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就是世俗国家,不依赖从纯概念出发的逻辑思辨,而靠实事求是。近年来,因为迷信西学教条,中国出现了很多问题。正如过去反对迷信苏联教条,今日中国的迫切任务是反对迷信西方教条,防止洋教条把我国导入陷阱。
中国的成功挑战了经济学的“市场与计划两分”,社会学的“国家与社会两分”,政治学的“民主与专制两分”。总结中国模式能够提供新鲜知识,促进我国学界对本土文明的自觉,促进“中国话语系统”的形成。在这个意义上,归纳中国模式将促进“中国学派”的崛起。
抛砖引玉,在笔者看来,中国模式可以分解成三个子模式。由四大支柱构成的“国民”经济体现独特的经济模式;由四大支柱构成的“民本”政治体现独特的政治模式;由四大支柱构成的“社稷”体制体现独特的社会模式。社稷、民本、国民“三位一体”,构成了独特的“中国模式”。
四
经济成就是中国成功最明显的体现,也是中国模式的表层。
一切经济模式都包含四个基本要素:劳力、土地(生产资料)、企业、资本。
“四大支柱”可以解释中国经济的成功。这四大支柱是:1.国家对土地(生产资料)的控制权;2.国有的金融和大型企业和事业机构;3.(以家庭和社区中小企业为基础的)自由的劳动力市场;4.(以家庭和社区集体中小企业为基础的)自由的商品和资本市场。这四大支柱是由“国”与“民”两大部门构成的,故称“国民经济”。
1.国家对不可再生的土地(生产资料)的控制权有如下功能:(1)(通过耕地和房基地的平均分配)维持了中国农村社会的稳定。(2)维持了人民对生产资料占有的相对公平。(3)维持了工业经济的低税率。(4)维持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成本。
2.国家拥有金融和大型企业和事业机构有如下功能:(1)使国家金融体系稳定、专注地服务于工业生产,防止金融部门异化为独立的吸金帝国,甚至被外部的金融帝国操纵;还使国家拥有了实施市场宏观调控的有效杠杆。(2)国有工业部门专注建设昂贵的、民营部门难以承担的工业基础设施和高科技及国防工业,并建设和掌控拥有天然垄断性质的民用基础设施以维持其价格稳定,还因此获得与西方巨大的寡头企业竞争全球资源的能力。(3)组织建设了教育、科研、卫生、体育、文化等民营部门难以承受的非盈利部门,使之迅速发展和繁荣。
3.以家庭和社区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自由劳动力市场有如下功能:(1)保障广大劳动者获得相对平等的就业机会。(2)保障劳力的低成本暨国际竞争力。
4.以家庭和社区中小企业为主体的自由的商品和资本市场有如下功能:(1)保障竞争的效率。(2)保障社会平等,维持了“富不过三代”的非阶级社会传统。(3)保障供应的弹性,以适应市场风云变幻的需求。
如此,四大支柱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占经济规模四分之一左右的国有部门,另一部分是占经济规模四分之三左右的庞大民营部门。“国”与“民”两部分功能不同。两大部门互为补充,互为支撑,协调发展,是为“国民”经济模式。
中国经济模式是独特的。国民模式不是苏联式的“产品经济”,因为不依靠“全民所有制”。国民模式不是英美式的“市场经济”,因为不以私有产权为基础。国民模式不是西北欧的“社会市场经济”,因为不支持高税率、高福利。国民模式更不是德国和日本史上的“国家资本主义”,因为中国经济没有被少数大型私有企业主导,大型私有企业也不是中国劳动力的主要雇主。中国经济是“国”与“民”相互支撑的经济,官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官民协作的国民经济模式成功缓解了计划经济缺动力、市场经济缺情义、福利经济缺效率的问题,空前地调动了全国工商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刺激了企业间的激烈竞争,带来了物质生产的极大丰富,使小农中国的工业化得以高速推进。
中国发生了经济奇迹,对此世上少有异议。中国的经济规模将在年内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规模将在二十五年内超越美国,若不出现大的波折,还将在本世纪中期达到美国经济规模的一倍。
可一旦开始解释中国经济奇迹,中国学界就会发生激烈争议:中国的经济奇迹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拨乱反正”的成就,还是“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成就?直到2008年西方金融危机爆发前,“私有化”加“市场化”都是中国经济成功的主流解释。然而,对主流的质疑也一直简洁有力:世界上推行私有化和市场制的欠发达国家多矣,继承了苏联的俄罗斯亦是一例,何以未见如中国般的成就?
从2008年开始的世界金融危机打破了对“看不见的手”的迷信,也打破了对“国退民进”的迷信。回顾共和国的经济发展,成就是六十年的成就。我国的国有经济部门创建于前三十年。在这三十年里,去掉1949-53年“恢复时期”的超高增长率,仅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计算,到1978年我国获得了6.5%的GDP年均增长率。这个出色的增长率构成了后三十年9.8%年均增长率的基础。我国的工业化政策是连贯的。经过六十年的不懈努力,世界上最大的小农国家变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家。因此,用前三十年否定后三十年是偏见,用后三十年否定前三十年也是偏见。确立了这个认识,才可能概括中国经济的成功,也才能诊治私有迷信和市场迷信带给我们的病痛。
中国经济模式上承两千多年的自由小农经济,下继共和国前三十年开创的国有和集体经济,并汲取了当代西方左、右翼的理论和经验,是在六十年的痛苦实践中磨砺出来的。
这个官民合作的经济模式当然有缺陷,也说不上比其他模式“高明”,因为各国的政治社会历史前提是不一样的。任何一种经济模式,在地球五分之一人口面前,在城乡差距,在从南到北、从沿海到高原的巨大地域差异下运作,都会漏洞百出,弊端丛生。
我想说明的是,任何经济模式的形成都不是偶然的,而是具体的国情条件使然,是长期“试错”的结果。重要的是:中国的国民经济模式已经成型,是走向胜利的模式。中华一贯的思想方法是实事求是。一部分学人指责中国搞资本主义,另一部分学人指责中国坚持社会主义,可谁又能否认中国创造了“经济奇迹”?在活生生的事实面前,“进口”的意识形态概念就是如此的苍白和尴尬。中国的成功应当催生自信的“中国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