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后浮出水面的情况表明,IKB等商业银行并不完全理解 CDO,该银行传统上专长于向德国中小企业放贷。在说服内部的信贷委员会批准CDO投资时,它们往往依赖于形式上的尽职调查程序(评级和CDO经理的橡皮图章)。
曾供职于IKB的信贷官员詹姆斯8226;法里(James Fairrie)表示,尽管“从表面看,”尽职调查“极为彻底”,但这种调查并未提出正确的问题。“从高层传达”的命令是“购买CDO是件好事”。该银行的经理经常被快节奏的一笔又一笔交易拖着走。“如果我把事情拖延了24小时以上,其他人就会买下这笔交易。” 他把压力归因于“美国销售经理的超级能力”,他补充称:“他们有恒心,说服力强。他们确保你得到一流的照顾和招待。” “华尔街知道他们看不出玄机” “IKB有很多博士般的人员研究CDO交易并对其进行分析,”一位CDO投资者表示。“但华尔街知道,他们并未看出玄机。当你看到他们出现在会议上时,总有一群银行家跟在他们后面。” 商业银行所表现出的缺乏机智,是找不到任何理由的。它们遭遇亏损,是由于自身的贪婪和无知。IKB是在信贷紧缩中破产的首批银行之一,罪魁祸首主要是自己。但如果投行在利用客户的轻信,这并不能免除投行的责任。 许多案例已曝光,似乎表明存在这种现象。高盛一案完全是关于“逆向选择”,将高风险资产打包成CDO。这并非唯一案例。随着抵押贷款市场趋弱,对冲基金积极承销负向押注的CDO,往往寻求将最具毒性的债务打包成结构性债券。 为了赢得对冲基金业务,同时获得尽职调查的橡皮图章、让设计好的CDO能够销售出去,投行聘请顺从的CDO经理,这些经理会轻易批准对冲基金的选择。“这种逆向资产选择大范围存在,”一位对冲基金投资者表示。“银行会询问各家CDO经理,看他们愿不愿意配合此类操作。那些有诚信的人会说不。你会因自己的名誉受损而得到一笔费用。” 逆向选择并非唯一可疑的操作。银行也设计了似乎意在让做多投资者遭受亏损的CDO。2006年中,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推出了一些CDO(称为Baldwin交易),这些产品令观察人士感到困惑。 “最邪恶的交易” 这笔交易的风险非但不随着结构中的基础贷款得到偿还而逐渐减小(就像典型的CDO那样),反而在旧的风险消失之际,继续承担新的风险。该交易的市场营销文件向投资者披露了这一事实。这一特点导致了巨额亏损,而且据一位CDO投资者表示,即便房地产市场没有崩盘,也会如此。重要的是,摩根士丹利选择与自己的产品对赌,也就是与购买这些产品的客户对赌。一位投资者将Baldwin称为“最邪恶的交易”。但如果说有一种CDO充分说明了投行角色的内在冲突,那便是Vertical 2007-1。当瑞银(UBS)设计这一价值15亿美元的产品时,美国房地产市场已明显开始转向。Vertical,这一被瑞银员工在内部邮件中称为“令人作呕的东西”与“垃圾”的东西,最终还是卖了出去。不到两个月,Vertical就一路狂跌。其中一位买主——对冲基金Pursuit Partners此后起诉瑞银,指控后者明明知道该产品会崩溃,却照样出售给投资者。
为了让Vertical顺利售出,瑞银无疑付出了不少努力。它与标准普尔(Standard & Poor‘s)闹得非常不愉快。标普此前曾给数百只CDO授予最高评级。美国参议院公布的来自标普的邮件显示,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Vertical评级,瑞银银行家表现得多么咄咄逼人。在其中一封邮件中,一位银行家告诉标普的一位高管,除非她按照自己的吩咐去做,否则,他不会正确拼写她的名字。
“帮助美国银行转移账目上的风险” 标普不愿意妥协,或许是因为Vertical交易存在一个异乎寻常的特征。“Vertical在政治上与(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密切相联——基本上是一个促销店——帮助美国银行转移账目上的风险,”标普分析师詹姆斯8226;哈尔普林(James Halprin)当年在给同事的信中写道。他似乎暗示,Vertical的目的,是帮助美国银行对冲其抵押贷款风险。 对于其与美国银行在Vertical交易中据称的关联关系,瑞银没有对置评请求作出回复。在今年初的一份声明中,瑞银表示,Pursuit是一家 “成熟投资者”,“2007年夏季时,它充分认识到自己正以较大的折扣价,购买问题证券”;而且,Pursuit自身当时也对这笔投资不敢恭维。据瑞银表示,Pursuit已将其索赔请求从1亿美元减少至3500万美元。审理该案件的法院“没有找到Pursuit核心指控的合理根据,”并且,“瑞银自信,在其余索赔请求上也将胜诉。” 除了Vertical以外,由一家银行创建明显有利于另一家银行的CDO案例还有很多。据知情人士透露,在花旗集团(Citigroup) 2006年创建的名为Jackson Segregated Portfolio的CDO中,部分资产组合是由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挑选的。与Abacus一样,摩根士丹利在Jackson中的角色并没有向投资者披露。摩根士丹利从该CDO暴跌中赢利。 花旗集团一名发言人6月9日表示:“我们在营销Jackson CDO时明确披露说,抵押品的选择可能包含了不利于投资者的因素。话说回来,我们仍致力于提高我们参与的所有金融交易的透明度。尽管投资者不知道摩根士丹利在Jackson交易中的卖空头寸,但它与Abacus交易还是有明显的不同,因为它不涉及第三方挑选代理人。在Jackson产品营销材料中,花旗集团明确指出,它并未‘以受信人的身份挑选参照资产组合‘。” 塞满了有毒垃圾的CDO 投行显然对利用CDO、将同行资产负债表上的有毒风险转移给客户的可能性有兴趣。正如高盛的法布里8226;托雷 (Fabrice Tourre) 2006年底在一封给其上司的电邮中所写的,重大机遇之一在于“租借Abacus的策略……(根据该策略),我们将我们的Abacus平台‘租借‘给交易对手,让他们在该领域大举卖空”。换句话说:高盛将出售塞满了其它投行有毒垃圾的CDO,让这些投行做空。 “这些银行不想让别人看出他们在做空自己,”一名次贷投资者表示。“所以,A银行帮助B银行做空,然后,B银行帮助C银行做空,诸如此类。除非你有非常密切的市场联系,否则你看不出其中的玄机。” 投行并非对自己声誉所面临的风险视而不见。“我们与客户所做的几宗交易向欧洲的销售,让我感觉糟透了,”高盛一销售人员2007年10月致信丹尼尔 8226;斯博克(Daniel Sparks)时写道。斯博克是高盛抵押贷款业务主管。他接着写道:“这种做法对我们名声的损害非常重大。”他列出了5宗交易,以及在交易完成后的几个月内,高盛通过牺牲客户利益所赚得的数亿美元收入。 不管这些投行有没有违反证券法,他们虔诚的使命宣言强调了他们对客户的承诺。比如,高盛的使命宣言言简意赅地说道:“我们客户的利益永远排在第一位。”该行在CDO市场中的行为与此反差鲜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