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倒逼中国银行业转型



 文/曾 刚

 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倒逼中国银行业转型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中国银行业提出了战略转型的要求。银行业将从原有的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式增长;客户结构由大企业客户转向重视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结构则由传统业务转向重视中间业务发展,综合化发展会成为我国银行业未来的一个潮流,国际化会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

  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金融格局出现了深刻的变革,面临着中期的调整。作为世界经济的重要一极,中国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增长模式也不可避免地将出现调整和变化。在这一大背景下,我国银行业原有的外延扩张式发展模式将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战略转型将成为我国商业银行在未来面临的主要课题。

  国际经济环境正呈现复杂情况

  金融危机对全球原有的经济运行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目前,危机的阴影仍未完全退去。可以预见,在未来的几年中,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会处于相对复杂的状态。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全球经济环境的复杂性体现在:一方面,在次贷危机爆发一年多之后,各国经济尽管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但危机的阴影并未完全退去。美、欧、日等西方经济体出现了缓慢增长,但就业状况却没能出现根本性好转。

  国际经济环境所呈现出的这种复杂情况,与全球经济发展所处的周期密切相关。信息技术革命以及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上升周期已告一段落,而短期内,也难以有新的产业方向成为重振全球经济的引擎。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的“脱钩”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脱钩”并不意味着各国的开放程度会有所降低,而是各国经济增长动力的关联度会大大下降。美国试图借助产业结构调整来重塑经济竞争力,并为此规划了未来主导的产业发展方向;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则需要借助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深入来启动内需,获得可持续增长的动力。在“脱钩”背景下,由于结构调整的方式和速度快慢有所不同,各国经济周期的发展将会出现明显的不同步性。这种不同步性,导致了各国不同的政策立场。在一个资本流动高度全球化的环境中,差异化的政策难免会互相干扰,进而为各国的政策当局带来诸多困扰。

  对中国银行业外部发展环境的基本判断

  在上述这个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在未来几年的发展显然也脱不开错综复杂的局面:一方面,经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资产价格上涨的压力会始终存在,潜在通胀风险在逐步加大;另一方面,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仍来自于政府投资,消费与民间投资相对低迷,而且,外部需求也不容乐观,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依然相当脆弱。面对这种环境,兼顾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的货币政策难免会陷入两难的境地:实施全面的政策退出,可能会严重影响经济增长的前景;而放任其发展,通胀风险以及资产泡沫的风险又会越来越大。

  基于以上的分析,我们对中国银行业未来几年的外部发展环境有以下几方面的基本判断:

  第一,在经济增长方向不明的情况下,预计欧、美的宽松货币政策将维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主要国际货币低利率的环境,将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造成较大的输入型通胀压力,金融市场的整体流动性仍会维持在较为充裕的状态。

  第二,在货币政策工作操作方面。由于经济面临滞涨风险,价格型工具的使用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央行在价格型工具(包括利率、汇率)的运用上会持较为谨慎的态度,主要的手段将集中于数量型调控,包括公开市场操作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直接信贷控制或许会成为一段时间内的常态。

  第三,在银行体系流动性持续增加以及政策当局加强对信贷规模的直接控制的情况下,银行将加大货币市场的资金运用,预计银行间市场的交易规模以及产品创新都将会有较大的发展。

 第四,利率市场化。出于对银行体系稳定性的担忧,存贷款利率限制应该不会有大的调整。但在预期通货膨胀日渐升温的背景下,来自于市场竞争面的因素,依然可能推动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目前,为了拓宽资金和收入来源,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了大量的理财产品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提高了负债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这种情况,与美国上世纪70年代末,银行业通过金融工具创新突破Q条例(存款利率上限)限制的情形颇有些类似。其发展趋势值得关注。

  第五,资本市场将会有较大的发展。在整体资金面宽裕以及高通胀预期的环境中,居民和企业对金融投资工具的需求将会有持续快速的增长。这意味着,在未来一段时间中,我国资本市场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市场容量、交易规模都应会有较快增长,产品创新也会进入一个相对活跃的阶段。资本市场的发展,既会给银行带来冲击(即所谓的“脱媒”效应),但也有可能提供了新的业务发展空间。

  中国银行业将现多种转型方向

  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银行业提出了战略转型的要求。中国银行业既有的业务发展模式,在新环境下,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应该说,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些国内领先的银行,已经开始在着手相关的转型调整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上看,中国银行业的转型仍处于起步和破题阶段,需要更为全面的推进和深化。

  一是发展动力转型。总结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模式,快速的规模扩张应该是带动其发展的主要动力。这一方面是因为宏观经济快速成长,对金融资源的需求迅速扩大,为银行业的规模扩张提供了外部空间;另一方面,从银行自身来看。现行的存贷款利率管制,为银行业提供了较高的利差水平(目前中国银行业的平均利差在3%以上,远高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银行只需要简单地扩大存贷款业务规模,便可以得到丰厚的利差收入。规模扩张成为带动利润增长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手段。

  在新的外部环境下,上述简单、趋同的发展模式可能会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其一,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可能逐步缩小银行的利差水平。正如前面所提到的,尽管从政策层面来讲,短期内或许不存在取消存贷款利率限制的可能,但是,市场竞争的加剧,仍有可能导致存贷款利率隐性的市场化,银行的利差空间会因此而收窄;其二,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强化,也会给银行的规模扩张带来越来越大的制约。目前,银行业整体已面临较大的资本压力,在资本市场融资能力有限的情况下,绝大多数的银行在未来的扩张都会面临着很强的资本约束。

  因此,中国银行业需要寻找新的发展动力和价值提升的手段。概而言之,总体的转变方向,将是从原有的规模扩张型发展,转向内涵集约式增长,即通过更为精细化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更为优化的组织管理架构、更为完善的治理结构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银行自身的价值。

  二是业务结构转型。发展动力的转型落实在具体的业务层面,便是业务和收入结构的调整和转变。从目前的情况看,存贷款利差的管制,使贷款成为银行业最盈利的业务类型,存贷款规模扩张也由此成为银行提升盈利水平最直接和有效的手段。这种发展模式,给银行带来了丰厚的利润,同时也导致了中国银行业相对失衡的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其一,贷款业务收入占比较高,而其中,大企业客户贷款因其成本低、风险可控,而成为各家银行争夺的重点;其二,利差收入占据了银行收入的绝对比重,而其他业务收入占比则过低。

  因此,随着利差空间的缩小以及宏观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原有的业务和收入结构有调整的必要。调整的方向,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在客户结构方面,应逐步向目前集中于大企业客户,转向重视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对小企业)的融资,同时大力发展零售银行业务,提升个人业务所占的比重;第二,在业务结构方面,在继续推动传统资产业务发展的同时,需要重视业务的综合收益,推动中间业务的发展,逐步提升非息收入所占比重。

  三是业务范围转型。银行业务的多元化和收入结构的优化,在根本上离不开银行业务范围的扩大和调整。从国际经验来看,银行业收入结构的优化与其所处的监管环境密切相关,具体来说,就是与监管当局所允许银行从事的业务范围密切相关。分业框架下的银行,其所能获得的收入途径,显然会低于混业经营的银行。

  总体来说,银行业业务范围的扩张,有其自身的必然趋势,也正因为此,银行业务的综合化发展应该会成为我国银行业未来的一个潮流。当然,如何去防范综合化经营可能产生的风险,是监管当局和银行自身在未来都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综合化发展将使银行业务范围突破原有的传统商业银行业务范畴,而涉足到投资银行、资产管理以及其他金融服务领域。这种业务范围的扩张,对提高银行的综合化服务和竞争能力,为客户提供更为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以及拓展业务收入来源等,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是业务空间转型。尽管中国银行业的资本及资产规模已经跃居世界前列,但国际化程度却远远低于国际领先银行的水平。主要的业务结构和收入来源均来自于本土业务,这种情况不利于银行的长期稳定发展,特别对一些大银行来讲,单一的收入来源,可能会不利于其风险的分散。资源配置的国际化,由此成为其下一步发展的重点。此外,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也对银行服务的国际化提出了新的要求,追随产业资本的扩张,并为其国际化提供支持,也是银行服务必然的发展方向。

  总体来说,国际化会成为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其中,除了银行分支机构在海外的拓展外,顺应人民币国际化的潮流,银行人民币业务(包括人民币跨境结算、人民币市场交易)向海外客户的扩展和辐射也应该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当然,国际化进程也蕴涵着较多的风险,对国际化目标、国际化路径的选择还需要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作者为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银行室主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0781.html

更多阅读

李昌奎案舆情观察:网络民意倒逼中国司法公正?!

网络民意倒逼中国司法公正?!——李昌奎案舆情观察《云南报业》特约专稿 文/温星(生活新报网络总监、政法新闻部主任)  按:在李昌奎案尘埃落定之后的今天,不管是反思该案本身,还是借以反思民意尤其是网络民意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都大有

PEST与PESTEL宏观大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分析和pest

PEST分析是指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alSystem),E是经济(Economic),S是社会(Social),T是技术(Technological)。在分析一个企业集团所处的背景的时候,通常是通过这四个因素来进行分析企业集团所面临的状况。PESTEL分析是PEST分析的

海尔互联网转型 互联网金融疯狂抢金 倒逼银行理财转型

      互联网金融来势汹汹,传统银行经营模式遭遇严峻挑战。  存款搬家、客户流失等等一系列连锁反应让商业银行喘不过气。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大多数银行目前都在加快类“余额宝”的理财产品开发,包括降低购买门槛,抬高产品

公款旅游 “去公款化”倒逼西安旅游转型

     西安旅游市场即将进入8月“后暑期”阶段。各个旅行社、景区一边忙着应对蜂拥而至的游客,一边做着“上半年总结”。  “受今年大环境的影响,旅行社的业务在今年上半年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影响。”康辉西安国际旅行社公司副

声明:《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 外部环境倒逼中国银行业转型》为网友笑谓梦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