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书毛主席诗词 《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真的是郭沫若的作品吗?
(高晓松《鱼羊野史·第1卷》,201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高晓松《鱼羊野史·第1卷》,201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然而帖子流传甚广,争议仍然存在。郭沫若确实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但是实事求是地讲,有充分理由认为,《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非郭沫若所作。
1、在所有的《郭沫若全集》版本中,均无此诗歌。
《郭沫若全集·文学编》一共有20卷。郭沫若所有的诗歌集,不包括外文版,截止到1988年一共曾经被编为36部诗歌集出版。新中国成立后郭沫若出版的诗集有:
《新华颂》和作为“文学初步读物”的《毛泽东的旗帜迎风飘》(1953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百花齐放》(1958年7月,人民日报出版社)
《长春集》(1959年4月,人民日报出版社)
《潮集》(解放后的部分诗编)和《汐集》(解放前的旧体诗词编),合称《潮汐集》(1959年,作家出版社)
《骆驼集》(1959年12月,作家出版社)
《蜀道奇》,主要是和四川有关的诗歌(1963年11月,重庆人民文学出版社)
《东风集》,纪游之作(1963年,作家出版社)
《邕漓行》,纪游之作,(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人民出版社)
《先锋歌》(1965年,少年儿童出版社)
文革十年,无出版。
1977年亲自编写、由人民文学社出版《沫若诗词选》,这是郭沫若亲自校订的最后一本诗集,这本里面被收录进《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的时候被删掉的部分,基本都能查到。之后还有一些整理出来的诗集,比如郭的夫人整理的《东风第一枝》,这些基本上都能查到。
事实上,正如咖啡豆、萧湘等网友已经指出的:如果在读秀检索,会发现现行出版物中引用这首诗《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的,以读秀的收录范围,只能查到三条结果。第一条和郭沫若无关,是天下霸唱《鬼不语·仙墩鬼泣》(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原文只是提到了“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句诗,并无半字认为是郭沫若所作。另外两条,一为高晓松《鱼羊野史·第1卷》(湖南文艺出版社,2014年),影响最大;另一条则为同年由中国财富出版社出版的陶方宣《不是冤家不聚头》,完全照搬了凤凰视频里的内容,未给出任何出处。
(读秀检索结果)
总之,现行出版的郭沫若文集的各个版本,和除了高晓松《鱼羊野史》之外的现行出版物里,均无“郭沫若写作《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一诗”的痕迹。
2、郭沫若自行删除和佚失的诗歌里也没有这一首。
郭沫若在建国后十七年的诗歌创作情况,又不是研究空白,从八十年代就开始了。身为公共人物和政府官员的职务写作,要求和从前是不一样的。他这十七年时期的诗歌,基本都是表态、紧跟宣传、和当下意识形态要求一致的政治口号诗。作为一个高度政治敏感的人,他的所有作品,都是自己严格把关、修改过的。比如建国后历次整风运动让“自由”这个词变得敏感,郭就迎合毛的“东风压倒西风”一说,把《新华颂》里的“四面八方自由风”改成了“千秋万岁颂东风”。
我们来看看,《郭沫若全集》的诗歌部分,他自己会选择性删掉哪些呢?大致是:
中苏交恶后他删掉了《斯大林万岁!》《我向你高呼万岁!》,1977年删过大量当年歌颂“三面红旗”里政治表态喊口号的诗歌(讲大炼钢铁、大跃进的),删掉了当时响应毛批评“宣传封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诗歌(《陕西纪行十首》中的大部分关于歌颂武则天的全被删)。
1958年版的《沫若文集》收入了6部诗集,1978年郭沫若去世后成立的《郭沫若全集》编辑出版委员会作了一些挪位和合并,此外还删掉了大量的诗歌。当然,以上这些信息包括名字均可查到。其中郭沫若提到毛,但是又没有收入《郭沫若全集》的诗歌有:
《向毛主席拜年》(1950年1月5日作,载1950年1月8日《人民日报》)
题为《解放军画报社》——为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周年而作(1962年4月,载1978年《解放军画报》第8期)
敬礼,毛主席的文艺子弟兵——祝贺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开幕(1964年11月24日,载1964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读毛主席的第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1966年9月5日)
《捧读<毛泽东选集>第五卷》(1977年3月19日)
《纪念毛主席诞辰》(1977年12月26日)
(廖久明,《未收入<郭沫若全集>的诗歌目录》,《郭沫若学刊》2006年第4期)
郭沫若的佚文、佚诗,特别是解放前后在海内外各个场合的演讲、报告,数量很多。具体可以参考四川大学出版社1988年编校的《郭沫若佚文集》(上下册),收集了郭沫若1906-1949年的佚文、佚诗、书信等260余篇,这是迄今为止已经整理出版的篇数较多的佚文集。
以上均无《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首诗的任何痕迹。
3、作为当时重要的领导人物和宣传喇叭,郭沫若没有必要写这样的诗。
郭沫若作为政治身份的“党喇叭”不是白叫的,作为当时的第一文人,他建国后的身份包括:中国政务院副总理兼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中国文联主席。。。等等。
他所有的创作,都和当时出任的不同职务相呼应,一直紧跟着政策。党对他也对,党错他跟着错。曲意迎合之作也有,睁眼瞎写应景诗歌也有,比如在“三年灾害”时写“乐岁丰收人寿康”,“陇头积粟堆成阜”,这也不必讳言。他有污点,失了气节,这都没啥好“洗地”的。毕竟也是学者,不尊重历史的作品他后来都尽量做了修改。但这些基本都可以查到。
另一方面,以郭沫若和主席能相互诗歌唱和的私交,这种水平的诗歌是无法令人满意的。毛泽东在六十年代和郭沫若关于看《三打白骨精》的古体诗唱和,一直到今天都为人乐道。能够让毛主席留下《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等脍炙人口的诗句,如果写了《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样押韵勉强,内涵空洞的诗作,恐怕并不能起到合适的效果吧?郭沫若和毛之间的关系,一直为研究者关注,如果有这样的诗作,是不可能被忽略的。
(1949年3月25日迎接党中央迁北平时在机场和毛一起交谈。)(1949年3月25日迎接党中央迁北平时在机场和毛一起交谈。)
作为参照,这里请允许我引用@萧湘 评价《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的原话:
一首70年代的诗到2014年才有正式出版物提及,不太正常。对比一下郭氏另外一首吹捧江青的诗,包括郭沫若的专门研究(如《郭沫若研究十六讲》、《郭沫若年谱》),或郭沫若研究的文献汇编(如《郭沫若研究文献汇要 卷2 史实卷 》),或者当代杂文,广泛引用。这是一首郭沫若诗更合理的传播轨迹。
“鲁、郭、茅、巴、老、曹”,中国现代文学史六大家,每一位都相当瞩目。如果郭沫若确实写了《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我不认为会研究者竟然会不注意到。仅《郭沫若全集》的编撰,背后就有成仿吾、沙汀、茅以升、茅盾、胡愈之、郑伯奇、夏衍、夏鼐、曹禺等人的参与。所有的删改、合并、挪动,有出入的地方,都可以查得到。(可以去参考一下出版史料,黄侯兴《<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的编纂与出版》)
【总结】
杨奎松曾经在《忍不住的“关怀”》里讨论过1949年前后的“书生和政治”这样的命题,比起“叛国”的张东荪,“投降”的王芸生,郭沫若显然有很大的不一样。
郭沫若研究有趣的地方在于,无论是文化和社会身份,还是政治角色,他都是个非常复杂的人。有一个讲法是,研究郭沫若就像是研究了一部中国的近当代史。仅仅因为他建国后的表现,把他看做一个“无耻文人”,这相当不公平,也是失之于简单粗暴的。他担任这么多政府官职、甚至位居科学界领导人,作为历史研究者要评价和还原这样的人物,至少脑子要多几个维度才行,降维成“文人”两个字就能概括打发么。毫不客气地说,把《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这样的诗伪加在郭沫若的身上,只是迎合了一种急于贴标签的浮躁心理。无论是评价郭沫若本人,还是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和公平地评价那段影响了一代人的历史,都没有任何益处。
============================
这一篇发在豆瓣的名字是: ——被关小黑屋了。
随手一写没想到越写越长,想要不再整整拿去发表掉吧,结果编辑说太敏感不让。
不要问高晓松为啥没人公开辟谣了:(
【2017年1月26日重新补充】
1,我的建议是:不要读高晓松的《鱼羊野史》。
这本书真是毒药,可能唯一的好处就是制造批发了各种来路不明的历史小谣言,造福了营销号和朋友圈吹牛逼的。这个回答写完后不到一年,我看了三个胡说八道的近代史小段子,流传还挺广,读秀一检索都有高晓松的份(甚至唯一的来源就是他)。梁思成给每个县邮政局长寄两块大洋求拍古建筑照片?假的。郭沫若写了“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假的。还有一个林徽因的我忘了,不过大部分网上流传的林徽因绿茶婊的小故事都是假的。(上一次看到这么胡说八道还正儿八经出版了当畅销书在卖的,苦思ing,大概是南怀瑾的《论语别裁》吧)
恶心的地方是:他不但给了一首非常拙劣的全诗,还编造了诗歌并不存在的出处(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他没去查证吗?当然去查了,没查到才胡诌的。
2,我再来说一下另一个高票答案里“伟哉领袖比爷亲”这件事。
1976年毛泽东逝世,《诗刊》向郭沫若约稿。郭很快让秘书将七律二首《毛主席永在》送编辑部。编辑见“其一”首句为“伟哉领袖比爷亲”,遂直言相告,此首不宜用,并说明原委:郭老比毛主席还大一岁,似乎不太适合。要是黄帅这样写,当然可以。秘书虽面有难色,还是将“其一”带回去了。《诗刊》遂将“其二”单独发表。稍后,《人民文学》刊出“其一”,然首句已改为“伟哉领袖万民亲”。
伟哉领袖万民亲,改地换天绝等伦 。三座大山齐扫地,五星红旗高入云。——郭沫若《毛主席永在》
有人跟我讲郭沫若这事,是真的,只不过原诗歌是“伟哉领袖比爷亲”。并附上了原始出处:诗刊编辑刘章的《耕读随笔》中的“我给郭老退稿”一文。 出自《刘章集》《 随笔卷·文苑杂谈·我给郭老退稿》北京:线装书局 , 2014,第303-304页。
“伟哉领袖比爷亲”这和“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完全两码事。“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第一写得太差,第二毛在世期间,郭没道理写这种东西,他和毛之间诗歌唱和根本不是这种水平。毛主席去世时举国痛哭的情况下,倒是可能写“伟哉领袖比爷亲”。但是,查了一下是这样的。
“伟哉领袖比爷亲”改成了“伟哉领袖万民亲”这个说法,如果编辑就是刘章的话,很好查证。
1)这个仅仅只有刘章一个人讲过,时间是在郭沫若去世后好多年,何况老人回忆难免有马后炮/自我美化/不准确的地方。读秀检索的最早时间已经非常晚近了,仅有一条搜索结果就是刘章的这个版本。是孤证。
2)就算是郭沫若当时写的,作为对毛去世的挽诗,在当时也完全不会有任何不妥。因为当时写得肉麻乃至夸张的挽诗实在太多了,何况挽诗本来就是一种会夸大生前人物形象的体裁,“伟哉领袖比爷亲”这种根本不算什么。
而郭沫若的这句 “伟哉领袖万民亲”是1976年9月9日毛去世后郭沫若抱病参加追悼大会写的七律挽诗,发表在《诗刊》1976年9月S期增刊版的毛主席悼念诗歌专题里。臧克家/郭沫若/赵朴初/田间,都是那一期最重磅的作者。同一期还收了《我永远做毛主席的忠诚女儿》之类的诗,刘章本人也跟着写了《毛主席,我牢牢握紧您给的笔》,程度并不亚于郭,1978年重新发的时候他自己也做了删除,但仍然保留了“您的儿女忠于您”这类话。都争相自比是毛的好儿女了,谁有这样的觉悟敢嘲笑郭沫若写“伟哉领袖比爷亲”?
3) 刘章当年在《诗刊》的位置不高,而且《诗刊》高度政治化的氛围,是不可能有人敢嘲笑讥讽或者嫌弃领袖相关的诗歌的。
《诗刊》能在1976年1月复刊本身就是一件政治化的事情,毛邓都签了字才复刊成功的,说得好像当时的编辑工作者能有多不流俗似的。能参与到复刊工作里的,都是张光年、葛洛、李季、石西民这种解放前、甚至延安时期就是左翼文学阵营作者的老资格。刘章50年代晚期才开始创作,六十年代到农村放羊,当时的资历是确实不够高的。他1976年3月借调到《诗刊》,只是个代组长,屁股都没坐热。以上引用的这段材料里,说什么编辑“直言相告”,好像一派傲骨,但事实上,刘章对郭的态度,只可能是毕恭毕敬、诚惶诚恐的。请去读一读他的原文,他回忆起来甚至有一点荣幸。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当时的人物没必要苛求。
总结成一句话就是:拿这种材料作为郭人格的污点,是典型的断章取义。“伟哉领袖比爷亲”改成“伟哉领袖万人亲”,这种凭回忆而且没有其他证据支持的孤例,就算退一万步,真是郭沫若本人写的,放在当年那种语境下也很正常了,在当时成片哭天抢地的哀悼诗歌里也不算什么“不妥”,更不能证明是什么人格污点。这要也值得嘲笑,怎么不去问问各位自家的父母,当众哭成个泪人儿的,也毫不奇怪啊。
要真讲郭沫若的黑点,也请讲点靠谱的好吗。原答案里已经给了一些。就这样。
===============
【转载之前请先联系我,并务必请注明作者:@端木异】
不允许小僧、清华南都、happy张江和壹心理转载。这一类不打招呼就搬运、甚至会写错作者名字的营销号,会被我举报到底。
公众号是当博客用的(“异史氏曰”或duanmuyi_),反正也红不了,二维码太丑不贴了。
更多阅读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教学设计及反思徐 古诗两首夜书所见解释
教学目标: 1.认识、会写“促、忆、异”等7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两首诗。3.理解诗句内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读中品味,感悟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渗透热爱家乡、珍惜亲情的教育。4.拓展阅读古诗《舟夜书所见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和《记承天寺夜游》练习题
《答谢中书书》练习题一、 填空《答谢中书书》选自《 》作者 是 时期的思想家。有作品《 》。“书“的意思是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 。本文中的“康乐”是指 朝二、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五色交辉 2、四时俱备 3、晓雾将歇4、夕日
女士《五行称命书》亦称《孔明称命》 新格律诗派亦称
袁天罡称骨歌概述.......称骨算命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又称孔明)根据易经和万年历推算所著的一个简洁的算法,著有《五行称命书》又称《孔明称命秘旨》。后来到了唐代,袁天罡将其发展成为八字称 袁天罡称骨歌概述......称骨算命是三国时期诸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增广贤文》上篇 – 一心不闻窗外事
加入人人网,找回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加入人人网分享返回分享首页?分享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增广贤文》(上篇)来源: 范江坤的日志《增广贤文》以有韵的谚语和文献佳句选编而成,其内容十分广泛,从礼仪道德、典章制度到风物典故、天
转载 原创 诗词《纵横论》选自《社会纵横学》 取名选自古诗词
原文地址:【原创】诗词《纵横论》选自《社会纵横学》作者:傲雪箫歌《纵横论》作者:张宏路(社会纵横学创始人)。蚁虽小,能溃千里之堤。象虽巨,难负万斤之重。滴水缓,能穿千年之石。烈火急,难绝伏草之根。木虽尊,难避人为之伐。草虽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