:刚刚你在描述问题的时候,比如人员的数量增加了,但是组织的效率却并没有相应地增长,包括个体的工作效率(激情、投入度和所创造出来的业绩)、协同的效率、组织上下层级的沟通与执行、对市场的反馈等等,都没有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应,我觉得你主要还是和原来的自己比较得出的结论。你肯定也尝试过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比如可以尝试问自己,和将来的预期或与同行业比较,不知这方面的问题严重程度又将如何?

 一石激起千重浪 一“问”激起多重浪(1)
  互联网确实是新兴行业,每年的员工增长达40%,可能其他的行业无法经历。就现在来看,如果你问一个人力资源高管,人力资源管理达到什么程度是你满意的程度?传统行业的管理者可以回答,但是互联网行业的管理者却无法回答。应该说这是一个幸福的困扰,因为互联网行业前景非常广阔,未来发展很难预期。

  在此,我想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既要用原来的模式来考虑,也应该跳出原来的模式来思考。无论问题的产生只是源自和自己的过去比较,如觉得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但又无法预知将来它是否有某个必然结果。 组织发展的初期,部门间没有原来那么清晰的职责,只是大家凭理念相互合作,随着组织变大变成熟,很多时候是需要有详细分工,以及横向的项目管理、流程管理,由此把大家结合起来团队协作,而不是与原来的管理方式相似。这是需要在组织发展中下功夫的。谢谢。

  奚丹先生:这个想法倒提醒我一点:就是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是什么。也许在企业快速发展、人员规模变得庞大之后,有一些变化是必须接受的。比如以前公司才200人,新员工入职当天几乎所有的老板都可以和他吃午饭,但是现在肯定是不可能的。但之所以要继续从前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把一些好的东西能固化和传承下去。

  郝惠文先生:针对刚刚提及的三点(人均的工作效率、协同效率、组织上下层级的沟通与执行以及对市场的反馈效率下降),我个人认为:

  首先,人均效率增长不及以前,按照企业的成长阶段,是否是因为企业发展进入了一个临界点或者是拐点?腾讯可以将自身的发展曲线画出来,确定是不是这个问题。但同时还有这样一个现实:一般而言,企业规模变大以后,边际效益递减是必然的趋势。HR要给自己加压力,但也要让高层决策者知道这个必然趋势(人均效率不可能无限制地提升)。

  其次,横向协同作战能力减弱,是由于公司哪一个模块的协同性发生了问题,还是它属于所有模块的普遍现象?我还不太了解腾讯的战略,好像在最早的QQ以外,腾讯的战略模块中又新增加了腾讯拍拍、游戏之类的。如果在腾讯内部来看,是这些战略模块中某一块有疑问,还是公司在战略聚焦上有问题?大家上午也纷纷谈及差异化战略,所以腾讯的发展战略是否也需要聚焦于某一个部分优先发展,还是均衡使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2238.html

更多阅读

喜看稻菽千重浪教案设计 教学设计与教案的区别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教案)教学目的:一、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写作特点,掌握阅读人物通讯的一般方法。二、理解并感悟袁隆平高尚品质与精神境界。三、挖掘人物亮点,学习一材多用,储备写作素材。教学

喜看长阳千重浪 喜看稻菽千重浪

喜看长阳千重浪放巨量长阳,牛市依然很任性!股灾当晚老周写道《活着,创伤都能抚平!》,其实那完全是一篇“爱心文章”,因为周一的股灾个人没有损失——潜伏的两支重庆瘟股却十分长脸:重庆港九盘中逆势涨停、重庆路桥盘中逆势涨3%,于是逢高卖

《城镇品牌营销》连载二:如何把一座城镇卖出去(3)

   三、 城镇品牌的创建流程和途径1)城镇品牌塑造的原则从整体上说,塑造城镇品牌一般应遵循独特性、延展性、文化性、价值性、认同性等原则。1、  独特性原则独特性就是指城市的个性、惟一性、专属性,不可模仿和复制。世上

《城镇品牌营销》连载二:如何把一座城镇卖出去(1)

    导读“地大物博”与“地大物薄”都可以很形象的形容中国,中国资源总量是很多,可中国人口也多,一旦分起来就很薄了。中国有超过4万个乡镇级行政区。有限的商流、物流等各种资源能否同时支撑4万多个乡镇的发展?答案是否定的。

声明:《一石激起千重浪 一“问”激起多重浪(1)》为网友辠快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