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统计中尚没有民营经济指标,但普遍认为,民营经济的典型部分应是中小企业和私营企业。目前,我国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截至2009年9月末,按现行中小企业划分标准测算,中小企业达1023.1万户,超过企业总户数的90%,其中,第一产业23万户,占2.3%;第二产业294.5万户,占28.8%;第三产业705.6万户,占68.9%。目前,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左右,缴税额为国家税收总额的50%左右,提供了近80%的城镇就业岗位。
一、从数据看中小企业融资难之实情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在改革和发展中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和融资问题。 一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仍很突出。中小企业贷款覆盖率和融资规模比重仍然较低。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贷款比重有了明显提高,但仍然难以满足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生产性需求。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公开发行股票及债券融资的门槛较高。截至2009年11月20日,共有501家企业在银行间市场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共23852.15亿元,独立发债企业中仅有8家中小企业,发行规模仅为2.65亿元。 二是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较高。据调查,50%以上的大企业贷款利率实行下浮,而小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一般是基准利率的23倍。民间融资成本更高。据一些大的担保公司反映,目前年息一般在20%30%。中小企业的融资手续繁琐,时间长。 三是当银根紧缩时,中小企业融资更加困难。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小企业受到严重冲击,亏损、停产和半停产企业增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2009年12月是中小企业最困难时期,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完成总产值43656亿元,同比增长5.9%,比上年同期回落22.9个百分点;实现利润1601亿元,同比下降19.3%,增速较上年回落52.3个百分点;随着宏观政策调整和应对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实施,中小企业开始出现企稳回升的态势。 四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中小企业融资很不平衡。如中西部地区比不上东部地区,制造、饮食、零售等传统企业比不上科技型企业。 五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比较复杂。2008年世行对45个国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小企业的不良贷款率比大企业高出约1倍。小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资本实力弱,受经济周期和行业政策影响波动大。据人民银行5000户工业企业调查资料显示,小企业资产负债率分别比大、中型企业高8.3和8.8个百分点。小企业贷款具有“短、小、频、急”等特点,传统的大企业模式很难适应小企业需求。小企业单笔融资金额小,难以从资本市场融资。 二、从数据看官方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力度 近年来,我国金融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精神, 努力做好中小企业金融服务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1 )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中央银行根据形势变化,及时、适度、灵活调整货币政策操作,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引导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金融宏观环境。目前除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外,其他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均已放开。利率市场化提高了金融机构贷款定价能力,增强了其向中小企业贷款的动力。商业银行设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放宽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呆账核算条件,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放宽了对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制定了金融支持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政策,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不断扩大征信系统对中小企业的覆盖范围和信息内容,改善融资环境。截至2010年2月底,征信系统共完善与商业银行不存在信贷关系的中小企业档案201.1万份;累计已有10万户中小企业获得银行贷款,贷款余额1.8万亿元。积极推动多层次中小企业担保体系,逐步构建政府引导型、企业互助担保和商业性担保相结合,担保机构、再担保和担保基金相结合的多元化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2)加快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2006年12月21日,银监会印发《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截至2009年末,全国共组建以县(市)为单位的统一法人农村信用社2054家、农村商业银行43家、农村合作银行195家、截至2009年末已有172家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开业,其中村镇银行148家、贷款公司8家、农村资金互助社16家。
(3 )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投放的力度。近年来,明确提出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目标。截至2010年2月末,金融机构中小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5.2万亿元,同比增长27.7%,比大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速高10.9个百分点。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6.2万亿元,同比增长32.7%。2010年12月,中小企业贷款新增8139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59.2%;其中,小企业贷款新增3258亿元,占企业新增贷款23.7%。 (4 )不断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加大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创新,探索发展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方式。积极推动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股权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质押方式,积极开展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试点。2004年5月推出中小企业板以来,为306家成长性较好的中小企业上市融资1203亿元。截至2009年末,A股上市公司中,中小企业板块公司327家,总市值16872.55亿元,流通市值7503.57亿元。2009年10月31日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截至2009年末,共有36家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累计筹资204亿元;市价总值1610.08亿元;流通市值298.97亿元。同时,推进中小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和集合债券等,启动了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试点和区域性中小企业产权交易市场试点等工作。截至2010年3月末,指导发行了6.96亿元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和3.35亿元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三、找准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发力点 1.加快建立适合中小企业信贷特点的体制机制 金融机构进一步做实小企业服务专营机构,如小企业信贷中心、小企业事业部等。建立和完善适应小企业的信贷技术。建立专门面向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业绩考核机制等;更强调财务之外的企业主素质、从事经营的时间长短等非典型信息。大力总结推广“人品、产品、押品”,“电表、水表、报关表”等非传统的信贷技术。充分发挥城市商业银行等小银行的作用,从机构审批、产品审批等方面,引导和鼓励小银行增加小企业服务网点和产品。 继续推进企业征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企业数据库和未贷款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库,完善信息服务功能。引导商业银行建立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积极推进以未贷款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2.加快适合中小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创新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银行意识到,中小企业贷款不仅给自已能带来稳定的业务,而且可以改善盈利结构。通过扩大中小企业贷款的投放,以提高风险溢价的方法提高盈利水平已普遍成为商业银行适应竞争形势、加速战略转型的重要举措。在实践中,各家银行已行动起来,从产品研发、评级和审批、管理机制等多方面入手,着力创新,开始了在中小企业业务上的“精耕细作”。 一是加大中小企业融资产品创新。探索发展中小企业多元化融资方式。大力支持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完善财产抵押制度和贷款抵押物认定办法,缓解小企业贷款抵押不足的矛盾。鼓励金融机构发展适合小企业特点的信托融资、租赁融资、债券融资,以及以信托和租赁为基础的理财产品。创新低碳金融产品。以绿色信贷为起点,探索研究推行碳权质押融资贷款以及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理财产品,同时探索研究发行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吸收稳定的中长期资金,投入到资金需求量大、综合效益好的低碳经济项目中。 二是积极推进银行金融产品创新。目前,各家银行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开发一批小企业融资“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如建设银行的“速贷通”、交通银行的“展业通”、招商银行的“专业市场贷”等。华夏银行近期推出了两款新产品——“接力贷”和“增值贷”。“接力贷”是银行尝试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在贷款发放给借款人之后,当信贷资产满足约定的转让条件时,将贷款转让给资产管理公司,成功地实现信贷风险转移。这款产品的特点是降低融资成本,有效实现风险转移。“增值贷”是银行对已有信贷业务关系的优质小企业客户,在其主贷,也就是已取得贷款期间内,为解决其临时资金短缺而提供的贷款增值服务。例如,在主贷发放一段时间之后,根据借款人的信用状况,按主贷金额的一定比例给借款人再发放一部分贷款。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与主贷一同申请增值贷的,不需重复提供资料,审批程序大大简化,在实践中获得了中小企业客户的一致欢迎。 三是加强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银行在加大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例如,浦发银行与安邦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进行了企业短期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合作,通过客户资源共享和互荐、产品创新和整合,共同为中小企业提供集融资和保险于一身的全面金融服务。 3.创新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方式 继续推进适合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多层次直接融资市场体系建设。创新小企业股权、债权等直接融资方式。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如风险投资基金的发展,对风险较高、成长潜力大的科技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融资支持。 一是进一步拓宽股权融资渠道。在建设好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的同时,探索发展场外市场(0TC)和针对中小企业的产业投资基金。进一步规范各类产权交易市场,开展区域性产权交易市场试点,为各类中小企业的产权、股权、债券等登记、交易提供服务平台。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持A股上市公司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 二是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债券市场。稳步扩大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规模。适当降低小企业集合债券和短期融资券的发行门槛。推动更多中小企业依据自身特点灵活运用集合票据进行融资。稳步推进中小企业贷款资产证券化试点。 4.大力发展中介组织 积极发展担保、信托、融资租赁、信用评级等中介组织。充公发挥它们在挖掘信息、分担风险等方面的优势,帮助缓解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风险分担能力弱等问题。 一是建立多层次担保机构。借鉴德国、美国等国的做法,设立全国性、区域性、社区性等多层次小企业提保机构。做大做强商业性担保机构,加大信用担保等模式创新力度。 二是积极发挥其他机构的作用。充分发挥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信用评级机构等在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作用。如融资租赁在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成为英国小企业设备融资的主要方式之一。 5.加大境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金融支持 一是推动进出口收付汇核销制度改革。为重点产业中有竞争力的企业开展对外贸易提供进出口收付汇服务便利。进一步简化贸易信贷登记管理、程序和方式,便利重点产业企业出口和先进技术进口。鼓励金融机构灵活运用票据贴现、押汇贷款、对外担保等方式,缓解重点产业出口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二是加紧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分散“走出去”企业的汇率风险,提高海外金融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增加试点企业数量。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开展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并在有效监管的基础上稳步推进跨境投融资的便利化。增加出口信贷资金投放,支持国内企业承揽国外重大工程,带动船舶、冶金设备、装备制造成套设备和施工机械出口。 (作者为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研究员、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