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店活人开,棺材劈开卖;活店死人开,大家进棺材。 文|魏纪侯 出处|《英才》杂志7月刊 1978年,一位老人,因座椅脱空,股胫骨折断,送进医院,终因并发肺炎抢救无效逝世,享年91岁。这位老人不是别人,他是中国近代纺织巨子刘国钧——常州大成编织印染公司的创始人。 作为企业家的刘国钧是一个头脑灵活、创意丰富的人,他的生意经是:死店活人开,棺材劈开卖;活店死人开,大家进棺材。 辛亥革命之时,时局动荡。常州城里各家店铺都窖银迁避,市场有行无市,供应顿时紧张,银根短缺,银、稻比价失调。刘国钧反其道而行,窖银500元以防不测之后照常营业。果然顾客云集,财路大开。当时风声鹤唳,常州一些大商号连夜将货物运来以半价向他求售,他也悉数收购并以原船运抵四乡向农民赊售,获得厚利。事后赚不到钱的人很后悔当时为什么不照常营业。面对动荡局势,刘国钧脑子不死。 广益布厂是刘国钧自己投资的厂,作坊式的,他想要扩大规模,但没有资金。他发现武进、江阴两县的木织机多达万台,都散落在乡间各地。于是他走乡串户,物色了10多家布庄,要求他们按广益布厂斜纹布的规格、品种加工生产,约之以质量,绳之以制度,集零为整,等于建了一个不投资的大工厂,织户赚取加工费,刘国钧获得利润。 为了经营,刘国钧必须像泥鳅一样灵活。但是,刘国钧还有和泥鳅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他的死脑筋,典型的事有两件: 其一,常州很多纱厂无力经营,打包待售。刘国钧以50万元盘下,并先付了5万元定金。无锡的纺织巨贾唐星海也有意接盘,专程赴常州,以10万元定金代价恳请转让。如是,刘国钧转手可得现金5万元,但刘国钧婉言拒绝了。部属劝他,商场之道,钱到手为上策。刘国钧却说:“办事业不能见小利而忘命,图大事而惜身,高处站,远处望,才能看清堂堂正正的大路。” 其二,1944年夏,抗日战争胜利在望。战后恢复,迫在眉睫,刘国钧早有准备,利用外汇存款到美国购置设备。其中以4万美元购买了一套2万锭细纱机。他回国后,有人以8万美元求购。也就是说,捻指之间就赚4万美元,但刘国钧考虑到战后的长远发展,断然拒绝了。 钱自己送来,刘国钧屡次不要。不仅不要送上门来的钱,还要把钱送去。抗战时,刘国钧在常州厂房及机器或毁坏或散失,积欠贷款,银行更做出了折扣归还的规定。但刘国钧却执意全部归还。公司同仁颇有异议,各债家亦颇有微词,刘国钧说:“‘人无信,不知其可也’。仁者先难而后获,要看将来。”他找到银行,把欠贷全部还清,还把余款转存沪渝两地商业银行或转结外汇,银行深受感动。后来遇到困难,银行鼎力相助,大成得以渡过难关。 刘国钧不仅要利润,而且要尊严。刘国钧访日,参观一家纺织厂的产品,想看看其中一种印花布的生产过程。那家厂主竟以嘲蔑的口吻说:“你们能成?”刘国钧气得差点失态,半晌,他不卑不亢地答道:“就我们国家工业来说,还不如你们,就你我二人来说,我要大大的超过你。”他一连用了好几个“大大的”——要知道,刘国钧为人宽宏大度,唯此事耿耿于怀,在访日记事本上记下此事。

如何大大地超过?方法之一降低成本。刘国钧要求人人关心成本,处处节约成本,时时比较成本。先是消灭三只虎:白老虎(用棉),花老虎(机物料),黑老虎(燃润料);二是减少用工量,实行单项操作测定,健全记录,实行计件工资;三是开展劳动竞赛,树榜样,对口比较,挂牌公布,最终实现了成本低一点,产品好一点,价钱高一点。 有人问他最大的快乐是什么,刘国钧回答:“办厂。我一有钱就想着要再多办一个厂。”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本文只代表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