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评论家们正陷入一场关于“就业”与“赤字”的、毫无助益的辩证。尽管这场辩证看似简单,但它却让美国、欧洲以及其它地区未来的政策选择变得模糊(而非清晰)起来。 批评家们抱怨称,美国总统巴拉克8226;奥巴马(Barack Obama)政府做出的在短期内支持复苏、在中长期内削减赤字的持续承诺,传达出一种“矛盾的信息”。实际上,这是面临双重挑战(短期需求不足,财政方针亟需调整以变得可持续)的美国经济可选择的唯一明智路线。 各个流派的大多数经济学家可能都会认同关于财政政策的三项基本主张。 首先,在正常时期,政府预算赤字规模影响产出构成,不影响产出水平。在这种情况下增加赤字,要么会加大公共开支,要么会提升私人消费。但由于需要上调利率平衡供需,以实现充分就业或央行想要的产出水平,因此上述两种需求的增加会被投资和净出口的减少所抵消。所以,预算赤字不会刺激产出和就业。
![美国萨勃心肺复苏机 美国如何走向复苏?](http://img.413yy.cn/images/a/06020206/020612062442117503.jpeg)
其它各方面因素(包括投资被挤出;对外国债权人形成依赖;资源被错配到低效的公共项目;对投资的长期盈利能力信心下降)全都支持在正常情况下坚持财政审慎和削减预算赤字。 此外,有很多例子表明,削减预算赤字有助于改善经济表现,上世纪90年代的美国尤其如此。 其次,在某一经济体的产出水平受到需求的限制、同时央行放宽这一限制的能力又有限(因为央行不可能将利率降至零以下)的情况下,财政政策就能够对产出和就业产生重大影响。通过直接支出或减税来推动私营部门支出、招聘或投资,政府就拥有一系列直接扩大需求的工具。由于需求扩大增加了收入,这些措施将进一步增加产出。结果是经济增长和失业减少。 扩张性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产生了影响,就这一点来说,随着税收的增加、转移支付的减少以及经济支撑债务能力的增强,这些政策对未来负债的影响会减弱。 第三,也是最后一项,有一个理由非常充分的假定是:如果人们预期,在经济实现复苏且不再受制于需求后,财政赤字会被削减,那么很可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在这些影响中,较为突出的是信心的增强和资金成本的下降,这两者甚至可在赤字被削减之前就提振投资。当预期赤字规模很大并引起人们对于可持续性甚至信誉度的重大疑问时,这些影响可能尤为重要。 在多数工业化国家,鉴于其经济正处于或接近处于“流动性陷阱”状态,主导政策的应该是后两项主张。综合考虑,这两项主张支持如下财政举措:在短期内保持或扩大需求,在中期内使市场恢复对可持续性的信心。 奥巴马正以《复兴法案》(Recovery Act)为基础,力争将失业和医疗补助扩大到所有失业人群,帮助举步维艰的各州和地方政府避免削减关键服务,同时避免教师、警官和消防员失业。该法案于去年年初通过,如今正处于公共投资强度最大的阶段。与此同时,奥巴马正努力推进更多举措,帮助创造并保护就业,增强企业实力。他呼吁美国国会扩大清洁能源制造业的税收减免,通过减税以及一个贷款基金来扶持小企业,并批准他提出的、在提高家庭能效的同时创造就业的计划。 尽管对任何稳健的财政战略来说,第一步必须是尽我们所能推动复苏,但奥巴马还将下列举措视为一项优先任务:采取强硬措施,以在复苏实现时把赤字降至可持续水平。 财政责任不仅仅关乎我们的后代。如果我们对过度的预算赤字视而不见,那么我们的市场就可能受到削弱,我们的经济活力就可能受到损害。它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就像在上个十年的很长时间里美国政府推迟做出艰难选择时那样):这个全球最大的债务国还能在头号大国的位子上坐多久? 未来5年,美国赤字的减少速度预计将达到二战以来的最快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经济恢复增长和逐步退出《复兴法案》计划所致。 奥巴马还做出了其它承诺,进一步削减赤字逾1万亿美元。其中包括为期3年的可自由支配开支冻结(国家安全开支除外),以及听任2001-03年面向最富人群的减税举措到期终止。此外,他还制定了一个框架,为控制医疗成本提供了可能性,同时还组建了一个两党委员会,让该委员会提出相关建议,以求在2015年前支付所有联邦计划的成本、并改善长期财政前景。 防止需求在短期内急剧下滑,并通过控制推升赤字的因素来增强信心,这两种措施综合在一起,给出了推动经济在未来几年向前发展的最佳前景。当然,美国的增长只能在全球背景下实现。这就是奥巴马欢迎20国集团(G20)在上月强调全球行动之重要的原因——G20当时强调,全球要采取措施来确保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同时确保经济复苏具备足够的动力。 未来几年,我们将明确地看到,推动增长与削减赤字是两个互补、而非矛盾的目标。削减可怕的预期赤字将促进短期增长。确保短期内的充分增长将减少长期赤字。 本文作者是巴拉克8226;奥巴马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也是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White House National Economic Council)主任 译者/梁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