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发展课程的实施中,主题活动是重要的一种方式。幼儿园主题活动的选题、目标、内容、师生互动过程、教师的分析反思,在主题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即对主题活动的效果具有关键的影响作用。下面分别讨论这几个关键要素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以及如何把握这几个步骤,使主题活动开展得顺利而有效。
一、选题
幼儿生活的环境是主题活动产生的丰富源泉,其中各种各样的人、事、物都可能成为主题活动的切入点,但究竟哪些最终能发展成为一个主题活动呢?
首先,要看它是否具有探究的价值,即针对它幼儿能否进行深入的探究活动。比如一只鸟叫什么名字?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这样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都无法进行探究。而像“蜗牛喜欢吃什么”“如何制作大吊车”等问题,就可以展开一系列深入的探究活动。
其次,要看它是否是幼儿自发活动的兴趣和关注点。主题活动强调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这反映的是新教育观念对幼儿主动性的重视和尊重,也是我们发展课程所主张和坚持的。众所周知,兴趣是幼儿进行探究活动的内在动力,幼儿不感兴趣或毫不关注的事物,不可能发展成生动而有价值的主题活动。
再次,要看它是否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看它是否蕴含教育纲要中规定的幼儿发展的目标,也就是说主题活动选题要满足本年龄段幼儿的需要;二是看是否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因为不同班级的幼儿由于生活、学习经验的差异在发展的需求上也存在差异。例如:同是两个中班,一个班幼儿在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方面优于另一个班,而在艺术素质方面则弱于另一个班,那么在主题活动的选题方面就要考虑有所侧重。
以上三点在主题活动的选题中都必须考虑到,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我们开展的主题活动对于幼儿的发展才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此外,在选题的时候,新颖性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即主题活动不局限于传统的常规的教育主题,例如“小小世界杯”、“关注奥运”“我们的朋友熊”等主题都是有新意并且很有教育价值的主题活动;即使是一些传统的教育主题,例如“秋游”,也可以找到新的探究点,像本书中“秋游前的准备”主题活动那样。当然,追求新意不是我们的目的,也不等于要放弃那些传统的主题,而是要让不同的主题共同为促进幼儿的发展服务。
二、目标
主题活动强调从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出发,但不等于漫无目的。相反,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我们课程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那么主题活动的目标就要围绕此目标进行具体化。在此,我们讨论选定一个主题后如何确定它的目标。
经过对大量主题活动案例的分析,笔者认为有以下两个确定主题目标的原则。一是依据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和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本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我们主要以《幼儿园教育纲要》为依据,同时结合幼儿心理发展方面的书籍去理解掌握。对于本班幼儿的实际发展情况,则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多观察、分析班里幼儿的行为表现、认知水平等各方面情况。二是尽可能考虑全面性。因为,一方面我们的幼儿需要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主题活动在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上具有独特的优势。主题活动具有综合性特点,即围绕某一事物幼儿可以展开多方面的探究,因此各个领域的目标可以自然融合于一个主题活动中。比如“关注奥运”主题,有资料的收集、分类、整理及绘画、建构等多种表现活动,将数学、美术、语言、社会性等各方面的目标都融于其中。当然,这并不是说任何一个主题活动都要包含五大领域的目标,有些主题可能包含五个领域的目标,有的可能只体现三个领域的目标,具体要依据主题所包含的教育价值而定。所以在此我们说,尽可能实现全面性,更主要的是一种观念、一种精神,而不是一层不变的规定。
总之,当选定一个主题后,教师必须要明确:这个主题蕴含着怎样的教育价值,可以使幼儿获得什么经验以及哪些能力得到发展。只有明确了主题的目标,在接下来的幼儿探究活动过程中,教师才能有效地帮助、支持和引导幼儿。之所以强调目标在主题活动中的重要性,还因为这方面我们有过实际的经验教训。记得在尝试开展主题活动之初,我们强调教师要重视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强调活动要跟随幼儿的兴趣进行。教师的注意力便更多放在“捕捉”幼儿兴趣点和尊重幼儿想法上了,一度忽视了主题活动目标的确定,于是出现了主题活动目标不明确或活动过程中目标分散的情况。一个主题活动顺着幼儿的兴趣“轰轰烈烈”地进行完了,可幼儿从中获得了什么?不清楚。这样,主题教育就成了放任自流。对此,我们总结经验、分析反思,明确认识到:开展主题活动必须考虑目标的明确性,尤其是经验少的年轻教师,更需要加强目标意识。这不是说,一个主题确定了目标就不能改变,而是说在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随时要思考:活动能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对孩子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不致使活动无意义地进行。
三、内容
主题活动的内容多种多样。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具体到某一个主题活动,其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当我们选定了一个主题并明确其目标后,面临的就是内容的选择与组织问题。在内容的选择上,教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主题活动的具体内容要紧扣主题,围绕目标选择,比如“恐龙”的主题,可以开展恐龙类型、食性及恐龙故事编演的内容。
其次,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年龄特点,不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接受水平。针对一个主题,可选择的内容有很多,不一定都成为幼儿实际探究的内容。例如“蚂蚁”,有关于类型、食性、环境、习性、繁殖等各方面内容,具体到中班和大班开展哪些方面的探究就有不同;同是大班开展奥运的主题,内容也各不相同,因为两个班幼儿的兴趣、关注点不同。在这方面,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和谈话来了解幼儿,从而与幼儿一起确定本次主题要开展的活动内容。
再次,一个好的主题,其具体内容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主题活动不同于以往的分科教学,它强调综合性,包括内容的综合和表现方式的综合,而内容的综合不是指各种领域内容的简单综合。比如,春天到了,唱春天的歌,再画一幅春天的画,讲个春天的故事,放在一起就算一个主题,显然是不严谨的。相反,这种综合应该是体现活动之间内在逻辑性、递进关系的综合。简言之,主题活动的各具体活动互相依赖,前一个活动是后一个活动的铺垫,后一个活动是前一个活动的深入,缺少某一个,这个主题就显得不完整。从我们的许多主题教育案例中可以体会到这一点。
四、师生互动过程
如果说选题、目标的确定、内容的选择是主题活动开展的前期计划和准备,那么,具体活动过程则是主题活动的真正实施。判断一个主题活动的效果如何,最终要看其具体的实施情况。实际上,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也就是师生互动的过程,因此,我们从主题活动中的师生互动过程来判断其效果。
首先,要看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否充分调动幼儿的主动性,使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比如教师能否给予幼儿机会自己决定活动的进程,启发幼儿积极主动地提问题、想办法等。
其次,教师是否能引导幼儿积极思考问题并展开探究活动。具体是指,教师的提问是否明确具体,是否具有启发性、层次性。
再次,教师能否给幼儿适宜的支持和帮助。具体包括:教师能否适时地为幼儿的探究活动提供适宜的材料、空间、时间等;对于幼儿经验、认识、能力上的困难,教师能否给以及时的帮助和鼓励;对于幼儿的积极表现,教师能否给以适当的肯定等。
最后,教师能否引导幼儿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归纳和概括,使幼儿零散的知识、经验系统化,培养幼儿思维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师生互动的以上各方面集中反映的是幼儿的主动学习和教师的引导作用之间的关系,即在尊重幼儿主体性的基础上,教师发挥有效的引导、支持作用,促进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如果二者的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反映出的也就是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那么教师和幼儿都会体验到轻松和成就感。
五、分析反思
最初,分析反思作为主题案例的一个部分,往往是在主题活动结束后写上的,内容不外乎:幼儿是否积极参与了活动,活动的效果好不好,有没有实现预期的目标等对结果的简单评价,也有关于教师教学方法等的分析,但主题已结束也不可能及时调整改进了。因此,我们提出在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随时进行分析反思,即在每一次活动过程中都进行反思。例如本书中案例“救救海棠花”和“幼儿园的新楼房”主题活动过程中,教师观察到幼儿的行为表现时内心的想法,实际上就是分析反思。这种过程性分析反思的好处是,教师能够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以使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有效。当然,这种过程中的分析反思要求教师具有细致的观察力、敏锐的判断力以及丰富的教育经验和较强的教学应变能力。对于经验少的新教师或刚刚尝试开展主题活动时,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即过程中随时的分析反思,那也要做到每一个小活动之后的及时分析反思,以便下一个活动能够及时调整。
结语: 在分析反思的角度上,可以从环境、材料、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师的行为入手,也可以分析活动的难易、形式、内容等是否适宜,即要做到具体、有针对性,不但能分析存在的问题,而且能提出改进的措施,或者发现幼儿的兴趣点从而提出新的探究问题。由此看出,在主题活动中,分析反思不仅是案例的组成部分,更是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要素,影响着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