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视觉中国
慢性病是目前威胁我国民众健康最主要的一大类疾病。2012年我国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人数86.6%;未来10-15年,我国慢性病仍呈快速增长态势。如何防治慢性病的发生与发展,已经成为我国以及世界各国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战略问题。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王拥军教授领衔的"肾精亏虚型慢性病"共性防治规律和推广应用项目荣获本届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并在中医药防治慢性病领域取得多项科技创新。
团队通过文献分析(39805篇)和"证病结合"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共12576例;骨质疏松症9626例、肾性骨病224例、骨关节炎620例、脊髓型颈椎病509例、地中海贫血281例、骨髓抑制综合征232例、老年性痴呆1084例),证明上述慢性病以"肾精亏虚"为主(占83.5%),从而创新性提出"肾精亏虚型慢性病"概念。通过分子流行病学(4942例慢性病,1211例健康人群)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证明"肾精亏虚"加速慢性病的发展,且"肾精"变化与神经-内分泌-免疫-循环(NEIC)系统生物学功能紊乱具有相关性。
该项目证明"肾精亏虚型慢性病"表现为NEIC系统功能失调,干细胞微环境及细胞信号通路紊乱,导致干细胞增殖与分化功能下降,组织修复与代偿能力降低;证明补肾填精方治疗3544例"肾精亏虚型慢性病",总有效率为85.6%,且明显改善患者"肾精亏虚"临床表现,提高了该类疾病的防治水平,并建立了临床规范化方案。
王拥军团队的项目建立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数据库和知识管理平台。其成果证明了"肾精亏虚型慢性病"在病因病机、临床证型、病理变化等方面具有共性变化规律,并从临床疗效以及作用机制等方面揭示了补肾填精法治疗"肾精亏虚型慢性病"的科学内涵,在2600余家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广应用,治疗70多万人次,促进了中医药防治慢性病事业的发展。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