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芪是常用中药之一,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北芪是如何使用的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北芪的用法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北芪的用法药用法
煎服,9-30g。密炙可以增强补中益气的作用。
食用法
常与粳米、党参、鸡肉、羊肉、大枣等配合食用,或直接取5~10克黄芪泡水喝,具体可根据自己体质,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黄芪红枣茶
配料:黄芪3-5片,红枣3枚。
做法:黄芪和红枣用清水浸泡30分钟后,煎煮20分钟,代茶饮用。每天1剂。根据个人体质可连续饮用1周至3个月。
功效:补气升阳、健脾养血,固表止汗。适用于脾虚气弱、气短汗出等症,也可增强抵抗力,降血压,改善气血。
黄芪乌鸡汤
配料:黄芪50克,乌鸡1只。
做法:乌鸡切成小块,与黄芪一同入砂锅,加调料炖熟即可。
功效:本法具有补益肾气、养阴补血功效。可辅治月经不调、血虚痛经、头晕及身体虚弱等症。
黄芪鲫鱼汤
配料:黄芪7克,鲫鱼1条。
做法:将鲫鱼、黄芪一起,加入适量调料煮汤。
功效:每日进食一次鲫鱼及汤,具有益气补肾和利尿消肿作用。
补虚正气粥
配料:黄芩30克,人参10克,粳米90克。
做法:黄芪和人参洗净切片,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后,入砂锅煮沸,滤渣取汁,分成2分,分别加入早、晚煮制的米粥中服用。
功效:5-7天为一疗程,有大补元气、健脾胃作用。适用于年老体弱、心慌气短、久病赢弱、体虚自汗、食欲不振、气虚浮肿等症。
北芪的功能主治1、治疗气虚表卫不固所致自汗,气虚外感诸症。临床上用黄芪、防风、白术制成玉屏风散,用于治疗表虚自汗且易感风寒者。
原理:肺合皮毛主表。虚则腠理不密,难摄津液。黄芪入肺,补气虚,表盛所以固摄鬼门,且能御邪之于外也。
2、脾气虚证,虚弱倦怠,泄泻,中气下陷,脏器脱垂,食少纳呆诸症。常与人参或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等配伍治疗脾虚泄泻。与升麻柴胡人参等配伍治疗脏器脱垂,如补中益气汤。 原理:脾主湿,脾虚则不能输布津液于肺,所以湿困中焦,湿性趋下,所以下焦受湿而便溏。脾虚则难以助胃健运,所以食少纳呆,难思饮食。本药入手足太阴,所以肺气盛则可以通调水道,散精至肌表。脾气盛则可以运化阴精上输于肺。
3、肺气虚证。咳喘日久,气短神疲,痰雍于肺无力咯出。常配伍紫菀款冬等,温肺定喘,健肺气之品。脾生痰,肺储痰,所以健太阴以祛痰,本品补气所以尤善治气虚为佳。
北芪的配伍禁忌1、《本草经集注》:“恶龟甲。”
2、《药对》:“恶龟甲、白鲜皮。”
3、《医学入门·本草》:“苍黑气盛者禁用,表实邪旺者亦不可用,阴虚者亦宜少用。”“畏防风。”
4、《本草经疏》:“功能实表,有表邪者勿用;能助气,气实者勿用;能内塞,补不足,胸膈气闭问,肠胃有积滞者勿用;能补阳,阳盛阴虚者忌之;上焦热盛,下焦虚寒者忌之;病人多怒,肝气不和者勿服;痘疮血分热甚者禁用。
5、《药品化义》:“若气有余,表邪旺,腠理实,三焦火动,宜断戒之。至於中风手足不遂,痰壅气闭,始终皆不加。”
6、《本草新编》:“骨蒸、痨热与中满之人忌用。”
7、《本草汇纂》:“反藜芦,畏五灵脂、防风。”
看过“北芪如何使用”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