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教师要填报的表格骤然多起来,有教学统计表、科研统计表、年终总结表、聘期考核表、人才项目中期考核表、因公临时出国(境)计划表、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表、全国教师个人信息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表、公选课申请表,不一而足。
龚自珍“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名句,曾引发无数仁人志士的共鸣。照目前态势,这两句诗应改为“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表格降人才”,因为在当下,人才都是用表格填出来的。
首先,从国家到省(直辖市、自治区)层面有各种人才项目。除了国家的人才项目,省级有楚天学者、黄河学者、泰山学者、黄山学者、天山学者、闽江学者、赣江学者、珠江学者。一些地级市甚至学校也有学者计划,比如漓江学者、求是学者、北洋学者、东风学者等。有人直言不讳:地方层面种类繁多的学者,许多不过是巧立发钱名目。但是,这些人才计划都要填写申报表及考核验收表,繁琐费时,让人大伤脑筋。
其次是各种课题申请表。所有课题申请表大同小异,都要填写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其实,文章或者专著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都应该产生在研究之后,如果研究之前就有清晰认识,继续研究还有意义吗?这是鼓励闭门造车。而且,各种申请表主体内容一样,为什么不注重兼容性,非要各自设计一套呢?一般来说,申请人申报不上国家课题,就会转而申报省部级的,申报不上省部级的,就会申报厅级乃至学校课题,如果表格统一,就会节省申请人的许多时间。
再次是各种审查、迎评表格。学校层面的有本科教学评估,五年一次,为了完成表格,学校甚至要组建专门的秘书班子,材料有数十万字之多。院系层面的则有新专业申请表、评估自评报告、学位申请表等,而评估自评报告及其支撑材料的字数不下十万字,填起来大费周折,没有经验根本弄不了。为了填好表,有时还需要请专家指导。于是有人戏言,大学应该开设填表专业。
最后是奖励性表格。无论是科研还是教学奖励,都要填表。有的还要注明是国际领先还是国内领先,所取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要填写清楚上述内容,即使理工科教师也如坠云雾,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老师更是不得要领。既要想怎样把谎话说圆,说得理直气壮,还要让评审人挑不出明显纰漏,实在是一项高智商的技术活。
我有一位老师在一所知名大学担任博士生导师,他对我说,有些时候他要花费60%的时间填写各种表格,苦不堪言。学者把大量时间用来填表,再加上必要的社会交往,真正用在科研的精力与时间被挤占,再加上学术界长期存在的“重申报、轻考核”顽疾,科研质量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