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习俗起源于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当时有一位相士对桓景说,在农历的九月九日,他必须携同家眷到乡郊的最高处暂避灾祸。桓景言听计从,举家登山避难。在回家的途中,他发现整条乡村经历了一场浩劫,家禽家畜无一幸免。此后,人们效法重阳登高避灾,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登高 杜甫 登高
更多阅读
重九登高 重九登高看孤雁
旧俗于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以绛囊盛茱萸,登高山,饮菊酒,谓可以避邪免灾。重九登高(新韵)节逢重九眺山川,叠嶂层峦清我颜。极目长天秋雁远,有诗无酒亦悠然。
杜甫诗三首《登高》教案 八上杜甫诗三首教案
《登高》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2、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和无尽的哀思;3、掌握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1)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2)掌握由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鉴赏技巧;【教学重点】:1、掌握由诗歌意象品味诗歌意境的
古代重阳节"登高"背后的寓意 重阳节登高的寓意
王开岭 2012-10-23 01:18:45 易网 王开岭的博客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有天,忽意识到,古人比今人多一股冲动:逢高即上,遇巍则攀。奇峰巨顶不必说,即便丘峦高阁,也少有无视
杜甫《登高》教学设计 杜甫诗三首教学设计
《登高》教案2009年06月07日 星期日 11:35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2、初步掌握诗歌吟诵的基本方法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4、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教学重点、难点:体会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九日齐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九日齐山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此诗以旷达(甚至颓废)之意来消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