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集团旗下最知名的产业之一——太古地产,于2010年5月3日公开招股。这家香港老牌地产商已是第二次计划上市。早在33年前,刚成立5年的太古地产就在香港和伦敦两地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1984年,在资本市场持续低迷的时候,母公司太古集团将其私有化。如今,事隔26年后重新计划上市,太古地产吸引了不少目光。
遗憾的是,由于恰逢全球股市大跌、中国内地银根收紧、地产行业前景不明,太古地产在其全球路演和公开配售中,遭到了冷遇,机构投资者的认购额不足。在刊发招股章程4天后,太古集团宣布取消太古地产的分拆上市计划。 对于此种冷遇,太古集团或许并不会太在意。近200年来,这家老牌英资家族企业一向保守、低调,很少跟风炒热。 太古与怡和、和记、会德丰曾被并称为“香港四大洋行”。20世纪80年代前,这四家洋行的主人都是英国人,分属于施怀雅家族、凯瑟克家族、祈德家族与马登家族。 此后,和记与会德丰先后被李嘉诚与包玉刚收购,怡和则在把注册地迁往百慕大后,在香港的影响力逐渐式微。只有施怀雅家族的太古集团依旧沿着既有的轨道发展。 今天的太古集团,旗下产业包括航运、航空、地产、交通运输、冷藏、贸易及实业、保险、农业、零售……其中,仅在香港上市的公司总市值就超过2000亿港元。而太古系非上市公司的规模,连业内分析师也搞不清,有香港分析师表示:“庞大的太古系究竟多大,估计只有其家族嫡系能说清楚。” 中国根基 “香港地方太小,家族事业的重点只能放在上海。” 时间回溯到200年前,太古的创始人约翰·施怀雅是英国约克郡一个羊毛贸易商的后代。18世纪90年代,随着美洲新大陆的崛起,英国的羊毛行业面临着从美洲进口的廉价棉花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少羊毛商人宣布破产,约翰·施怀雅的祖父和父亲也不例外。 1816年,23岁的约翰·施怀雅在英格兰西北部著名港口城市利物浦开了一家小小的纺织厂,经营羊毛纺织业务的同时,还在英国与西印度群岛、美国之间做进出口贸易,生意不错。1832年,公司名称改为约翰·施怀雅父子公司——今天太古集团在英国的母公司仍然叫这个名字。 1847年,约翰·施怀雅去世。家族生意由其两个儿子约翰·撒缪尔·施怀雅和威廉·哈德逊·施怀雅打理。当时年仅22岁的约翰很有经商天赋,接手公司短短数年,就成功地将家族生意国际化——在美国阿肯色州和澳大利亚墨尔本设立了分公司。 1861年,美国内战爆发,施怀雅父子公司的棉花贸易受到了沉重打击。于是,施怀雅兄弟开始转向对华贸易,做起了欧洲和远东之间的茶叶、丝绸和纺织品的进出口生意。 第一次到上海,撒缪尔就发现长江流域的航运业务很有发展前途——当时长江是西方与中国内陆通商的唯一通道。恰在此时,一位利物浦造船工程师阿尔弗雷德·霍特找到施怀雅兄弟。霍特设计了一种新式汽船,航速快且耗油少。他建议施怀雅兄弟用这种船运输往来于利物浦与远东之间的货物。撒缪尔果断答应下来,投资了霍特朋友的“蓝烟囱”轮船公司。 此后,施怀雅兄弟又在上海收购了濒临破产的布鲁尔洋行,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巴特菲尔德与施怀雅公司”(中文名即为“太古洋行”)和太古轮船公司,控制了旧中国的长江航运。很快,太古轮船公司开辟了远东的海参崴、日本、菲律宾、马来亚、印尼、泰国的航线,加上原有的欧、美、澳各洲航线,很快成为全球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1870年,太古洋行在香港开设分行。英殖民地的环境让它如鱼得水,太古很快成为香港的四大洋行之一。此后的一个多世纪,香港始终是太古集团最重要的业务地。
约翰·撒缪尔·施怀雅极为看重中国市场。在他看来,虽然香港与上海都可成为沟通世界的纽带,但香港只能辐射到南中国的两广,而上海则差不多可以覆盖整个中国。去世前,他对两个儿子说:“香港地方太小,家族事业的重点只能放在上海。” 据说,“太古”这个中文名字也是约翰取的。每到年节,中国人家喜欢在门上贴“大吉”二字,撒缪尔看到后,认为这两个字肯定是中国人都喜欢的,于是决定将它作为公司的中文名字。没想到,因为笔误,“大吉”变成了“太古”,倒暗合了“规模庞大、历史悠久”之意。 慢功细活 只做长期投资是太古一向的传统。施怀雅家族现任继承人说:“考虑一个项目的时候,我要看50年。” 业界对香港四大洋行曾有过这样的评价:怡和锋芒最露,和记积极进取,会德丰内讧频起,而太古则内敛保守,是埋头做事的典型。 以太古地产为例。这家1972年成立的地产公司,做的第一个大项目就是香港太古城。太古城于1976年开始首期销售,此后短短5年间,价格上涨了6倍。至今,太古城已有30多年楼龄,楼价却能保持与周边的新盘不相上下。 如此受投资者青睐,除了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太古城过硬的配套设施、优质高端的物业服务也是重要原因。有香港地产分析师表示:“香港再也找不到第二个太古城。” 太古地产在香港总共只有三四个核心项目,这些项目一般都是只租不售、长期持有。这让太古能够更好地对项目周边的环境做投资和提升。它往往在刚开始建造一个项目的同时,已经考虑好这个区域在5年、10年后需要什么样的购物广场了。 习惯“慢功出细活”的太古,在香港商界显得有点另类。20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的地产行业逐渐升温,恒基、恒隆、新世界、新鸿基等香港地产商纷纷来到内地投资,但太古地产迟迟不动。直到2001年,它才在广州开发了第一个商业地产项目——“太古汇”,此项目历时10年,到今年1月才封顶。 “在香港,我们花了30年成就了今天的太古地产,所以我们会看北京、看上海的未来10年、20年。我们不想在两年里投资二三十个城市,这太有野心了。有时太急就难以保证品质。建一座大楼很容易,但要使它变成一个成功的项目,取决于最后人们如何使用它。”太古地产中国区常务总裁安格里这样说。 只做长期投资是太古一向的传统。施怀雅家族第六代继承人更加秉承、发扬父辈的长远眼光:“考虑一个项目的时候,我要看50年。” 财富涟漪 施怀雅家族很少进入陌生领域。太古集团今天的庞大产业群,往往都是一环套一环衍生来的。 保守风格的另一个体现是,施怀雅家族不相信“商者无域”,它很少进入完全陌生的领域。太古集团今天的庞大产业群,往往都是一环套一环衍生出来的。 当太古轮船公司的规模日益扩大时,它需要自设维修设施。由于香港是个优良的深水港,是理想的修船地点,因此太古于1900年在香港东区鱼涌买下一块地,兴建太古船坞。 1972年,原先位于鱼涌的太古船坞关闭,太古与黄埔船坞联合创办香港联合船坞有限公司,投资2.5亿港元,转而在青衣兴建了新型现代化造船厂。此时,香港的地产业逐渐兴盛,太古船坞旧址上的大片土地就成了集团发展房地产业的现成资源。 早在1872年,约翰·撒缪尔·施怀雅就看好空中航运。在他看来,空中航运与海运都是世界贸易逐渐繁荣后的受益产业,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空中航运的前景更为广阔。 然而,直到76年后,撒缪尔的这一想法才得以如愿。1948年,香港空难频繁,刚刚成立两年的国泰航空陷入危机,施怀雅家族趁机购入其45%的股权。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今天的国泰航空已经成为香港的航空业霸主。 随着航空业务的蓬勃发展,太古开始将业务拓展到与航空业相关的一系列领域,包括地勤服务、机场保安以及机舱膳食等。 1947年,借助太古船坞丰富的工程技术资源,太古集团成立了太平洋飞机维修有限公司;1960年,该公司与怡和飞机维修公司合并,组成香港飞机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以启德机场为基地,为国泰航空的机队以及其它往来香港的班机提供维修、保养、翻新、改装以及各种支援服务,并担任启德机场的地面设备保养工作。 20世纪70年代中,太古又联合怡和、和黄、九龙仓合资创办香港空运货站有限公司,太古占三成股权。 此外,太古还先后创办了太古航空食品供应公司、国泰航空饮食服务有限公司,香港机场服务有限公司及航空护卫服务公司等。其中,启德机场所有班机上的飞机餐,有3/4由太古航空食品供应公司提供。 政商合作 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后,太古集团两次巨资拍得香港土地,以实际行动表明对香港经济的信心。 2003年9月,时任香港太古集团CEO的何礼泰在为香港大学所做的讲演中说道,在中国做生意既不需要“本地合作伙伴”,也无须过分将精力放在“搞关系”上,甚至不需要遵循所谓的“潜规则”,只要按照规矩办事,在中国做生意也是可以赚钱的。 不过,何礼泰的话可能并不是太古生意经的全部。至少,太古在香港一向很注意与港府的关系。 早在设立香港分行之初,约翰·撒缪尔·施怀雅就雇用了一位深谙国情的广州商人莫仕扬作为买办。此时,莫仕扬已在香港经商10年,与各国商人交际甚广,精通英语。他建议撒缪尔在与港府的关系上多下功夫。此后,凡是港督重视的公益慈善事业,太古都会表示支持;只要港府的政策不严重损害太古利益,太古总是投赞成票。 这种感情投资,在数十年后获得了巨大的回报。 在国泰与港龙的竞争中,香港财政司于1985年颁布了一项政策:一条航线由一家航空公司经营,先获空运牌照局发牌的一家将拥有所指定航线的经营资格。而此时,大部分利润高、容量大的航线牌照早已由国泰航空获得,此政策令港龙航空只能去经营那些利润极低的航线。20年后,港龙最终被国泰收购,成为后者的全资附属公司。时任香港财政司的彭励治爵士此前曾任太古集团及国泰航空主席多年。1986年退休后,他又重新担任太古集团董事。事实上,太古集团的高层中,有很多人曾担任过港英行政局或立法局议员。 1984年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前后,很多洋行纷纷将注册地或实际业务重心迁出香港。太古集团却反其道而行之,更紧密地与中资企业合作,表现出了对港府的绝对支持。 在中英联合声明签署不久,太古在拍卖会上以7.03亿港元价格,投得面积达11万多平方英尺的金钟域多利兵房一号地段。一年后,再以10.05亿港元价格,击退新世界发展、新鸿基地产、长江实业、南丰等集团,投得面积更大的金钟域多利兵房二号地段,以实际行动表明对香港经济的信心。 现任太古集团名誉主席艾德里安·施怀雅是家族第五代继承人。目前,施怀雅家族的大部分成员仍居住在约克郡等地,从小接受标准的英国式贵族教育,其男性成员均拥有英王授予的爵士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