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海归创业政策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4)



  既然决定创社,就必须有一名合格的社长。

  这位社长既要有资历,又肯坐冷板凳,能“沉下心来”“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

  在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社长,能找到吗?

  时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向弟弟推荐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孙学悟,山东威海卫人。当时刚好34岁,1888年出生在一个商人家庭。先留日,后赴美,成为威海卫第一个留学生。1920年,哈佛大学博士孙学悟回国,到唐山开滦煤矿公司任总化学师。孙博士在这家英资公司享有丰厚待遇,只是这职务与他科学救国初衷相违,因而时常对天长叹!

  “太好了!”听完哥哥介绍,范旭东欢呼起来。

  创建中国自己的化学工业研究社,正需要这样拥有一颗中国心的海归博士呀。“孙博士人挺高傲,你可能要三顾茅庐才行呢!”看着弟弟高兴的样子,范源濂提醒道。

  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范旭东派出一位得力手下去开滦给孙学悟送礼。送礼的人转天就回来了,要送的礼也原封未动地带了回来。

  “咋回事?孙博士没说什么话吗?”范旭东愣住了。“孙博士说,这礼一定是瞒着您送的。”送礼的人说完便走了。范旭东顿觉浑身火辣辣的,遭芒刺一般。“这样的国士岂会在意金钱,我伤了孙博士的心啊!”

  范旭东很觉内疚,对尚未谋面的孙学悟肃然起敬。

  论金钱地位,此时久大刚刚站稳脚跟,永利尚在艰难的建设之中,经济拮据,怎能与孙学悟所在的英商公司相比?孙博士是个不为名利所左右的学者啊!

  范旭东决定亲赴唐山。

  唐山开滦,煤矿公司实验楼。考究的大楼,紧闭的大门,大门上木牌冷冰冰几个字:实验重地,未经许可不准入内。范旭东上前敲门,门不开。

  不开门,不见面,不谈心,这可如何是好?

 杭州海归创业政策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4)
  范旭东搜肠刮肚,冷不丁想起一句典故,对,请将不如激将。他马上朝门内喊:“孙博士,我是专程来请教‘为渊驱鱼,为丛驱雀’这句古话的!”

  这句话,无异是在讽刺孙学悟助纣为虐,替外强伤害自己祖国。孙学悟一听就来气,冲出门来与范旭东理论。“博士息怒,我不拿话激您,我们怎能见面呢!”

  孙学悟寓所。

  范旭东和孙学悟二人促膝相坐,推心置腹长谈。看上去面相都很冷的二人,没想到谈起来却很投机。

  最后,范旭东还是提及薪水,毕竟孙博士也不能不食人间烟火呀!

  “您现在的月薪是三百银元,黄海每月只能给您二百银元,您看这?”范旭东面带难色地说。孙学悟提高嗓门,大声说:“范先生,您为颖川(孙博士字颖川)解开了心中的死结,岂是几百银元能买到的?”

  “那好,我们一言为定,我立即回津,在塘沽恭候大驾!”凤凰来栖,范旭东高兴坏了。

  一听说孙博士要辞职走人,开滦煤矿的英国人立即给他涨薪,月薪提到六百银元,但孙学悟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开了。

  1922年,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正式在塘沽成立,孙学悟任社长。

  “黄海”这名字真是让范旭东煞费苦心。他说:“这样命名,表明了我们对海洋的深情。我们深信中国未来的命运在海洋。”

  成立大会上,孙学悟发表了就职演说。他如此定位新生的“黄海”:“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是英国皇家学会,法国的法兰西科学院。我想从今以后,不久的将来,还会多出一家,这便是东方的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

 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是中国第一个民营化工研究机构,资金依靠自筹。它不属于永久两公司,而是与永久两公司平行的独立的化工学术研究机关。

  在范旭东的带领下,久大、永利的多位创办人将自己的创始酬金全部捐赠给黄海,让黄海经费有了保障。自此,范旭东麾下的“永久黄”(永利、久大、黄海的简称)集团正式成形。

  这个工业团体,有着非常鲜明的四大信条:

  “我们在原则上绝对地相信科学;我们在事业上积极地发展实业;我们在行动上宁愿牺牲个人,顾全团体;我们在精神上以能服务社会为最大光荣。”

  建国后,黄海化学工业研究社并入中国科学院。

  据不完全统计,“永久黄”为中国化工事业培养了大批的建设人才。其中,总工程师十几个,院、所、厂、司、局长有八九个,副部长、部长各一人。

  周恩来曾感慨道:“永利是个技术篓子!”

  蜀道

  搞化学的人都知道,酸碱盐不分家。

  在永利碱厂走上正轨后,范旭东开始琢磨创建硫酸厂。由于硫酸及相关产品涉及军工,几经周折,经当时的行政院会议批准,1934年3月永利旗下的南京铔厂成立,设计能力为年产硫酸铵5万吨。

  1934年7月,南京铔厂在长江北岸六合县境内的卸甲甸动工。1937年2月5日,生产出中国第一批硫酸铵产品。

  这年7月,七七事变爆发。从此,范旭东曾经一往无前的创业之路,开始千回百折。

  战火纷飞,“永久黄”遭受重创。北方的永大、久利落入敌手,南京铔厂被迫自行炸毁。

  日方曾通过多种途径,诱惑范旭东与其合作。但范坚决拒绝:“宁举丧,不受奠仪。”

  抗战期间,范旭东继续在大后方创办实业。1938年7月,在四川自流井开办了久大自流井盐厂。同时,又在四川犍为县五通桥开办永利川厂。

  抗战胜利前夕,范旭东亲赴美国,争取到1600万美元贷款,用于战后重化工业重建,但国民政府对这笔借款却迟迟不予担保。

  一天,消息终于来了,宋子文捎来了话,如果让他出任永利董事长,借款合同可立即由中国银行指令纽约分行签署担保。

  “天啊!”范旭东义愤填膺,他是个男儿有泪不轻弹的人,这一次忍不住落泪了。

  宋子文不能染指永久黄集团,国民政府对贷款担保最后也未予批准。预料之中的最坏结局成为现实,范旭东病倒了,倒在沙坪坝南园那间简朴的卧室中。

  这个一向坚强的湖南人,怎么也没料到,这一躺下,就再也没能站起来。

  三天后,望着前来探望的同仁,他禁不住老泪纵横,留下一生中最后一句话:“齐心合德,努力前进!”

  1945年10月4日下午二时,范旭东因黄疸病与脑血管病同时发作逝世。正在美国出差的侯德榜闻讯后,“悲恸三日,足不出户。”

  当年10月21日,重庆各界召开了追悼大会。

  永久黄团体的《海王》内刊发表社论:《永别了,领袖!》。

  身为永久黄团体的掌门人,范旭东自律甚严。

  平时他将所得的酬劳几乎全用于事业了,乃至于去世后家中生计难以为继。直到1948年,永利公司董事会决定,将永利公司的所有资产平均分作十一份,其中一份的五分之一赠送给范氏遗孀作为抚恤金,依靠这些股息才保障了范氏后人生活无忧。

  而在范旭东创建的企业中工作的人,却是非常幸运的。据说,永利碱厂工人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每家就能用上电扇,比一般中国人整整早了三十年。

  范旭东的一生,正如郭沫若手书的挽联所言:“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天不能死,地不能埋,世不能语。”

  口碑自在人间,传奇不会湮灭。

  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9101032201/100667.html

更多阅读

杭州海归创业政策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4)

  既然决定创社,就必须有一名合格的社长。  这位社长既要有资历,又肯坐冷板凳,能“沉下心来”“不为当世功名富贵所惑”。  在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这样的社长,能找到吗?  时任教育总长的范源濂,向弟弟推荐了一个人。  这个人叫

大商路演创业大赛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3)

 聚贤  1917年,初冬。华北平原刚刚下了第一场雪,天地间一片洁白。  天津,太和里,范旭东寓所。  妻女都去北京哥哥家了,天刚蒙蒙亮,范旭东就起了床。他身穿家做便服贴身丝棉袄,头顶瓜皮式样棉帽,一副当时并不多见的近视镜架在鼻梁上

大商路演创业大赛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1)

 文   方正     20世纪初,海归派正式登上中国社会的大舞台。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文化运动,乃至民国建立,海归派都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海归派在实业方面的建树远为逊色,但为数不多的海归派企业家对中国现代工业的发展,对中国

大商传奇 大商传奇荣氏兄弟之得道多助(4)

  赋税太重,也是申新搁浅的重要原因。此外,荣宗敬和几个儿子投机失败,光是他们投机洋麦、洋花之类的亏损就达1200多万元,总公司这一项利息支出就在500万元以上。  到1934年3月,申新在上海的厂几乎已全部抵押出去,中国银行、上海商业

声明:《杭州海归创业政策 大商传奇 范旭东之海归创业(4)》为网友走成熟路线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