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创业板上市
“拿了钱就歇菜”?上市之后,高增长整体缺失,业绩表现比中小板还要差。6月中旬以来,创业板股票一跌再跌。
文/《投资与理财》记者 李金明 倍受市场推崇的创业板,正在股价的泡沫破灭中终结资本神话。6月29日,创业板指数以7.54%的跌幅领跌整个市场后,仍然延续跌势不止。 截至7月5日,创业板明星华谊兄弟上市至今的复权价下跌16%,而领跌冠军三川股份跌幅接近50%。整个创业板,83%的上市公司股价下跌,超过80%的上市公司动态市盈率在50倍之上,98%的上市公司今年一季度净资产收益率低于10%。估值高企、股价下跌、盈利能力匮乏,创业板神话破灭,花落知多少! 创业板一路走跌 每批企业上市交易都以其高成长、高市盈率、高股价夺人眼球。然而,自去年10月底开锣以来,创业板风云变幻,动荡不已。然而,跌多涨少,神话难续。 6月上旬,新推出的以1000点为基数的创业板指数一路上扬,最高摸至1129点。不过,6月17、18日两个跌幅超过5%的大阴线开启了创业板的“滑滑梯之旅”,6月29日更是留下了7.54%的跌幅记录。 随着双龙化工的首发申请获批,创业板家族成员已经达到120家,其中90家实现上市交易。聚源数据统计显示,截至7月5日,90家公司中75家的复权股价下跌,15家上涨,股价负增长上市公司占比83%。创业板领跌冠军三川股份的跌幅接近50%。而一度人气十足的创业板明星华谊兄弟、国民技术、碧水源等公司,也未逃脱股价下跌的厄运,截至7月2日下跌幅度分别达到16%、31%和45%。 早在创业板诞生之初,著名经济学家金岩石就曾断言,半年内创业板公司的跌幅或达到30%-50%。同时,多位业内人士、多家机构纷纷表示出对创业板的担忧。随后,创业板风头日下,但当市场热点匮乏时,今年二季度该板块个股再次被有选择性的爆炒了一番。 其实,创业板的“三高”,即高发行市盈率、高发行市净率、高超募,在一级市场就严重透支了公司股价的增长潜力。二级市场的炒作则是“选时、选势”,普通投资者一旦盲目买进,常会被套牢。 当然,创业板仍有15家公司的股价上涨,其中涨幅冠军是曾被揪出黑庄的吉峰农机,上市至今的涨幅达到68%。同时,爱尔眼科、神州泰岳、机器人等这些耳熟能详的企业也在上涨之列。不过,总体上“涨幅榜”的规模仅占到“跌幅榜”的五分之一。 盈利能力一落千丈 如今创业板企业的高增长整体上已不复存在,相反代之以高估值、高股价和低净益率。 “两高六新”是创业板的招牌,即成长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经济、新服务、新农业、新能源、新材料、新商业模式。每每上市之初的创业板企业,均呈现高毛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营业收入增幅等特点。从目前汇总的资料看,这些公司最近3年的盈利基本都在20%以上,主要集中在30%-60%之间。 然而,创业板公司上市后的盈利能力就开始“乾坤大逆转”了,业绩表现比中小板还要差。今年一季报显示,创业板90家已上市公司中,每股收益在0.2元之上的企业仅有8家,而每股收益不足0.1元的公司达到50家,新上市的三聚环保一季度业绩竟然亏损。从盈利能力看,国民技术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0.68%,中瑞科创和新大新材两家公司达到12%,其他87家公司的净益率均低于10%,动辄30%以上的高增长已不复存在。 “拿了钱就歇菜了?”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股民愤愤不已。另一位王姓的老股民对记者说,尽管低吸高抛的操作让他在创业板股票上有所盈利,但与这些企业上市前几倍的超募相比,其盈利比例可是“小巫见大巫”了。 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后的盈利能力不得不令人质疑,这种落差也太大太明显了。从资本市场上募集到资金,拿走了钱,经营业绩上却没有相应的回报,投资者怎么能不恼火呢? 抄底仍需等待 “创业板的稀缺性正在丧失。”私募明星基金经理童第轶表示,随着创业板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多,可选择面广了,投资标的的稀缺性也降低了。 年初至今,一些接受本刊采访的公募基金和阳光私募,纷纷表示出对创业板的极大兴趣,但对是否买入,常常避而不谈。有的投资人也透露他们买进了创业板股票,但多数是谨慎操作,短线为主。市场对创业板是“又爱又怕”。 北京某基金公司的陈先生向记者透露,在与一些基金公司的内部交流中,多数人认为目前的市场仍未见底,买进任何股票都非明智之举。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资深投资人指出,市场中包括创业板在内的一些中小市值股票,前期上涨幅度过高,尽管已经开始下跌,但高股价风险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 私募机构目前也很少提及创业板了,观望者居多。他们认为,盈利能力至关重要,目前创业板公司盈利能力下降,其高估值、高股价当然就难以为继。业内人士指出,一些盈利潜力较强的细分行业龙头仍然值得关注,短期也有一些超跌反弹机会,但创业板整体投资价值并未出现,仍需等待。数据来源:聚源数据 截止日期:2010.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