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与胃癌
胃癌在我国乃至整个大东亚地区都是发病率较高的癌症,早期胃癌治愈率较高,但异时性复发也不少见,最近来自韩国的一项大型随机试验显示,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与接受安慰剂的患者相比,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几乎使异时性胃癌的发病率减半。在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中,胃粘膜萎缩程度从基线水平改善的患者比例也显着较高。然而,幽门螺旋杆菌治疗并未改善这些患者的总体生存率或腺瘤发病率。
胃内环境
这项来自韩国的研究发现发表在3月22日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这项研究由韩国Goyang国家癌症中心胃癌中心的Il Ju Choi博士及其同事领导。在随后的一篇社论中,德国Otto von Guericke大学马格德堡分校和慕尼黑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的Peter Malfertheiner博士指出,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已被用作预防胃癌的策略。但目前的这项研究是在已经患有早期胃癌的患者身上进行的,“这是一个惊人的发现,根除H. pylori可能在这个阶段仍然有效,”。
幽门螺旋杆菌
这项著名研究,共有470名接受内镜下切除早期胃癌或高级腺瘤的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抗生素根除HP治疗组染或安慰剂组。两项主要的研究终点是:(1)1年或以后在胃镜检查中检测到的异时性胃癌发生率;(2)在3年随访期内胃体小弯曲腺体萎缩程度与基线相比有所改善。调整意向治疗人群后,有396例患者(治疗组194例,安慰剂组202例),平均随访5.9年,根除HP组有14例患者发生异时性胃癌(7.2%),安慰剂组中27名(13.4%)患者发生异时性胃癌。327例活检标本3年的患者中,治疗组患者的小弯侧萎缩程度改善程度(48.4%)高于安慰剂组(15.0%)。同一部位的肠上皮化生程度改善的患者比例也高于安慰剂组(36.6%比18.3%)。
HP
但是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整体生存情况也没有受到影响。据报道,治疗组11例患者死亡,安慰剂组6例。治疗组治疗组中1例死于胃癌,6例其他器官癌,4例癌症以外的原因;安慰剂组中有1人死于胃癌,1人死于结肠癌,4人死于非癌症。
胃镜检查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ti, Hp)是澳大利亚医生Warren和Marshell于1984年首先报道在人胃粘膜发现的一种细菌。30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HP感染会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远远大于益处。据报道,HP感染后,100%的个体都会发生慢性胃炎,大约20%左右发生胃、十二指肠溃疡,还有约1.2%的人最终发展成胃癌。众所周知,胃癌患者往往会在胃黏膜腺体萎缩和肠化生,进一步发生癌变。
HP
幽门螺杆菌作为一种胃粘膜上的一种特殊细菌,抗药性很强,单种抗生素治疗基本上无效,必须采用联合疗法,常有“三联疗法”、“四联疗法”。但随着耐药越来越严重,一次联合用药的根除成功率不断下降,需定期复查,必要时更换药物、加大剂量、延长疗程。是不是所有的HP感染都很危险,当然不是!只是HP感染增加了致病机会,所以在青壮年时期,如果发现HP感染,最好咨询医生进行根除细菌治疗,而对于小孩和老年人需针对个体情况,考虑有无治疗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