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栋希望中航集团最终建设成为中国优秀的航空产业集团:“中航集团是一个航空产业集团,我们按照国资委的要求,首先做优做强航空运输主业,不负载旗航空公司使命,在打造核心竞争力上有所作为,这个发展方向很明确。同时,还要在航空产业链上发展相关业务。”
2009年2月6日,由中航集团与全资子公司中国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合资的中翼航空投资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成立,作为中航集团在国内市场经营航空相关产业的专业化公司,中翼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航集团正式搭建起了航空相关产业投融资和发展平台。
“现在,国资委要求中央企业做自己熟悉的产业或者称之为高相关产业的多元化发展。所以,我们明确了现在一个集团围绕产业链条的专业分工,建设若干个产业化的公司,争取使其上市,在本行业里处于领先地位。这种发展理念正在逐步形成。”
对于中航集团航空产业链的设计,孔栋的思路是将机务维修、航空食品、地面服务以及其他第三方服务等价值和回报高于航空公司的产业延伸业务,独立于航空公司之外,进一步规模化、产业化,提升它的市场能力,争取上市。“我希望未来能在中航集团里培养出两三个上市公司。”
除此之外,中航集团和国航也开始运用投融资公司做一些“相关投资”。“我们现在想明白了。我们也投资机场,机场坐地收钱,风险比较小。你看深圳机场,从成立到今天发展为2400万人次旅客吞吐量,年年赚钱。”实际上,中航集团已拥有成都双流机场股份公司25%的股份,拥有西安机场股份公司24%的股份。
“我觉得未来世界航空业的竞争,主要就看欧洲形成的三个航空公司:汉莎、英航和法荷联盟,亚洲的新航和国泰,日本有两家,美国有几家巨头,也包括一些大而不强的公司。你能数得出来的就是这十几家了。我们已经离他们很近了,再努力一下就能把这个大门推开了。”孔栋说,他心里的目标就是到2015年将国航的综合实力带进世界航空公司前十强。
独家高端领袖对话
国航的沉重往事
“不翻身,我请辞”
用短短7年时间,国航把负债率从92%降到历史上的较低水平。
文|本刊记者 严睿
关于巨亏
《英才》:还记得去年中国国航公布2008年年报的那天,你是怎么过的吗?
孔栋:全公司上下和我一样心情非常的沉重,但我们必须接受这个局面。不管你是否承认套期保值亏损是公允价值的浮亏,国际会计规则就是这么无情。我们2008年受到奥运安保的影响,受到5.12地震对我们西南主基地的打击,我们主业亏损了19亿元,在整个中国民航业当年的表现中,其实一点也不差,并且我们对自己还是充满信心的。可从心情上,我是特别的沉重,不是一般的沉重,有很强烈的内疚和自责。
《英才》:航油套期保值的巨额浮亏你现在怎么看?
孔栋:去年初,李荣融主任提出过紧日子,我们非常认真的响应号召,制订落实措施,结果一年节省了15个亿的成本,资本性开支减到了100亿以下。但有些人说,央企在获得了很高的荣誉后,心态不对了,头脑发热了,去投机套利。这话我坚决反对,这是不公平的。航油套保的问题上,我从始至终认为我们对金融衍生产品的认知能力低,管控方面也有内部的结构性问题,但是谁能有这样的预见性,判断到金融危机可以使得油价从147美元一桶在几个月间降到30多美元一桶这种恐慌性的高台跳水?
《英才》:2009年国际油价出现反弹,你们的套期保值交易跟2008年比如何?
孔栋:2009年油价反弹后,国航前3季度航油套保公允价值回拨约贡献了20亿元。我们做了种种努力减少损失。我觉得不做是不对的,必须勇于承担责任,虽然在我们做的时候又冒了一个非常大的风险。当时一桶油掉到30多美元,实赔可是真金白银,每个月亏进去的非常多。
我们这些人管了多少年企业,不会糊涂到那样一个程度,在中航油事件发生后,能没有风险意识吗?我们是航空运输企业,是用油大户,我们所做的套期保值业务有纸货和实货,这是一个对应的关系,纸货赚,实货赔;实货赚,纸货赔。大原理是这样的。但是我们选择的工具确实有问题,教训很惨重,但是要把它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交给未来的人,这是很难得的。
《英才》:你是怎么挺过那段沉重的日子的?
孔栋:这个确实不容易,而且这个压力会传递。如果我灰心丧气了,就不会有2009年的一切。去年初,我发了一个誓:效益不翻身,就下台。我给了国航很大的压力,说这是军令状,军令如山倒,在国航形成了巨大的震撼,他
们真是玩了命的干。我很感慨,可以用“令人难忘、刻骨铭心”来总结2009年。
现在,我跟李荣融主任可以交代了:我们今年有几十亿的盈利,创历史新高;安全品质也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我们用短短7年时间,把国航的负债率从92%降到历史上的较低水平。负债率每下降一个点对我们来讲都很重要,这是资产质量。其中,当然包括我们的上市,包括我们的利润积累,我们净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增加了300亿元。总资产去年末到了1200亿,是三大航中唯一资产过千亿的。
《英才》:其实,从世界范围看,全球航空公司是盈利的年份少,亏损的年份多。那么国航去年的这种盈利能力可持续吗?
孔栋:我觉得是有可能的。现在中国国内市场的潜力太大了。去年有几个月,同比增长了40%客运量,这是很难想象的。2010年是落实“十一五”
规划的收官之年,我们在去年实现了“V”字型翻转,不能让它成为“W”。现在的努力就是要做好基础性的工作,夯实这个经营成果,使中航集团和国航进入一个稳健经营的发展轨道。
关于并购
《英才》:国航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现在已经排老三,整个产业格局已发生变化。
孔栋:对于市场占有率问题,我们有自己的判断和看法。虽然我们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有所下降,但是我们的经营品质却是稳步提高的。
《英才》:扩大市场占有率是国航下一步的重点吗?
孔栋:我们在整个中国航空市场的份额大概23%,但是我们有另外一个数据,就是国航去年承运的国际业务占国内市场份额50%以上。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它真实经营能力的比较才是本质的比较,这不是简单的账面数据能看到的。
《英才》:目前是并购的最佳时间窗口吗?
孔栋:只要有这种并购机会出现,我们会积极,也会非常小心来做,包括做好审计和评估。不可能每一次机会都那么合你的意。如果航空业进入一个复苏阶段,没有那么多的资源支撑这种扩张,就必须靠自身的努力争取任何可能的机会。
关于超越
《英才》:据说你跟GE的CEO伊梅尔特有过一次交流,你问伊梅尔特怎么能在韦尔奇辉煌的基础上再上一个高度。你现在是否遇到同样的难题?
孔栋:2003年秋天我们去美国学习,那时候韦尔奇交班,伊梅尔特刚上来,但是伊梅尔特就跑到我们的班上做了一次互动式的交流。我就给他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伊梅尔特很有信心的回答:前任做得好并不等于我不会成功。
现在G E和几年前比已经从13个单元缩到七八个。当时我就感觉到它单元多。现在看,它看家的东西没有丢掉,像金融服务、医疗器械,航空发动机都没丢。但是G E甩掉的东西也很多,比如电器等。
后来伊梅尔特来拜访我,我很坦诚的说:国航始终以G E为师。这次他是专门拜访我,原因是他们的发动机竞标输了,希望我们重新建立合作。老板为一项投标的败绩亲自出马,可见G E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与合作意识之强。
我说前人做得好并不等于我不能传承和发扬。我接手国航的时候国航已经在很高点了,已经感到了“高处不胜寒”,我怎么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它?从2008年初到今天不敢偷一点懒,如履薄冰地一路走过来,用事实证明了中航集团、国航是优秀的企业。
我后来说,像我们这些人只要努力,勤勤恳恳,锲而不舍,最后总会有回报。重要的是要有志向,抱负和远见,要抓住一切机会解决战略布局的问题,做到运筹帷幄,准确预测,科学决策,该出手时就出手。我坚信危中有机,危机本身就蕴含着重大机遇,只有敢于担当,主动出击,才能把握机遇,实现稳健和可持续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