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
“雨水”节气是继“立春”之后二十四节气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每年的2月18日前后,太阳移至黄经330度。在气候学上有两层意思,一是天气回暖、降水渐增;二为雪渐少、雨渐多,也就是说,雨水后,天气逐步回暖,降水逐渐增多,随着气温的逐步回升,降水形式也逐渐由降雪变为降雨。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正月中,天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后继之雨水。且东风既解冻,则散而为雨矣。”随着“雨水”节气的到来,雪花纷飞、冷风刺骨的天气渐渐消失,而春风拂面,湿润的空气、温和的阳光和潇潇细雨的日子开始到来。就我国北方地区而言,这一时期,冷空气活动还是比较频繁,气温的回升趋势呈现波动状态,而并非平稳回升,天气变化多端。因此,人们常说的“春捂”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养生
虽然气温开始回暖,但由于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所以这个阶段天气变化无常,易引起人的情绪波动,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对高血压、心脏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为了消除这些不利的因素,除了“春捂”外,保持情绪稳定对身心健康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雨水节气中,地湿之气渐升,且早晨时有露、霜出现。这种湿寒的气候对人体内脏和关节有一定的影响,故养生应注意防湿寒,年老体弱者尽量勿用冷水洗脸、洗手。所以针对这样的气候特点,饮食应侧重于调养脾胃和祛风除湿,可以适当进补。
农事
“雨水”节气前后,油菜、冬麦普遍返青生长,对水分的需求较多。“春雨贵如油”,这时适宜的降水对作物的生长特别重要。华北、西北以及黄淮地区这时降水量一般较少,常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若早春少雨,雨水前后及时春灌,可取得最好的收效。
雨水季节,天气变化不定,乍暖还寒的天气对已萌动和返青生长的作物、林、果等生长及人们的健康危害很大。在注意做好农作物、大棚蔬菜以及工交部门防寒防冻工作的同时,仍要注意个人的保健工作,以防止冬末春初一些易发病的流行。
对于我市而言,进入2月份以来,大部分地区先后迎来了9~10日、12~13日的降雪天气过程。这两次降水过程缓解了前期的旱情,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土壤水分含量,对小麦越冬及未来返青生产较为有利,同时由于阴雪天气持续时间较短,对设施蔬菜生长没有明显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