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在以人情为主的中国商业社会中,重要而又十分微妙。对很多人来说,它甚至是比知识、技能、创造力更加稀缺的重要资源。然而,想打“关系”主意的又何止只是中国人,在以公事公办、“生意就是生意”为信条的欧美社会,一些网站通过“六度空间理论”和互联网Web2.0社区成功演绎和实践了“事业即人脉”的全新商业人际网络理念。
再造美国梦
2008年,金融危机在全球快速蔓延,互联网企业几乎无一例外地被殃及池鱼,然而有一家叫LinkedIn的美国网站访问量却呈现几何级数的激增,成为金融危机的最大受益者。金融危机之下,职业人士人心惶惶,要么担心失业,要么不得不重找工作。登录商务社交网站成为他们寻求机会的一根“救命稻草”。LinkedIn.com由社交类网站一举成为全美最大的招聘性网站,与facebook形成分庭抗礼之势——一家管商务社交,一家管生活社交。
眼下,LinkedIn.com已经拥有3000多万商务人群,覆盖美国50%以上的白领人群,年收入1亿美元以上,市值超10亿美元,在它的企业用户与合作伙伴清单中,微软、苹果、Google、黑莓这样的名字随处可见,在美国成了主流职场人群社交中随时用到的“LinkedIn名片”。
LinkedIn最早实行的是邀请制,即必须有朋友已经是LinkedIn的会员,受到朋友邀请之后才能成为其会员。入会以后,会员必须如实填写自己的商务档案,包括自己的教育经历和求职经历。用户可以建立和维护自己朋友网络,在朋友间共享自己最新的商业或职场动态信息,同时也关注朋友们的动态与信息,在群组中共享最新的商业、职场和学习培训的资料、动态与机会。
这一切看上去似乎和国内目前的社交网站没什么不同。LinkedIn最特别之处在于通过收费机制过滤了大批无效的交友请求。按照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伦提出来的六度空间理论,“每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如此看来,我们只要通过网站找对了人,很快就能和比尔·盖茨和乔布斯搭上线。
但比尔·盖茨和乔布斯在这个网站肯定希望认识和他级别相当的人,而不是被大量的毛头小子们骚扰,所以LinkedIn网站对两人之间加为一度关系有着严格限制。一个陌生人想要认识比尔·盖茨或者乔布斯必须付出金钱的代价。LinkedIn推出直邮业务,你可以在一定期限内付费向特定人群发送邮件,也就是说你要认识一个陌生人,至少要付出50到100美元的代价。如此一来,人们认识陌生人的目的性就会非常强烈而明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