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碑线出现当天,中信证券的涨幅仅为3.6%,此后便开始了寓意死亡的连绵下跌之旅。
但吴静对权重股行情的热情并未就此泯灭:股指期货获批并不构成实质性利好,其上市却会对现货市场带来切切实实的影响,因此,上市之日,将是权重股行情呼之欲出之时。
4月初,获悉股指期货上市日程后,吴静再度出手,买入PE估值极低的银行股,期待股指期货的上市能够带来一波“纠错”行情。然而,吴静再一次失望了:整个4月,银行类股跌幅达9.61%。
失望者并非只有吴静一人。从股指期货上市前一日3164.97的收盘点位,到5月21日创下今年以来的行情新低2481.97点,上证综指大跌683点,跌幅达21.58%。一时间,数万亿市值灰飞烟灭,深受其害的投资者们已将股指期货视为“吞金怪兽”。
但中金所总经理朱玉辰却并不这么认为。他在IF1005首个到期交割日称:“目前股指期货的市场规模还很小,投资者人数只有2万多,日均占用资金规模只有不到30亿,与流通市值13万亿、账户数1.4亿的股票市场相比微不足道,蚂蚁不可能撼动大象,构不成实质性影响,不可能牵动A股下跌。”
首都经贸大学证券期货研究中心主任徐洪才对记者表示,目前的股指期货参与者都是中小投资者,大量机构套期保值还未介入。小的投资者在现货、期货市场不能形成联动,大的机构可以在期货、现货市场很好地联动。因此,股指期货引导现货的功能还发挥不出来,目前只能是被动地追随现货市场。
湘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康也认为,从一个多月的交易来看,基差基本上处于负价差运行,表明现货拉动期货下跌,而不是期货拉动现货下跌。
如是看来,大跌惨剧发生之际,股指期货正在现场,于是就成为当然的“替罪羊”。那么,真正的元凶又是谁呢?
内忧
在徐洪才教授看来,由于房地产泡沫严重而引来宏观调控之手,由此引致的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成为此轮股市大跌的根源之一,可谓之“内忧”。
2010年4月,针对日益膨胀的房地产泡沫,国务院先后发布4号文和10号文,打出重拳予以调控。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场研究室副主任尹中立在社科院的一次内部讲座上对此评价称:“在国务院的层面上,在一个月内相继出台两个针对同一个行业的文件,这是前所未有的。”
前所未有的不仅是文件出台的密集程度,还有文件的严厉程度。
国务院于4月17日发布的被称为“国十条”的《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中规定,为坚决抑制不合理住房需求,要实行更为严格的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
通知称,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下同),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应大幅度提高,具体由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管理原则自主确定。
在此指引之下,地方政府出台了更为严厉的措施。
以北京为例,继4月17日“国十条”下发后,北京市政府制定并发布“京十一条”,其最为引人注意之处在于实施更严格的差别化信贷政策:明确要求商业银行根据风险状况,对第三套及以上住房和不能提供1年以上北京市纳税证明或社会保险缴纳证明的非北京市居民暂停发放购房贷款,且自政策发布之日起,同一购房家庭只能新购买一套商品住房。
如此疾风骤雨之下,房地产这一“坚硬的泡沫”开始出现裂缝,并首先在房地产股上表现出来。徐洪才称,此次房地产新政,力度之大之猛前所未有,市场担心房价下跌、泡沫破灭,地产股因此领跌股市。
大智慧行情数据显示,房地产板块自4月6日起就已经开始掉头向下,到5月18日创下此次下探的新低2972.09点,其间跌幅高达32.25%——无论从开始时间还是跌幅看,均可称得上是此轮A股大跌的发动机。
牵一发而动全身,地产股的连绵下跌,首先影响到的就是为房地产企业提供金融支持的各大银行。因此,尽管部分银行公布的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房价下跌30%-40%,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但市场对此显然并不买账,自4月15日收盘到5月21日创下本轮下探新低,占全部A股近四成市值的银行类股跌幅达15.12%。
与此同时,银行的天量再融资接踵而来,农行上市也有快马加鞭之势,市场的资金压力日增。
墙倒众人推,随着地产、金融两大支柱板块的颓势,与房地产密切关联的钢铁、建筑等板块也开始走上了漫漫熊途,A股大跌进入自我强化阶段。
与徐洪才的观点相同,尹中立也认为,宏观调控之下,宏观经济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未来的大趋势一定与宏观经济的基本面相符合。尹认为,2010年的经济形势与1993年极为相似,都是在前一年出现极尽扩张政策,之后进入通胀周期,因此,在股票市场上要防止出现类似1993年后的大熊市之状。
外患
和1993年不同的是,经历了近20年的发展,中国股市的国际化程度已经大为提高,这就决定了:它不仅在国际市场上拥有了一席之地,也必然会受到国际市场上凄风苦雨的侵扰。
5月10日凌晨,欧盟成员国财政部长达成一项总额7500亿欧元的救助机制,以帮助可能陷入债务危机的欧元区成员国,防止希腊债务危机蔓延。
这套史上最庞大的救助机制由三部分资金组成,其中4400亿欧元将由欧元区国家根据相互间协议提供,为期3年,600亿欧元将以欧盟《里斯本条约》相关条款为基础,由欧盟委员会从金融市场上筹集,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提供2500亿欧元。
7500亿欧元相当于1万亿美元,超过了2008年10月美国推出的7000亿美元救市规模,显然兹事体大。徐洪才指出,欧盟是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年底以来,欧元对美元急剧贬值,实际推动了人民币对欧元升值,势必会影响到我国对欧洲出口;同时,欧元危机必然影响到美国金融机构和美国经济恢复,进而间接影响我国对美国出口。
出口是推动经济发展的三大马车,在经济转型“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之际,出口若受阻无疑将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构成打压。
在对中国的宏观经济构成打压前,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浮现已经为全球股市,包括中国的股市带来了切切实实的压力。
某通讯社引述日本经济新闻报道称,由于欧洲财政不安,全球股市一个月来跌跌不休,缩水约7兆美元,跌幅高达14%。中国股市的暴跌,显然也在很大程度上拜外围市场所赐。
更为令人焦虑的是,欧洲区域内的政策态度是欧洲债务问题的核心,而政策面的分歧化、不确定仍在增加着市场的担忧情绪。
瑞银证券5月19日发布的全球证券研究报告称,尽管欧盟-IMF出台了对希腊的紧急救助计划,但投资者对于欧盟内部争端表示担忧,也担心危机可能扩散至其他欧盟成员国。因此,未来希腊债务再融资可能继续令股市承压。
对中国股市而言,自5月21日上证综指创下本轮下探低位2481.97点以后,反弹已经一触即发:24日,在房地产股的带领下,上证综指狂飙89.90点,涨幅达3.48%,成交量也重回千亿规模。
但是,在“内忧”和“外患”依然难以消解之际,这样的反弹究竟能持续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