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富士康跳楼事件
贺军
过去,中国没有选择,但现在,一味追求低成本的情况应该到头了 5月26日晚11点,富士康深圳厂区又发生一起员工跳楼事件,这是半年内发生在富士康的第12跳!员工跳楼无疑是悲剧,但更大的悲剧则是:富士康无法制止悲剧的一再发生! 在一个强调民生和以人为本的国家,富士康跳楼事件已不再是一家企业的偶发个案,而成了一个严重的公共事件。在任何一个文明国家,任何一家有头有脸的企业如果连续出现这类事件,都会受到严重的警告和对待。但迄今为止,富士康在中国大陆还没有受到这种待遇。国内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只是督促、协助富士康进行调查,有地方官员出面表态,将跳楼事件的部分原因归咎于80后、90后的年轻人情绪容易波动。从政府的角度,这种公共表达无疑是很不合适的。 为什么富士康会发生连环跳?除了各方探讨的各种原因,笔者认为,应该从郭台铭旗下企业的“基因”和企业文化来寻找原因。郭台铭旗下的旗舰公司鸿海集团和富士康,已经习惯了做代工业的“王者”。这个在中国大陆就有80万员工的企业老板,将低成本代工业发展到了极致。他的核心法宝就是以“半军事化的管理”、以效率和低成本来获得市场。郭台铭对鸿海和富士康的成功曾作过如下总结:四流人才、三流管理、二流技术、一流客户。 显然,客户在鸿海和富士康是排在第一位的,富士康的确有世界一流的客户,如苹果、戴尔、惠普等;而人,在富士康是被排在最后的。一本总结郭台铭这位台湾首富成功之道的书中曾提到,郭台铭表示“Cost down(即降低成本)也是一种服务”的策略,企业能够以亏本价接单,却以盈利来输出产品,通过严控成本以至在微利之间险中救胜,成为富士康成功的法宝。从2000年以来,中国内地的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再加上2008年金融海啸的冲击,为了抵抗边际利润一再下跌,富士康不得不进一步压低成本。不断压低成本的做法,已经成为郭台铭旗下企业的基因,成为一种企业本能。 富士康的厂区内有游泳池、有宿舍、有医院、有托儿所确是不假,但几十万人被圈在一个狭小的区域里工作,缺乏交流、缺乏娱乐,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意味着绝望。在富士康有工作经历的人说,“一进那个工厂,气氛就很凝重,除了机器设备、宿舍,什么医院,托儿所都在里面,完全就是在暗示你,你这辈子呆这里就这样了。”这种生产与管理格局的形成,与富士康和鸿海的企业文化不无关系。 富士康在中国并非个案,许多类似事件,与中国当前的发展方式有关。谁需要富士康?中国政府需要它,因为它能解决就业,仅在深圳工厂就雇佣了48万人;深圳市政府需要它,因为它能带来税收,其产品出口量占深圳外贸出口的22%,每年为深圳创造超过百亿元的税收。长期以来,我们都做低端代工,只重视工人作为廉价生产要素的“物性”,忽视了工人的“人性”,这成为相当长时间内的时代特点。过去,中国没有选择,但现在,一味追求低成本的情况应该到头了。 跳楼事件是富士康的一次危机,但也反映了过去中国以低成本要素参与全球化的时代特点。企业必须为此负责,社会也应该对此反思。在一个强调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生命应该是被放在第一位的。在连环跳楼事件之后,中国低成本代工的模式恐怕不得不进行调整。作者系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