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和农业相结合一起,这是一个新型的流行趋势。来看一下互联网农业政策有哪些,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消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2017互联网农业政策,希望你们喜欢!
2017互联网农业政策农业现状——作坊式小农经济成为桎梏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当shopping遇上互联网,产生了淘宝;当结账遇上互联网,产生了支付宝。那么,当农业遇上互联网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虽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逐步渗透,我国电子商务平台中涉及农村的数量和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数量有了显著增长,“互联网+农业”已初见成效。但是制约农业的根本问题,比如说土地流转以及人才等问题依旧无法根本解决。
资料显示,当前中国仍有20.25亿亩土壤、6.6亿农民群体,虽然城镇化已经突破50%,然而,农民问题仍是政府工作中的一个重点——据金融40人论坛研究数据显示,我国一些主要农产品存在结构性问题。粮、棉、油、糖、肉、奶以及甚至牧草、羊毛、天然橡胶、木材等等这样一批重要的农产品,没有一样不进口,没有一样自己生产同类产品的农产品的价格不高于国际市场,这是我国面临的严重挑战。
由此造成的尴尬局面是,国产粮食进仓库,进口粮食上市场。以玉米为例,国家在东北收购玉米的价格远高于进口玉米的完税价格,导致玉米库存激增。
在国内价格缺少竞争优势的情况下,农业的经营效益依然不高。据统计,去年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422元,大体上农民的收入结构中40%来自于家庭收入,40%来自外出务工,还有17%左右是来自于转移性收入,最后2%来自财政收入。
农民家庭收入只占整个收入的40%,仅4000多元,这里面还要扣除林业、家庭手工业、家庭服务业等等,算下来农民真正从土地经营上获得的收入大概只有3000多元。相较而言农民外出务工一个月的收入就有3000元。两相权衡,农业的长期从业人数堪忧。
即便有青年回乡创业,但是因乡镇、村子里创业的氛围很差,人员素质层次不齐,很是影响他们发展,因此这些人又折回了大都市。
就这一问题,在2017年两会上,中国农业大学博士马瑞强提出《加大对农业创业园区的支持力度》的议案。“在农村建立创业园区,形成集片,帮助农民贷款、为创业青年提供服务,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农村面临的产品营销、技能培训、物流管理等问题,还可以培养农民的‘互联网+’意识。”
然而,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即便截止2016年6月,全国承包耕地流转面积已经达到了4.6亿亩,超过承包耕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农业的集约化生产依旧需要时间。
农业金融——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曙光
除了土地,制约农业发展的另外一个关键要素则是资本。
统计数据显示,在中国传统金融体系中,农户多是被排斥在外的底层群体。农林牧渔占GDP贡献近10%,但获得的银行贷款却不足1%。农村征信体系的缺失,让我们所熟知的信用卡、抵押贷款、小额信贷等在农村难寻踪影。
也因此,国家政策最近十年,一直在不断往农业领域倾斜(如下图):
但是,这一政策的实现一直不太理想,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