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一轮投资启动 警惕新一轮地方“投资热”(1)


 2017新一轮投资启动 警惕新一轮地方“投资热”(1)

  大暑之后有大寒,在投资盛宴中狂奔的地方政府尚未从惯性中回味过来,便遭遇“左右夹击”。继房地产新政试图打破地方政府赖以维系的土地财政怪圈后,政治味浓厚的节能减排风暴接踵而来,意图为项目热勒马收缰。

  国务院5月5日召开全国节能减排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强调,要采取铁的手腕淘汰落后产能。这无疑是去年9月提出调结构以来的最强音符,政府抑制产能过剩这一顽疾的政策再次加码,“丝毫不用怀疑政府的决心,地方政府过去对落后产能企业的种种保护措施和搪塞举动,在强力的行政高压下,肯定会进行必要的妥协和收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部魏加宁研究员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政府在不担心经济“保八”之后,便开始陆续祭出抑制产能过剩的政策武器,2010年4月国务院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通知》。“层层加码,一次比一次严厉,随着通胀越发明显,地方投资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与日俱增。”

  长期研究宏观经济的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胡鞍钢教授认为,地方“投资热“的根源在于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在地方官员政绩的推动下,一次次大干快上式的地方经济竞赛在所难免,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基本上都是全能政府,其辖域内资源要素动员能力会随着政治周期而循环。不改变政府主导的投资体制,产能过剩的顽疾几乎不可能根治。“现在的产能过剩问题,不仅仅在传统行业,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领域,也出现过剩苗头。”

  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至少经历过8次宏观调控,“点刹”、“微调”成为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主题词,“宏观调控就像一只熨斗,在经济过热时要往下压一压,而在经济低迷时要往上托一托。”胡鞍钢表示,从中央一季度GDP11.9%的增长速度看,经济过热的苗头已经开始显现,距离过热的时间窗越来越近,现在不仅政府投资的强劲增长势头不减,民间投资也随经济复苏而明显加快。 

  “十二五” 项目入库关键期

  在去年中国经济的强劲复苏之后,种种迹象表明,2010年对于中国经济转型来说,实在是极为关键的一年。GDP总量已达世界第二的中国,下一步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什么?在胡鞍钢看来,挑战不是来自外部政治压力,不是来自国际竞争,也不是来自技术与市场封锁,而是来自于中国的内部,尤其是不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方式。

  但中国经济转型的这场硬仗能否真正打下去?地方政府能不能走出投资冲动怪圈?从今年地方新一轮投资热情高涨的态势看,情况恐怕并不乐观。各地公布的投资计划血拼大项目浪潮十分明显,大项目成为今年许多省市抓经济的头号任务。“尽管中央强调保持投资适度增长,严格控制新上项目,但高层调结构的愿望恐怕很难扛住地方政府投资热情的全面开花。”魏加宁认为在中国财权和事权不对等的背景下,地方政府靠大项目来解决税收财源的冲动很难被遏制。

  除了大项目比拼外,地方政府还有更大的“投资突破口”。作为“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二五”规划定音之年,这个承前启后的关键期被地方政府视为难得的机遇,纷纷抛出自己的项目库,基本上都围绕交通、能源、城市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及生态建设、水利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科技、工业、农业产业化、商贸流通、房地产等领域做文章,“检视之下,很容易看出地方政府的苦心,结构调整项目增多,都会优先突出高新技术、低碳项目,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在服务业结构调整方面,几乎都提及突出金融业的发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2110.html

更多阅读

转载 新拆迁条例地方配套文件上海 上海最严交通条例

原文地址:新拆迁条例地方配套文件(上海)作者:拆迁评估师范国才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71号《上海市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实施细则》已经2011年10月10日市政府第121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

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 新能源车仍受困于“地方保护”

     “空窗期”已久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以下简称补贴政策),是今年以来,业界最为关注的焦点之一,尤其是在近期,一些业内机构公开表示新一轮补贴政策有望在九十月份出台,这就使得业界对新政内容的挖掘和讨论更甚。  其实业界

声明:《2017新一轮投资启动 警惕新一轮地方“投资热”(1)》为网友浮夸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