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音:《董存瑞》:“为了新中国,前进”;《青春之歌》:“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冰山上的来客》:“阿米尔,冲”……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1978年间,中国电影产生了《平原游击队》、《董存瑞》、《上甘岭》、《青春之歌》、《林海雪原》、《英雄儿女》、《冰山上的来客》、《闪闪的红星》等一系列经典红色影片。电影的某一句台词之所以能成为流行语,是因为这句台词极有可能浓缩了一个时代的精华、展现着一代人的精神面貌。1955年记述战斗英雄董存瑞成长的故事片《董存瑞》震撼出场,在影片最后董存瑞手托炸药包呼喊出“为了新中国,前进!”同期拍摄的《上甘岭》中有黄继光的身影,1965年的电影《打击侵略者》的主人公则以邱少云为原型。再加上“向我开炮”的王成,这若干个英雄的形象可谓深入人心。北影厂1959年出品的《青春之歌》中,作为那个时代进步青年知识分子“缩影”的林道静发出了“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的呼唤,这是片中革命者嘲弄黑暗势力即将灭亡的语言匕首。“为了新中国,前进”、“为了胜利,向我开炮”、“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以及《冰山上的来客》中“阿米尔,冲”等一系列语句伴随着这些电影逐渐深入人心,成为展现革命斗士英雄气概的流行词汇。
电影流行语极富喜剧效果
2原音:《地雷战》:“不见鬼子不挂弦儿”;《林海雪原》:“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闪闪的红星》:“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这个时期的另外一类电影流行语则是一系列充满劳动人民智慧又极富幽默感的语句。
1962年《地雷战》上映,观众为电影中胶东抗日根据地边缘村庄人民巧妙的置雷方式所折服,同时相信每个人在脑中回放那句幽默风趣的“不见鬼子不挂弦儿”的台词时都会露出发自内心的笑容。而和这句一样具有喜剧效果的台词还有很多。1960年拍摄的电影《林海雪原》中“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的经典暗号,此后不仅被其他影视作品引用,还成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开玩笑的口头禅。1960年刘江出演《地道战》,他跷着大拇指向日军谄媚着说道“高,实在是高。再带上几台抽水机,淹死他们……”伪军汤司令的恶毒嘴脸顿时活灵活现。而1974年《闪闪的红星》中再次出演大汉奸胡汉三的刘江凶神恶煞地说的那句“我胡汉三又回来了!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如今已经被年轻的歌手巧妙地写到了流行歌曲中。撰文记者 王琳
3《桥》1949
工人阶级上银幕
1949年4月,东北电影制片厂迁回长春,完成了解放区第一部长故事片《桥》,影片讲述了东北某铁路工厂为支援解放战争抢修松花江铁桥的故事,编剧于敏,导演王滨,主演是王家乙、陈强。这部影片对于新中国电影事业而言却意义重大,它不仅是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之作,它也是第一次在银幕上正面描写中国工人阶级为缔造新中国而进行的劳动和斗争的影片。
4《无形的战线》1949
电影首现女特务
1949年拍摄的影片《无形的战线》,揭开了中国电影史上的公安题材,同时也可以叫做反特题材。哈尔滨女演员姚向黎在《无形的战线》中扮演女特务崔国芳,这是新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个女特务形象。到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国公安题材电影取得巨大发展,《虎穴追踪》、《寂静的山林》等一系列经典公安题材影片在这一时期出炉。
5《赵一曼》1950伉俪同时获奖
1950年,36岁的石联星出演《赵一曼》,并凭借此片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演员奖。石联星原名石莲心,湖北黄梅人。高中肄业,当过老师、演过话剧,1950年后在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任教,1984年去世。值得一提的是,石联星和导演凌子风这对情深伉俪是同一年获得国际奖项的,1949年由凌子风导演、讲述八女投江故事的《中华女儿》是新中国第一部获国际奖影片,获得1950年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为争取和平自由而斗争奖”。
6《女篮五号》1957开启体育梦想
不知道有多少人的体育梦想是从这部影片开始的,又或者是在观看过这部影片后,在子女身上播种着运动员的美梦。1957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有爱情、有斗争、还有体育竞争的电影,这是新中国摄制的第一部体育题材彩色故事片。谢晋集该片的导演和编剧于一身,主演是刘琼、秦怡、曹其纬,但是在拍摄中,导演还使用了一批非职业演员。
7《刘三姐》1960黄婉秋一夜成名
1960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刘三姐》,只有17岁的广东梅县女孩黄婉秋一夜成名。多年以来,刘三姐的故事被多次搬上舞台、银幕,张艺谋的大型实景歌剧《刘三姐》投资2亿,演出人员接近800名,是有史以来最为豪华版本的刘三姐。然而人们印象中最深刻的依旧是一生只出演过这一部影片的黄婉秋演绎的刘三姐,金嗓子姑娘对歌酸秀才的场面则堪称该片的经典。如今,黄婉秋已年过花甲,而就在今年,《刘三姐》的导演苏里也与世长辞。
8《柳堡的故事》1957
奏响爱情旋律
1957,王苹导演了《柳堡的故事》,这部由陶玉玲主演的影片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战争中的爱情,或许导演是女性的缘故,才会在那个年代创造出这样经典的战争加爱情题材影片,而二妹子哼唱的那首婉转动听的《九九艳阳天》成为人们心中永恒的爱情旋律。这位女导演还有若干其他的作品为人们熟知——《永不消逝的电波》、《霓虹灯下的哨兵》、《江山多娇》以及歌舞史诗《东方红》等。
9红色娘子军》1962首届百花奖大赢家
1962年,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大众电影》编辑部首次举办电影“百花奖”的群众评选活动,在第一届电影百花奖中,谢晋导演、祝希娟主演的电影《红色娘子军》是最大的赢家,一举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女演员以及最佳配角(陈强)四项大奖。最佳美术片《小蝌蚪找妈妈》则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
10刘世龙
(《英雄儿女》主演)
拍摄 “向我开炮”一次就过
1964年,根据巴金小说《团圆》改编的电影《英雄儿女》上映,成为那个年代最有影响力的作品之一。这部作品在中国播放了几十年,虽然刘世龙饰演的王成在全戏里的演出只有十几分钟,但是这个英雄形象却是家喻户晓,人人耳熟能详。尽管现在已经无法确定还有多少人知道这部影片的导演是武兆堤,扮演英雄王成的演员叫刘世龙,但是相信大多数人还是能够正确地将片中“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台词和王成在山顶高举爆破筒英勇壮烈的形象对号入座的。当记者拨通王成的扮演者刘世龙老先生的电话时,电话那端年过古稀的老人依然声如洪钟,他略微有些激动地说,现在回忆起这句台词依然有一种浑身血脉贲张的感觉。回忆起《英雄儿女》的拍摄情况,尽管已经是40多年前的事情了,但是刘世龙老人却依然清晰地记得每一个细节,“在我50年的从影经历中,最辛苦、劳动强度最大的是《英雄儿女》,但印象最深刻的也是这部电影。拍摄‘向我开炮’这段戏是在1964年8月,我们用了19天左右将辽宁本溪南分矿区附近的山头装扮成一个朝鲜战场,虽然这一段戏只有七八分钟,但是我们在40多摄氏度的高温下拍摄了半个月的时间。当时我从火里钻入钻出的镜头拍摄了四五回,胳膊烧得通红起泡,但是拍摄‘向我开炮’这一段却是一次就过了,我也并没有特别地排练,就是心中把握了感情,找到了战争的感觉。当时导演说,就是这种精神状态!”
台词 “向我开炮”来自英雄
刘世龙介绍说,“向我开炮”这句台词并不是导演编剧特别设计的,而是出自一位真正的英雄之口,炮兵指挥员于树昌在一场战役中喊出了“向我这儿打,越快越好,为了胜利向我开炮”,这位英雄正是王成的原型之一。“我第一次看剧本的时候看到这句话马上鼻子发酸,眼泪打转,这是特殊的环境下才会有的语言,古今中外的战争只能是向敌人开炮,怎么能向自己开炮呢?我也打过四五年仗,但是像王成这样的经历只能在电影中体会。”
代名 “向我开炮”见面就叫
在对刘世龙老人的采访中,他对整个一个时代的那些电影流行语都熟记于心,“‘向我开炮’、王成在影片结尾处喊出的‘胜利永远属于我们’、《董存瑞》中的‘为了新中国,前进’等,这些台词喊出的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喊出的是英雄主义的本质,这是它们之所以谓之经典的原因。”刘世龙说,也正是王成的这一声呐喊“向我开炮”,让他成为大家熟悉的演员,走到街上有人认出自己,叫不出名字,但是却会大喊一声“你就是那个‘向我开炮’”,“这之后不管我去什么地方参加演出,就算我已经准备好了诗、唱歌,别人也希望我能演出那段经典的‘向我开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