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撒把的人很多,会撒把的人很少。 文|吴定则 出处|《英才》杂志7月刊 骑车不扶车把,叫做“大撒把”。骑车撒把,依然能保持平衡,随意行驶和拐弯,当然是一流高手。 以无为求有为,以潇洒求事功。其实,撒把也并不神秘。那是因为汽车人掌握了运行的规律,游刃有余,不用机械地时时用双手去操作车把,看上去放手不管,轻松自如,其实车子照常行走如飞,什么都不耽误。 这种境界,为政治家和商业领袖所共同羡慕。他们希望自己驾驭的组织,也能像这样地大撒把。皇帝就总是派出钦差大臣做自己的全权代表,去处理特殊事务,有的还特地赐给尚方宝剑,先斩后奏,如果有恶意阻挠着,杀了再说。所以钦差大臣一出场,威风凛凛,百姓莫敢仰视。而钦差一旦回朝,则依旧对皇帝毕恭毕敬,俯首贴耳。皇帝善于撒把,收放自如,帝国这辆车子照样运转自如。 中国人心中的皇帝梦根深蒂固,仿佛只有权力才能抚慰企业家内心的寂寞。但摊子大了,不放权不行——做大需要撒把,撒把才能做大。集团公司往往跨行业,一个公司领袖岂能通晓百事,几十年如一日没有错误?商业领袖的最大能耐就是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然后,把自己的精力放到最需要自己的地方去,那里你将无人可以替代,绝对是领袖个人的自留地。所以领袖上台第一件事就要分清哪些事是自己干的,哪些事是别人干的,要慧眼独具地区分大事和小事,抓大放小。
![大撒把是什么意思 撒把](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075970566946.jpeg)
撒把首先是把领袖从事物中解脱出来,同时撒把还是一种对部下的信任,有利于管理层建立共同愿景。用人不疑,这是相信你有能力、有品德、有自制力、有自知之明去行使这种权力。这是一种评判、认可,员工据此获得自信,可极大地调动部下的工作热情。杰克·韦尔奇说:“掐着他们的脖子,你是无法将自信注入他们心中的。你必须松手放开他们,给他们赢得胜利的机会,让他们从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获得自信。”士为知己者死,他会竭尽全力,自己挖掘潜力,再也不会偷工减料,得过且过了。 实际上,撒把更是领袖自信的表现——相信自己的眼力,相信选这个人没有选错,相信自己可以驾驭好局面。当然,这个自信建立在阅人无数的基础上,建立在对部下的长期观察的基础上,非日久不能见人心。自然,越是重要的职位,越不会轻易撒把,对一个人的考察就要越慎重。 但人心是最不可测的,人在复杂环境中会发生变化,再英明的人也会走眼。这时,需要借助别的辅助工具,弥补撒把的风险。比如派另一个人去辅助,或者设置专门的制度来防止意外。孔明重用马谡,就派了王平监督,可最终还是相信错了。 不自信的人,只会牢牢地把住权力不放,根本不敢让别人分享权力。要他撒把简直就是要他的命。比如项羽,韩信曾说他,当将士有功应当封爵时,他却拿着印信,把玩得棱角都磨没了还舍不得授给人家。如此这般,还有谁愿意为你拼命呢?微软中国区CEO的位子没人愿意坐,优秀人才一个接一个离职,普遍反应是微软总部放权很小,能人施展不开拳脚。 想撒把的人很多,会撒把的人很少。美国的电脑公司王安电脑创始人王安不顾众多董事和部属的反对,任命儿子王烈为公司总裁。36岁的王烈出掌研究部门时就表现不佳,才识平庸,一些追随王安多年的高层管理人员愤然离去,公司元气大伤。 作为领袖,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举重若轻的能力。很多人事无巨细都要过目。有学者详细计算过朱元璋每天的工作量,最后得出结论他是累死的,他不撒把,不会或许是不敢。后来的明朝皇帝他的子孙们又过分撒把,一个甚至几十年不上朝,一个一心想做木工活。有的商业巨头恨不得事事亲为,比如杨迈,猝死在出差所住宾馆的跑步机上,看看他的工作安排,半年以后的都排满了,他所经受的那些事,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委托给别人来做,效果会更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