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纂》写道:“黄帝25子,一为任姓,裔孙奚仲居薛,至仲虺为汤左相,代为侯伯,历三代凡64世,周末为楚所灭,公子登仕楚,怀王赐沛邑为大夫,遂以国为氏,望出河东、新蔡、沛国、高平。”
《姓氏考略》说:“本自黄帝任姓之后,裔孙奚仲居薛,历夏、殷、周64代为诸侯,周末,为楚所灭,后遂氏焉。”
《吴录》:“孟尝君封于薛,秦灭六国而失其祀,子孙遂以薛为氏。”
《魏书官氏志》:“西方诸部叱干氏,后改为薛氏。”
《通志氏族略》:“辽西有薛氏。”
《唐书》:“薛怀义,本姓冯,名小宝。”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来,薛姓既具有光耀而悠久的历史,组成的分子又众多而庞大。有出自黄帝的任姓奚仲之后,有出自虞舜的妫姓孟尝君之后,有出自周文王的姬姓冯氏之后,又有出自外族叱干氏之后,则“薛”这个姓氏,岂不是十分的多采多姿!
薛姓最早在历史上出现,不管是传自任姓的一支,或是孟尝君的一支,都是在大约2000多年以前的周朝末期,他们而且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国亡之后子孙才“以薛为氏”。不过,传自任姓的一支,出现的时期应该略早于出自孟尝君的一支,因为,周代的薛国,最初是封给奚仲的,在漫长的春秋时期,一直为黄帝的任姓后人所有,到了末期,该地方变成了齐国的领地,并且成为孟尝君的封邑。由此看来,两支薛氏的得姓虽然有时间上的差别,但却发源于同一地方,也就是发源于昔为薛国,而今为山东省滕县薛城的地方。当然,后世的汉族薛氏,最早也都是来自山东的薛城。
根据《姓纂》的记述,这两支汉族薛姓,后来主要是繁衍于河东、新蔡、沛国、高平等地,河东就是现在山西省黄河流域以东的一片地方,新蔡即为今河南省新蔡县,沛国在今安徽省宿县西北,高平则为现在山西省的高平县。这些线索,实在不失为姓源头绪众多的薛姓人士探寻家世渊源时的宝贵资料。
薛姓的姓源,虽然头绪不少,但传自奚仲和孟尝君的两支,无疑是两股主流,而薛姓的两位主要始祖,全都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人物,这一点,更无疑是每一位薛姓人士都引以为荣的。
薛姓出现于周朝末期的战国时代,便已名人能士辈出。譬如,当时主张长幼尊卑皆应有序的高士薛居州;秦国以善于相剑而闻名的薛炬;以及稍后佐刘邦定天下有功,在汉高祖所定的十八侯位中列为第十四的薛欧等,都是早期历史上的薛姓知名人物。
汉代的400年间,薛姓的名人更是光宗耀祖,重要人物满载于史书,其中,又以薛宣和薛包的名气最为响亮。
唐代,对于薛氏来说,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不但人才辈出光耀史册,而且一方面子孙向南播迁,一方面也由于外姓和外族的改姓为薛,而增加了许多新的血轮。
先谈他们的向南播迁。根据《崇正同人系谱薛氏条》的记载,南方的薛姓,正是在唐代开始自中原迁移过去的。该谱是这样记载的:“而南方薛氏,则由唐末黄巢之乱,其族有避乱而南,徙于福建宁化县石壁乡者,及元代薛信,由宁化转徙粤之平远。”换言之,薛姓南迁的头一站,也是福建,到了元代,再由福建繁衍到广东。
谈到唐代的薛姓名人,头一个浮上国人脑际的,可能就是那位家喻户晓的薛仁贵了。实际上,薛仁贵的确是唐太宗手下一名威猛无比的大将,“征东”时曾经把辽东的20万大兵打得落荒而逃,溃不成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