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饮食习俗

 冬至饮食习俗:

爱华阅读配图

冬至饮食习俗

  1、北京馄饨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都吃馄饨。

  2、南方饺子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北方人吃混沌,南方人出饺子。

  3、狗肉羊肉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4、红豆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5、台湾糯糕

  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用糯米粉捏成鸡、鸭、龟、猪、牛、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称“祭祖”。祭典之后,还会大摆宴席,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大家开怀畅饮,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称之为“食祖。”冬至节 祖先,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萝卜、青菜、豆腐、木耳等。

  6、苏州冬酿酒

  姑苏地区对冬至这一节气非常重视,姑苏地区有俗语云:“冬至如大年”。传统的姑苏人家,会在冬至夜喝冬酿酒,冬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www.aIhUaU.com。姑苏百姓在冬至夜畅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姑苏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7、麻糍

 

  麻糍,是浙江,江西的特产,也是福建人的传统小吃、福建人祭祀时的供品。麻滋阴干后蒸、煎、火烤、砂炒皆宜。麻糍也是闽南著名小吃,其中又以南安英都出产最为出名,其原料为上好糯米、猪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糍香甜可口,食后耐饿,有着甜、滑的口感,且软韧、微冰。成品色泽鲜白,滑韧透明。

冬至冬至祝福短信冬至吃什么冬至养生保健冬至手抄报关于冬至的诗词关于冬至的谚语关于冬至的来历冬至是什么意思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239671/145748584.html

更多阅读

苾苾芬芬有馨香---重庆万盛饮食习俗述略

苾苾芬芬有馨香---重庆万盛饮食习俗述略“苾芬孝祀,神嗜饮食”是《诗·小雅·楚茨》里的句子,指祭品的馨香。饮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生存和改造身体素质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孔子“食不厌精,脍不

九九重阳节手抄报 节日饮食习俗

重阳节到了,如果你还没有完成老师布置的手抄报任务,就来看看小编的这篇关于重阳节手抄报的文章吧,本文(九九重阳节手抄报:节日饮食习俗)由出国留学网整理,欢迎阅读九九重阳节手抄报重阳节老人饮食原则饮食宜淡菜品要清淡,口味忌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

冬至的习俗有哪些――简介 冬至的由来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中国不同的地区在冬至都会有不一样的习俗。在这一天中国大部分地区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汤圆的冬至的习俗,谚语:冬至到,吃水饺,还有关于该

苏州冬至的习俗

   江南人在冬至的时候要吃糯米饭。苏州也属于江南地区,那么苏州冬至吃什么呢?下面为您介绍,苏州冬至吃什么。  苏州冬至的习俗  江南人在冬至的时候要吃糯米饭。苏州也属于江南地区,那么苏州冬至吃什么呢?  苏州冬至

冬至饮食 冬至饮食要注意什么

  冬至饮食要注意什么  1.冬至养生,每日三颗枣  大枣是食物中的甘草,它能调和药性,解药毒。因此煲药膳的时候,往往会配几颗大枣。它就像一个和事佬,起到一个协调作用,避免药性伤脾胃。大枣是补血的,其实它还能帮助身体补水,可以生津

声明:《冬至饮食习俗》为网友林中花雾仍未萧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