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明 希腊危机的酿成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希腊与其他欧猪五国共有的问题,即在核心竞争力显著削弱、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的背景下仍通过政府举债支出来维持高生活水平与社会福利,导致财政赤字不断扩大、政府债务高居不下。二是希腊政府的公信力与执政能力受到市场的怀疑。一方面,据媒体披露,当年为谋求加入欧元区,希腊政府在高盛等投行的帮助下,通过货币掉期协议来掩饰真实债务水平;另一方面,希腊具有庞大的地下经济规模,而政府对地下经济的征税能力非常有限。 首先,财政赤字、政府债务与对外负债的高企,不仅是希腊的问题,也是欧猪五国与英国共同面临的问题。这意味着希腊的危机一旦重创投资者信心,投资者将很快对与希腊有着相同基本面的欧洲国家同样丧失信心,危机将很快蔓延开来; 其次,希腊危机揭示了大多数欧元区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核心竞争力丧失、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社会保障体系的难以为继、统一的货币政策难以应对多样化的经济周期等; 再次,希腊危机的爆发已经严重损害了欧元区的发展前景。由于缺乏劳动力及其他要素的自由流动,欧元区本身就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最优货币区。希腊主权信用危机已经凸显出欧元区经济体在统一货币政策与统一货币下共同利益缺失、利益冲突升级的命运。 在是否援救希腊以及如何援救希腊问题上,德国政府的首鼠两端与闪烁其词,折射出德国政府在权衡国家当前利益与欧元区共同利益时面临的艰难选择。 毫无疑问,这项规模巨大的危机救助机制的签署,有助于稳定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信心,有助于遏制部分欧洲国家主权债收益率的进一步上行,有助于防范危机的进一步扩展与升级。然而,这项协议能否挽欧洲主权信用危机之狂澜于既倒,能否阻断危机从希腊向其他欧猪五国以及英国的传导,目前仍存在很大的疑问。 首先,7500亿欧元的金额看似庞大,但实际上存在三个疑问。第一,有4400亿欧元来自欧元区国家的双边互助协议,这类似于清迈协议下的双边流动性互助机制。第二,考虑到仅仅希腊一个小国就耗费了1100亿欧元的救援资金,试想如果规模占到欧元区三分之一之上的欧猪五国如果同时陷入危机,7500亿欧元恐怕依然不够填补缺口;第三,所有资金的动用均需与IMF的贷款条件性挂钩。这意味着危机国家要获得外部援助,也必须像希腊政府一样承诺实施痛苦的财政支出削减方案。这无疑会引发国内政治与社会动荡,以及带来短期内经济增长形势的进一步恶化。 其次,如果缺乏配套的结构性改革,如果没有寻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危机国尽管能够获得大规模短期救援,但这仅仅不过是将危机从现在推迟到未来。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原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仍将加剧](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091664123776.jpeg)
插排:在是否援救希腊以及如何援救希腊问题上,德国政府的首鼠两端与闪烁其词,折射出德国政府在权衡国家当前利益与欧元区共同利益时面临的艰难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