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承认,“这次调控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
循环博弈?
从2003年以来,中央屡次楼市调控都是剑指高房价。但每次调控之后,房价都出现了报复性反弹。“用强力行政的手段只能暂时压住房价,但行政意志是斗不过经济自身发展的逻辑的。”一位业界人士说。而对于这次调控之后房价是否还会报复性反弹,政策是否适度回调,何时回调,业界分歧巨大。
从市场层面分析,“在这种紧缩政策下,开发商会慢慢降价,降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又开始买了,他钱回来了,又可以缓了一口气。但这个钱还不足以让他去开新的项目,所以供应就减少。当供应少了一定程度,存量慢慢消化,又没有新的量上来,僧多粥少房价又可以起来了。房价再起来的时候,政府、社会再指责开发商,他说我没办法,你不给我钱我怎么开发呢,政府一想那是啊,又给他钱,所以又进入了另外一个循环。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广州维森置业董事长张维伦认为。
这是中央政策与开发商的循环博弈。另一层显而易见的博弈则体现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态度之间。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后政府决意拯救地产业,在其中起关键推动作用的,是地方政府。“2008年的救市政策肯定是对的,如果不救房地产,很多地方政府会难以为继。”南京市发改委的一位官员对《中国企业家》说。那时南京市发改委对全市经济状况做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和其它省市的报告一起最后送达国家发改委。这些报告最终改变了中央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国务院从而在2008年底的一份文件中,再度将房地产业明确为“重要的支柱产业”,而在此之前,决策层已经逐渐淡化房地产支柱产业的色彩。
而这一次调控,地方政府的态度显得很耐人寻味。
国10条颁布23天后,只有青岛、北京、西安、深圳四个城市出台了细则。除了北京的细则具有极大杀伤力外(比如限制一家人只能新购买一套房),其它三个城市的细则基本上避重就轻。上海、广州这两个一线大城市迟迟未出细则,大多数地方政府仍在观望。
深圳一位知情人士爆料,深圳原本准备和北京一样,出台限制一家人只能买一套房的严厉规定,但是这个规定在出台前临时被删掉。其背后的博弈意图昭然若揭。“那些出台严厉政策的城市,都是有政治诉求的城市,它们需要高调表态与中央保持一致。”一位观察人士分析。
“地方政府是不是想动真格的,我有疑问。因为第一地方政府没有动力这么做,想动真格也未必有这个能力。”国土部门的一位多次参与政策调研的专家说。
自1993年分税制改革之后,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日益严重。“地方政府是不希望房价下来的。”南京市国土部的一位官员说,“房地产整个链条上的税费,加起来比土地出让金还高。所以一旦楼市下滑,不仅仅是卖不了地的问题,税费也会剧减。”
2009年,一系列对楼市产生利好影响的“噱头”被集中抛出:深圳的《城市更新办法》、海南的“国际旅游岛”规划、北京通州区的城市功能定位等等。伴随着这些“噱头”,项目所在地的房价出现了集体飙升。地方政府的经济利益与中央政府优化民生的目标,在房价指标上发生了冲突。中央与地方政府间的博弈,已经是中国楼市调控屡屡成为“空调”的最根本原因之一。
但与前几轮调控相比,这一次地方政府的压力明显增大了。新国10条把对地方政府稳定房价的问责制放在了第一条。
西方企业很难对中国人怀恨在心——中国13亿潜在客户群体的前景是如此地诱人。
但可口可乐(Coca-Cola)首席执行官穆泰康(Muhtar Kent)当选重要游说团体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USCBC)董事长的消息,仍引起了人们的兴趣。
穆泰康本周滔滔不绝地表达了对于自己领导这个多职责机构的荣幸之情,盛赞该机构致力于“消除市场壁垒,为美国企业开拓在华商机”。
穆泰康比大多数人都更清楚市场上存在的壁垒。去年,中国商务部以反垄断为官方理由,否决了可口可乐对汇源果汁(Huiyuan Juice) 24亿美元的里程碑式收购。但正如英国《金融时报》当时所报道的,事实是北京方面屈服于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不敢让外国企业收购领先的本土饮料品牌。
可口可乐的反应很讲究策略。自那以来,该公司一直将业务重点放在其饮料品种的有机扩张上。可口可乐在中国内地拥有39家工厂和4万名员工,并出资在上海世博会兴建了一座场馆。
穆泰康的当选将让可口可乐燃起希望——既然他将以委员会董事长的身份经常与中国的政治掮客交往,可口可乐可能有机会重拾收购汇源果汁的交易。委员会中肯定不缺少渴望在华扩张的美国饮料企业的代表。董事会4名新成员中,就包括百事公司(PepsiCo)首席执行官英德拉8226;努伊(Indra Noo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