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养生 立秋过后薄衣御寒的养生法

   尽管24节气中的“立秋”要超前于气候意义上的“秋季始日”(气候学上以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下降到22℃的始日作为秋季的开始),但“立秋”作为夏秋之交标志性的节气,无论对农业生产还是对人体健康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爱华保健知识配图

  我国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导“薄衣御寒”的养生法,明确指出“薄衣之法,当从秋习之”。实践证明,这种主张“秋冻”的方法,既顺应了自然气候(包括居室气候)的需要,又在不知不觉中起到了预防疾病、自我保健的作用。

  近些年,我国气象专家对春秋季居室内外温度进行了观测分析,并把“室内外温差”作为一种气候指标,进一步佐证了“春捂秋冻”的科学性。春秋季温度虽然都具有“不冷不热”的特点,但气温的变化趋势是相反的——春季气温总趋势是升,秋季气温则是下降。只要气温过低,人体防御不当,即可受寒致病,这是常理。而人体之所以受寒,与环境变化(如进出居室)很有关系。气候观测表明,由于房屋的热惰性和温度变化趋势的不同,春季室内气温低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负值),秋季室内气温则高于室外(室内外温差为正值)。这就很容易解释“春捂秋冻”了:春季从温暖的室外进入阴凉的室内,如果不多穿衣,就容易受寒致病。而秋季室内温度相对较高,入室后完全可以少穿些衣服。

  另外,就全国范围看,立秋以后,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活动趋于频繁,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且“一场秋雨一场寒”。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未“寒”绸缪,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如流行性感冒、气管炎、肺炎、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心脑血管病。

  古人云: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立秋之后,要正确领会“薄衣御寒”,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立马添衣加裤,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民谚“二八月,乱穿衣”,说的是穿衣感受。但是从保健意义上说,应该是“二月多穿衣,八月少穿衣”。不过,凡事都应有个限度,“薄衣御寒”也不能过头。到了深秋时节,气温很低,仍然穿得很单薄,就没道理了。这时倒可以按照冬季的一些养生法则安排饮食起居,一味“秋冻”反而会致病。对于年老体弱及慢性病患者,“薄衣御寒”更应该慎重一点。

立秋养生 立秋过后薄衣御寒的养生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806371/694506603.html

更多阅读

御寒神器 防范危机冲击,银行开始“添衣御寒”

防范危机冲击,银行开始“添衣御寒”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海啸已波及实体经济,今年7月份以来,美元流动性大幅萎缩,导致全球美元回流美国金融市场,进而引发大宗商品市场暴跌,新兴市场国家汇率告急,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蔓

立秋 立秋过后就凉快了吗

 爱华节日知识配图  今年将在8月8日(周六)4时01分立秋。今夏的高温还没发威几天,难道凉爽的秋天就要来了?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  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太阳黄经为135°。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

预防鼠疫疾病应注意 立秋过后应注意预防哪些疾病

  立秋以来,天气逐渐凉爽,各类“秋季病”开始“骚扰”身体。经过长期高温的袭击,人体的免疫力已经下降,再加上季节交替之时病菌滋生,老人、小孩等体质较差者难以适应而容易感冒发烧。此时应注意,夜里不要受凉,尽量少用空调和电扇,注意冷暖

忌辛辣是指哪些食物 秋分过后 添衣防病忌辛辣

  我国古籍《春秋繁露》中有这样的说法:“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可见,“秋分”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是太阳直射地球赤道,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

夏至养生 夏至过后如何养生

   到了夏至,真正进入炎热的夏季。心为火脏,心气应于夏,夏至过后,如何养生,尤其是如何养心?  夏至养生重视午休  在中医养生理论中,夏至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的时节,这一时节的养生保健,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顺应自然界阴阳盛

声明:《立秋养生 立秋过后薄衣御寒的养生法》为网友独听寒山夜半钟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