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浅谈

   古诗词教学值得研究,本文就古诗词教学作一探讨。古诗——中华文学艺术中的一支奇葩,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在浩如烟海的文学长河中,宛如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它博大精深,灿若繁星,千百年来,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而脍炙人口、吟唱千古,滋润了无数代中国人。它的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有,这些都是先人智慧的结晶、经验的总结、情感的沉淀。然而,由于古诗中所描写的景物、事件、人物与学生生活的年代有较大的距离,学生们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它们的内涵。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它带着雷霆之声走进了小学古诗教学改革的课堂。如何让小学生走进古诗呢?赋予这一传统的课题以新的生命力,是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急需解决的话题,值得研究、探讨与实践。

  培根说:“读诗使人灵秀。”古代诗歌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具体要求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展开想象,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160篇。因此,无论从新课标的要求上,还是从语文教材的教学内容上,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都给予格外重视。小学语文教材中那些语言清新、情趣盎然的古诗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宝贵遗产。这些诗歌既是我国古代诗人诗作的名篇,又是众多诗篇中朗朗上口的佳作。短小精悍,锤炼的语句包含着丰富的内容。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曲美妙的音乐,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叙述。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去理解诗中的情,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从而欣赏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学习古诗不仅能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古代文学的基本常识和历史,而且也丰富了学生语言知识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文学艺术素养,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受到美学的熏陶和感染,进而提高其审美、塑美能力,不断塑造其人格魅力。如何达到上述教学目标呢?使古诗的教学充满灵秀之美呢?我们当以诵读为重点,以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悟,感受情和美,进而学以致用,使古诗词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重新焕发。

  一、好诗不厌百回读──在反复诵读中体会美

  “水本无华,相荡而生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生灵光。”《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各年级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古诗词中的修辞对仗、声调平仄,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韵律美。诵读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浅谈

  1、课堂上读,把握诗的旋律

  课堂学习中,重在诵读古诗词。“诗是有声的画”。 在课堂上,我们引导学生朗读要花样翻新,通过范读、跟读、听同学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读出兴趣、读出新奇、读出感情、读出韵味。朗读的形式要不拘一格。学生朗读时可以轻声自读,口中念念有词,边读边想、边想边记;还可以高声诵读,底气十足,慷慨高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无论怎样读,都应当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停顿、轻重音、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明快的节奏感。

  真正的阅读是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对话,阅读过程是一个“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这是精神的自由交流,是思想火花的碰撞。诵读,就得让学生的感情飞扬。叶圣陶先生把有感情地朗读叫做“美读”,“激昂处送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我们要引导学生读出灵感,读出音韵美。还可以根据儿童活泼好动、表现欲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边读边辅以手势、动作、表情的变化,增强诗歌的表现力,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怀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如读“满身雪白走将来”等这样动感性强的诗句,就可以配以能够表现诗意情感的身体动作,使其活灵活现,别有一番情趣。

  2、课余读,让诗意轻舞飞扬

  虽然课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阵地,但时间毕竟有限。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课余时间,开展形式多样的古诗词诵读实践活动。如开展“每天一诗”、或“每周两诗”活动,一学期至少背30首诗词,而且,我们拓增古诗词背诵的篇目,学生可自由背诵《课标》要求之外的自己喜欢的古诗,不设上限。定期举行“古诗词朗诵大赛”、“古诗词接力赛”、“古诗擂台赛”……

  让古诗的吟诵声充满校园,成为学校的一道独特风采。让学生在诵读中感悟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意境美,对语言的积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加深学生对中华民族古文化的热爱。

  二、入情入境悟美景──在想象中领悟美

  古诗文中异彩纷呈地闪耀着美的光华,令人为之心热,为之神往。其描景记事写人表意,无不悦人目、动人心、触人思、怡人情。一首诗就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诗的意境是诗人匠心经营的心灵王国。那么怎样使学生进入意境呢?

  (一)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语言赏析进入意境。

  那么怎么扣?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赏析诗的语言。

  1、咀嚼字词,理解意境。

  教学“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让学生先理解“生”的本义是“产生”。而在此诗句中“生”既有“产生”又有“升起”的意思。再进一步追问:是什么东西产生并升起来了?“是香炉峰的云雾、水气产生并升起。”让学生展开想象:从“生”字你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当学生欣赏诗的意境后,再提出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这样学生就会从诗的本义、诗的意境去进行理解:“升”仅仅能看到烟雾升起,一会儿就散去了、没有了。如果用“生”字,就能看到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这个画面,也能看到香炉峰云雾缭绕的画面。从而看出诗人写诗用词之精当。教“遥看瀑布挂前川”时,也用这个方法赏析“挂”字。

  2、换词对比,体会意境。

  在教《泊船瓜洲》这一首古诗的第三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我让学生当小诗人,把诗中的“绿”字换掉,用另一个字代替,当学生换上“到”“过”“入”“满”等字后,再比较哪个字用得好,让学生在换词比较中,体会到用上“绿”字就把春天写活了。不仅写出了春天到了,还把春风给江南岸披上绿装这一变化,生动而又形象地写出来了。

  3、根据诗句想象意境。

  在教学“飞流直下三千尺”这一句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的意思,想象瀑布急剧而下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再想象瀑布从山上直泻而下时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让学生理解体会“飞流”、“直下”的浩大声势。

  4、联系上文,探讨意境。

  在教学“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句时,抓住一个“疑”字发问:诗人为什么会怀疑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呢?让学生联系上文进行讨论,学生就会产生瀑布从极高处倾泻直下的表象。可现实中“银河落九天”是不可能的,只是怀疑而已。像这样的写法在李白的诗中不止一首,再让学生联系旧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进行强化理解,让学生体会,诗人这种以假还真的写法给人留下无尽的遐想。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推敲字词,既培养了小学生诸多语文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古诗“美”之所在。

  (二)我们可以借助媒体的使用进入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文字精炼、意境深远,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但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很难从精炼的词句中领略诗情画意。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于一身,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

  如教学《咏柳》一诗时,伴着行云流水般的古筝乐曲,展现这样一幅美景:明媚的阳光下,高高的柳树好像是用绿色的玉石装饰成的,千万条柔韧的柳枝随着微风轻轻地舞动,好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柳图”。学生在这种愉悦的情景中身心舒畅、融情入景,自然体会到作者对柳树的喜爱、赞美之情,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柳枝”和“绿丝绦”的相似之处,可用多媒体设计这样一个片段:千万条柔韧的柳枝轻轻飘动着,渐渐幻化成碧绿的丝带,飞舞的绿丝带又渐渐还原成碧绿的柳枝……借助美的形象,使学生充分获得美的享受,这就是多媒体的魅力所在。

  又如:教学古诗《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人并没有正面渲染离情别意,只写了在烟花迷人的季节,故人的孤舟已在碧天绿水间消失,自己还在黄鹤楼头凭栏目送,只看见滚滚江水流向天际。如何体会到诗人洋溢在字里行间“黯然”的心境?学生理解诗意后,我们可以用《阳关三叠》配曲,大家闭目倾听古筝曲,边想象诗人分别情景,一波三折的旋律,舒缓而又委婉的节奏,适度的起伏,犹如流水在低回、在哀叹。渐渐的,在音乐的包围中,学生被打动了,他们的情感随着音乐一起流淌。这时,学生再读这首诗,文字中蕴涵的离别情在音乐声里感染着学生的心灵,他们深深的沉浸于自己的朗读之中。

  又比如:《题西林壁》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句,从字面上解释是:庐山从正面看是雄伟奇特的大岭,从侧面看又成了高挺峻峭的山峰,无论是远看、近看、高处看、低处看,庐山的模样都是不同的。尽管学生对文中意思是明白了,但凭有限的经验难以想象这种景象,也很难体会诗人的情怀、理解诗中的哲理。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逐一出示庐山的正面图、侧面图、远景、近景、高空俯视图、山脚仰视图,学生不仅领略了庐山千变万化的美景,更是领悟了“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深刻含义。然后再让学生想象:如果你身在庐山中,能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姿态吗?这是为什么呢?多媒体演示:诗人渐渐走近庐山;诗人边登庐山,边环顾左右,却只看到山石丛林,不由慨叹“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接着开展讨论: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真面目呢?从而揭示更深刻的道理:看事物不能光看表面,要多方面、多角度地观察。

  三、学以致用——在生活中表达美

  毛泽东同志提倡:“学以致用”。叶老也指出:“理解是必要的,但是理解之后,必须加强运用。”掌握古诗后的实践运用,虽似乎超过古诗教学的范畴,但应是古诗教学的延续。让诗歌走进学生的作文,让学生的作文能焕发出一种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的诗性美,让学生在古诗作文的练习中真正感受到写作的独特乐趣,领略语言的美感,对于整个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极大的创收。

  诗文源于生活,当然可还于生活。我们还可以据时、节气等定时开展“最美诗篇”朗诵会。根据节假日及季节、节气等开展诵诗活动,如国庆节让孩子搜集抄录古今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诗歌,举办“爱我中华,卫我国土”的诗歌朗诵会,进一步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坚定信念。根据孩子爱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让他们背关于三国的诗词,于是《赤壁怀古·念奴娇》《观沧海》《借箭》等从他们口中流出。元宵节背《青玉案·元夕》,母亲节背《游子吟》,春季背《咏柳》、《元日》、《忆江南》、《春夜喜雨》,夏季背《小池》、《四时田园杂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秋天背《山行》、《秋夕》、《水调歌头》、《月下独酌》,冬天背《别董大》、《雪》、《梅花》、《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咏寒松》等,也可让让他们诵诗接龙,开展诵诗擂台赛,抢答,评选背诗小能手等活动。书声琅琅,文以载道。一代新人的成长,将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学滋养——“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理念;“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心胸;“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母子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高洁;“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精神……这一切,都将成为孩子们人生信念的重要精神资源,能把他们的精神释放到一个自由飞翔的空间,成为点燃创造性的生命灯火。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为了陶冶学生的情操,让他们汲取古文化的精华,我们教育工作者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站在五千年文化的巨人肩上,为学生擎起一片蓝天。将古诗文的学习融入少年儿童五彩的生活,当他们在古诗学习乘风破浪时,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享受,一种积淀,更是心灵与诗歌的融合,生命在诗歌的滋养中得以鲜活的成长,让诗路花语装点他们的童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906071/334232973.html

更多阅读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方法

浅谈小学英语学习方法——简介对英语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更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享受学习英语的乐趣,为将来的英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 浅谈小学英语阅读教学

浅谈小学阶段的竖笛教学竖笛又称牧童笛。因其竖笛价格便宜、携带方便、音色优美、简易实用,因此,深受少年儿童的喜爱。器乐教学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艺术实践,是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之一。竖笛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学具,它不仅能陶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论文 教育教学叙事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论文如何指导学生读好书、爱读书,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的问题。大量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要落到实处、搞扎实,就必须从最根本的朗读上多下工夫。教学中要从“读”出发,把“读”贯穿教学全过程,把引导学生

浅谈小学数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 (海盐教育网)

浅谈小学数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周雪平(海盐县实验小学)摘 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的理论基础是布鲁纳的“发现学习”,从国外的实例看也有其可行性;具体操作时,可按问题的提出、过程研究、成果展示、活动评价四环节进行实

浅谈小学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

浅谈小学英语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发布人:陈阳发布时间:2011-12-5点击:22内容来源:原创http://www.wjhtxx.com/webs/read.aspx?ID=45997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设计。过去,我们教师备课都是自己备课,把备课的各个环节呈现在备课本中,上课都

声明:《浅谈小学古诗词教学 古诗词教学浅谈》为网友简单也极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