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们相爱、拥有稳固的关系,但双方的常住地距离200公里以上,那就是LDR(Long distance relationship
)一族。通常是为了寻求自我发展机会,你们主动选择两地分居。
远程亲密关系
马俊找太太商量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情:公司派他常驻巴西并拓展那里的市场。太太问他:你自己怎么想呢?马俊言语之中表达着怎么舍得一个人远去,却不停地说,这是我目前能够得到的最好的机会——在公司他上升的通道有点死胡同,如果把巴西这块做起来,他就相当于二级公司的老总、偏安一隅的国王。她一言不发,听着他说,看着他的脸,最后说了句:“那你去吧!”马俊感动地抱紧她,落下两行男儿泪……从此,一对双宿双飞的伴侣开始LDR,距离:9000公里。
与马俊相比,Elisa与先生好些,他们是在国内分居两地。他被公司从北京总部派往成都做西南地区主管。北京和成都,航行里程1542公里,他们相见并不是那么那么的难——以前天天见面,回家互相抱得到,现在,半年一抱,还是能够略解皮肤饥渴。
新两地分居时代
一定要两地分居吗?另一半并非不可以跟过去。马俊对太太说,等他把那边市场做起来,就把她接过去。但是,她不干。她是码中国字的,离开方块汉字,她什么也不是。她坚决不去。
很多伴侣的两地分居都是这种情况。走的人有事业,留的人也有事业。也许,我们真的进入了一个新两地分居时代——这是相比我们的父辈被动地两地分居而言的:今天的伴侣们,为了事业,主动承担两地分居的代价。这甚至是全球性的趋势——据非官方统计,至少1400万美国人、100万英国人正享受着“远程亲密关系”;英国大约2.9%的夫妻经营着“远程婚姻”。
今天的我们,对工作、生活已有更大的选择自由度,对亲密关系的质量也有更高要求,为什么依然选择“工作在别处,相爱在两地”?社会观察家、零点调查创始人袁岳认为,伴随着企业组织的全球化发展,大半径的工作模式普遍化,人们不得不通过更远的距离寻找更好的机会。“从个人发展的角度看,人们的价值观有变化,工作逐渐成为生活中的支撑,男女两性皆然。”袁岳说。事实上,的确有很多女性高管被派往更重要的市场和地域,而男人留守。心理分析师林紫更深入地解释了新两地分居趋势。她认为,今天的家庭是变动的家庭,以两性关系为基础而建立的“家”的原有功能淡化,既导致婚姻的不稳定性增强,也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将安全感建立在独立的经济地位和事业发展的基础上。
马俊承认,的确,在他心目中,事业第一。他没说出口的潜台词是:即使我不走,爱情也可能变没有,婚姻也可能会解体,但事业做大了,永远是我的。
离开先生由上海来北京做华北地区总经理的Sunny也这样想:“一个男人远不如一个成功的自己靠得住。”
什么都是一个人
情感的沟通一点儿也不是问题。越来越电子化的各类通讯手段全用得上。Elisa就与先生每天电话、MSN、SMS不断。不能改变的是,他们相隔遥远。电子邮件中表达的爱不如印在脸颊上的真实一吻,MSN上无脸的小绿人和小蓝人的拥抱更是没有一点温度。想象的爱怎比身边的大活人呢?
最初,还有很深的思念,慢慢地就淡了。“已经习惯了,好像心起了茧子一样。”宋妍说。她的先生被派到西安,她习惯了什么都是一个人。一个人睡,一个人起,一个人吃,一个人醉,一个人哭,病了,还是一个人……心里有苦说不出,有抱怨,可是又怨不着人家。
林莉在先生被派去美国工作的一年里过得还很充实,下了班去健身房,周末约朋友去郊游,做什么都从容。唯独在拨不通先生的电话时,她开始胡思乱想、焦虑不安。或者拨通了,这边刚说“想你”,那边“我正忙着呢!”让她落寞不已。她不得不承受时间的不对等。那年圣诞节,林莉高烧,自己在医院打点滴,终于忍不住给他发短信:无论你给我多少封邮件,多少个电话,都不如现在摸一下我的额头……
而对那个丢下另一半去远方的人的生活,留守的人也一直充满猜想。不是奔了事业去的吗,事业怎么样呢?他怎么样度过晚上?周末他和谁在一起?他还想我吗?外边的人也一样。
马俊说,在巴西,他也是什么都是一个人,他也不断地想象她在家一个人的生活。最初很困难,无比地想念在中国的这个女人,特别是她的身体,有时候会伸出手去,摸到的却是空气。他拚命工作,市场局面打开以后,他有了一些朋友,思念渐渐变淡。终于,他有很多时候甚至想不起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