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朗上口和琅琅上口 关于“朗朗”和“琅琅”

  评阅作文时,经常碰到这样的句子:“清晨,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该句里有错别字吗?不少老师认为有,认为应把“朗朗”改为“琅琅”。我认为这是没必要的。《现代汉语词典》(1997年版)里关于“ 朗”的解释第2条:〔朗朗〕lǎnglǎng①象声词,形容清晰响亮的声音:书声~丨笑语~。“显然,”朗朗“是用来形容读书声的象声词。关于”琅琅“的解释第3条:”〔琅琅〕lángláng象声词,金石相击的声音、响亮的读书声音等。“两相比较不难看出,两个词词义虽有差别,但其相一致处是:象声词,形容响亮的读书声音。查《新华字典》,对两词的解释也是如此。因此,”朗朗的读书声“与”琅琅的读书声“是同义的。

其实,“朗朗”作为象声词,古已有之,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就有“朗朗闻街鼓,晨起似朝时”(见《奉使常山早次太原呈副使吴郎中诗》)的诗句。

应当注意的是,“琅”与“朗”的读音不同,前者读láng,后者读lǎng,应分辨清楚。

 

朗朗上口和琅琅上口 关于“朗朗”和“琅琅”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88571/520318417.html

更多阅读

关于秋天的音乐和心情 关于秋天的心情

台风过境,气温骤降抬头看看今晚的天空,原来天空竟已那么高,晚风竟已那么凉。于是知道,已然夏末秋至。心里突然浮起很多关于秋天的音乐,今天在这里贴出一些,大家一起分享。(应网友雁渡寒潭的提议,新加歌曲两首:叶倩文-秋去秋来,万芳-多事的秋,

关于七夕的传说和故事 关于七夕的传说

七夕,原名为乞巧节。七夕乞巧,这个节日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汉代画像石上的牛宿、女宿图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七夕”最早来源

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工具 关于分析问题的三种方法

  在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你是否思考过你用的是哪一种分析方法?你的结论是通过怎样的分析过程得到的?有没有其他的分析方法也能得出结论?   关于思维我觉得有三种方法比较重要。一是西方的逻辑分析法。二者为东方的矛盾分析法,三者为

单位内控困难和问题 关于ERM与内控的关系的几个问题

一、关于全面风险管理和内控的关系,基本的认识是健全的内控可以成为有效的风险管理的基础,ERM体系涵盖内控体系,可以以ERM框架来建设和发展内控体系。除此之外,关于ERM与内控孰“大”孰“小”的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中也多有争论,但基本观

对工作的思考和建议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制度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一、思考篇虽然制度建设对公司的改革、管理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制度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制度建设需要进一步深化。(一)制度缺陷与体制、机制背景相缠绕。1、制度“缺位”。一是某些环节或某个

声明:《朗朗上口和琅琅上口 关于“朗朗”和“琅琅”》为网友低調曖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