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至1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巴林首都麦纳麦举行的首届国际战略研究所地缘经济战略峰会。 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总部设在伦敦,是关于全球安全问题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智囊团之一。他们主要的对话者是政府的外交和国防部门。然而,这次参加巴林全球论坛的也包括著名经济学家以及政府经济、金融、贸易部门的高级官员。 通常,在“智囊团世界”中,有一些机构重点研究地缘政治,有一部分机构更加关注国际经济学,但两者之间鲜有沟通。经济问题和安全问题密切相关,将二者割裂开来是不可能的,而这正是当前混乱时期之所以出现的原因,巴林国际论坛正是要在二者之间架起桥梁。 世界在过去十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例如,2000年,中国尚未加入WTO,2010则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并有望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贸易国。发展中国家之间南南贸易的增长同样体现了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包括西亚、南亚、东亚在内的亚洲各地区联系日益紧密,日渐融入到不断扩大和加深的亚洲大市场中。 全球经济环境正经历着数百年来最为深刻的变化,发展速度是变化的一个方面,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不同参与者在全球经济格局中地位的变化。伴随着新权力中心的出现,一些传统中心的地位相对下降。此次麦纳麦会议正值欧洲危机加剧之际,作为全球经济“旧力量”的欧洲和日本正在衰退。日本著名经济学家、小泉政府前经济财政兼金融大臣竹中平藏在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称,中国经济已经超越日本并且GDP总量将在五年内超越美国。 这一切变化的发生仅仅是一个时间问题。世界经济正经历着极其深刻的转型,面临更加不确定的未来。尽管这一转型是很积极的,但即便是积极变化也在不断地瓦解着世界体系。这就是为什么在这样一个动荡的时代,“地缘经济”作为一种分析框架和政策模式是如此重要。作为一种概念界定,“地缘经济”是将地缘政治、经济、贸易、投资同安全联系起来。 因此,巴林全球论坛开幕大会的议题为:“变化中的全球经济实力平衡及其国际影响”。经济实力的影响远远超出经济领域,还影响到像气候变化、安全、人员流动等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十年之前,巴西和中国作为地理上相距甚远的两个国家,经济联系并不紧密。今天,地理距离没有改变,但这两个新兴全球经济大国的经济联系却高度活跃,日益频繁。中国同巴西以及印度、海湾国家也逐渐成为主导非洲大陆的主要力量,虽然现在将市场过于分散的非洲看做正在兴起的全球经济力量还为时过早,但是到2050年,全球人口预期增加22亿,其中10亿将在非洲,这必将产生深远的全球影响。 鉴于能源在全球经济和全球安全问题上的决定性影响,会议的另一个议题是“经济繁荣和安全目标下的能源利用”,这一议题恰恰说明了地缘经济的影响力。

正如以往在该专栏中我多次提到的,决定全球地缘经济前景的最重要因素是稳固的全球性治理机构和对法律规则的遵守。如果你在一所地基脆弱的房子里进行改动,房子很可能会坍塌,但是,如果你翻新一所地基坚实的房子,房子依然坚固并将焕然一新。 这正是21世纪地缘经济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