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图预警!另在最后补充几张2012年9月我在汶川拍摄的照片)
原帖链接 :
搬运如下:(根据评论意见删去原帖部分图片)
//////////////////////////////////////////////////////////////////////////////////////////////////////////
我在汶川映秀亲身经历惊心动魄的特大地震(图文)
序言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们把这一刻作为永恒的记忆,定格在心灵深处。
享受生活,游览风光。抱着美好愿望的我们骑游队一行12名队员,在行驶到四川汶川映秀收费站那一刹那,亲眼看见了地球的咆哮,现场体验到了汶川8.0级大地震所帶来的侵袭,以及眼睜睁地看着两名队友的无奈离去,和山区群众家园的毁坏与生命的消失。
在大自然中,生命脆弱得像一根芦苇,但我们的生命高贵得又难以衡量。我们在心底里向命运之神发出愤恨的追问:何以无情地夺走我们兄弟姐妹的生命?在灾难面前,我们坚定信念,直面生死。通过自救,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在解放军的救援中,灾难发生60个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出了生命的困境,回到了成都,回到了生命的安全地帶。
这是一次永恒的生命之旅。而这份用爱心和坚强铺就的记忆会是永远的。
劫后余生,大难不死,汶川大地震增添了我们的人生经历。我们知道,伤痛离别是暂时的,灾难还会有,但前头永远有光明。我们用泪水浇灌希望:珍爱生命,善待自己。
凝聚中华民族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力量,放下悲伤,我们毅然前行。
2008年5月8日,我接到一个令人振奋的电话,摄友马先生所在的骑游队,5月13日要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观光,邀请我一同前往。红原,蓝蓝的天空、一望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茫茫的沼泽地,途经的米亚罗都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我欣然接受邀请。5月10日马先生又来电话,决定行程提前,选择最吉利的5月12日出发(2008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八、早上8时上路都是双数),要我提前作好准备。
2008年5月12日上午8时,我们一行12名骑游队员整装待发,从蒲江县城世纪广场前往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红原县观光采风,决定当晚在汶川住宿。
中午12时在都江堰午餐,大家向家中报平安后又继续上路。行程中看到沿途的景色如此秀丽,让我无比感慨生活的美好。
一路上我都憧憬着阿坝州的藏羌风情,心早已飞到了汶川。
车过映秀镇后,我们看见有两条道路可通往汶川,一条是沿岷江左岸的213国道,另一条是沿岷江右岸新修的都汶(都江堰--汶川)快速通道。我们向正骑电动车上班的女职工问路,她建议我们走收费的新修都汶公路,我们听从了她的建议(事实证明这次选择拯救了我们的生命)。跨过映秀岷江铁索桥,沿着新修的公路行驶了约5公里,新建的映秀收费站映入眼帘。一辆小汽车正在交费等待放行,当栏杆升起,最前面的两位骑友乘隙冲了过去。小车过后栏杆放下,我们其余10位骑友放慢速度正依次通过收费站,这时,大地开始剧烈抖动,车左右来回摇晃,我骑在摩托车上认为车胎又没气了,刚要下车检查,这时山体开始滑坡,崩塌的岩石像瀑布一样倾泻着向我袭来,车还没熄火,我扔下摩托车就以刘翔冲刺的速度往岷江边跑。地球不断地咆哮,山崩地裂,地动山摇。山体崩塌、岩石滚落发出的声音震耳欲聋,掀起窒息的尘埃遮天蔽日天昏地暗,能见度只有20米左右。我站在岷江河滩上弯着腰,目不转睛地盯住山头,像网球运动员一样左右来回奔跑,躲避滚石砸中自己。
8级特大地震后,新修的汶川映秀公路收费站已面目全非。
这位映秀收费站工作人员在休息室内午休,地震发生时光着脚惊魂未定地逃生。(这是震后两分钟拍摄的照片,由摄友张亚礼先生提供)
右边那辆就是我的“宝马”座骑,它牺牲了自己,把生命留给了主人。
最前面的两名骑游队员已被滑坡崩塌的岩石掩埋,我们不停地呼喊,但只听到山谷传来悲慟的回声。
8级特大地震后,劫后余生的骑游队员。
震后两小时,滯留在收费站的共32人。我们迅速自发地成立了自救领导小组,由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德阳矿产开发公司副队长李林任组长,映秀收费站王贵东副站长和我任副组长,组织大家开展自救。
这是我们在商量如何组织大家开展自救。
自救领导小组经研究,决定召集全体遇险群众开会,会上强调当前应注意防范新的灾情发生:1.震后大雨引起的泥石流。2.余震引起的滑坡。3.收费站前方山体全部崩塌,掩埋了公路并在岷江上形成新的拦河坝,构成了一个堰塞湖,雨后山洪暴发。4.余震使映秀湾水电站栏河坝溃堤。5.地震引起的地陷。针对新灾情,给大家指明了逃生路线,并制定了抗震应急措施:1.搭建抗震棚避雨。2.集中食物和水统一保管,并由映秀派出所收费站警务室民警负责管理分发。3.搬运收费站休息室中的被盖、凳子等物品到搭建的抗震棚內,准备过夜。
我们立即行动起来,开始搭建抗震棚,并搬运收费站休息室内的物品进行自救。
我除了拍照外,也积极搬运物品。
天渐渐地暗下来,由于缺乏材料,雨棚也未搭建好。这时下起了大雨,我们只好用收费站铺设木地板的防潮垫围在身上避雨。
此时,小组内当地一位遇险女村民,向自救小组领导指出:这里地势低洼,下雨后山洪暴发必定要淹,必须转移。领导小组分析情况后,当即决定跟随这位女村民转移。要转移到的地方其实不远,就在收费站后方300米公路左边的山脚下,由于公路已被坍塌的巨石阻断,我们32人只好帶上被盖食品,横跨岷江(此时岷江水流很小),又沿岷江下游走300米后,再横跨岷江到达公路上(这是一次战略转移,这次转移,又一次拯救了我们的生命)。
离开收费站前,女收费员要求我给她们拍照留念。
到达新的地点后,除了我们32人外,这里已聚集了映秀发电厂职工、架设高压输电线的工人、修建收费站的民工、保卫映秀发电厂的武警官兵和映秀镇老街村1组的村民约120人左右。于是我们重新成立了自救领导小组,安排老人和妇女到地势较高的防震棚内避险;组织年轻工人、村民夜间巡逻,任务是:观察岷江水位变化和监视山体滑坡以及泥石流的发生,及时报险。村民还给大家指明了逃生路线。
我们进入映秀老街村1组村民早就搭建好的防震棚内,每人喝了由村民提供的定量一小碗稀饭。村民不断安抚我们:周围一帶只有这里最安全,再也找不到更安全的地方了,要大家放心休息。天下着大雨,伸手不见五指,晚上9点又抬来八名重伤员。
保卫映秀发电厂的武警指导员,一条腿骨和肋骨在地震中被砸断,躺在战士怀中不断呻吟,我们把止痛药给了他也无济于事。
这位架设高压输电线的工程监理,在地震中被砸掉了一条腿,5月12日晚10时,在地震棚内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奔波了一整天没有一点倦意,躺在地铺上,频繁强烈的余震不停地摇晃着大地,我们就如婴儿般躺在摇篮中,整夜都在余震和伴随着山崩发出的隆隆声中颤颤巍巍地度过。
2008年5月13日,天下着小雨。由于粮食的短缺,成年人没有早餐,村民给每人分发了三颗樱桃。早餐只提供给小孩和伤员。
分发给受了重伤的武警指导员的樱桃还放在被盖上。
我已起床,骑友和村民还在休息。
雨小了余震不断,我冒着生命危险开始新的一天拍摄。
我站在已经悬空的公路护墙上,拍摄昨晚准备过夜的收费站,此时收费站已成一片汪洋 。
我成了一名业余“战地记者”。
无情的地震就这样夺去了我们兄弟姐妹的生命,我含泪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被飞石砸中头部遇难的两位女职工。
让昨晚在抗震棚中永远闭上眼睛的工程技术人员在岷江边安息。
岷江对岸的213国道已被崩塌的山体掩埋(此时正在发生余震滚落的岩石扬起浓浓的尘埃)
坍塌的山体完全覆盖了213国道,不知其中是否掩埋有旅游大巴?
岷江对岸沙场老板的汽车停在河滩上,上面的213国道已被巨石覆盖。
我们避险的汶川映秀镇老街村1组已成一片废墟。
这位映秀漩口中学的初二学生,冒着被飞石砸中的危险,走路回家向母亲报平安,母子相见悲喜交加。
下面 这两位母亲,她们的两个儿子,都还掩埋在坍塌的公路遂道内,生死未卜,触景生情悲痛地哭泣。
中国最不屈的灾民,就是这位成都双流县民工。他给老板看守筑路机械,每月仅有200元工资。地震发生后他被掩埋在废墟中,两个工友不幸遇难。不知他用了多少时间,挖断了右手的兩个手指,从废墟中爬了出来,受伤的头用塑料袋裹着用来止血。来到我们避险地,村民让他喝了三碗稀饭,还给他煮了五个鸡蛋。
由于通讯信号的中断,我们无法向亲人报平安,我们也焦急地想知道家人的安危。这是两位小伙子用帶收音功能的手机收听灾情,边听边转播给我们。
5月13日午后,地质化探队、映秀公路收费站和发电厂全体员工,步行撤离到更安全的映秀镇,只留下保卫映秀发电厂的武警官兵、村民和我们。
映秀镇老街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分布在不同的山坳间,其中1组是最大的村落。地震发生后村长和1组组长生死未卜,危难时刻,全由老街村老共产党员王学文领导村民开展自救。午餐时,他安抚我们说:“你们放心,大家都是落难人,我们吃什么你们吃什么,我们吃多少你们也吃多少。”并安排下午要做的工作:1.重新搭建抗震棚。2.在地面铺设一层火砖重新搭地铺。3.收集村民粮食,统一保管分配。4.安排夜晚值班人员。5.糧食吃完了,明天杀猪(房屋倒塌砸死的猪)后天杀狗。按照他的安排,大家都行动起来了。
传递墙砖,重新铺设地铺,大家都参与其中(前面第一个穿红衣的就是我)。
兩天来我十分疲惫,5月13日晚虽然余震不断,我还是沉沉地睡了一觉。
2008年5月14日,天空放晴,我和摄友張亚礼先生早早起床,抓紧时间拍照。
给队友拍照留念。
公路旁受损的厂房。
被落石击中的汽车,车内已无幸存者,汽车左转向灯还在闪烁。
岷江对岸213国道已被倒塌的山体覆盖,不少寻亲的行人,冒着余震不断的危险,在怪石嶙峋的滑坡上往汶川方向行走。
被滚落的巨石砸中的遇难职工。
滾落的巨石完全阻断了公路。
一位在映秀镇打工的村民,徒步回家向妻儿报平安,讲述映秀小学已夷为平地,师生还掩埋在废墟中等待救援。这几位家长听到这个不幸消息,围在一起抱头痛哭。
天上传来直升飞机的轰鸣声,我们以为空投食品来了,我不断挥动红色衣服向飞机打“招呼”,直升飞机飞过来转了一圈又飞走了。
直升飞机飞走了,我们很失望。但能理解,应该去救援那些更需要救治的重伤员。
随着村民粮食的短缺,气温升高屍体腐败而产生瘟疫,我们十位骑游队员决定利用三天时间徒步回到都江堰。我们只留下衣物随身携带,其余东西全部丢弃(我没有丢弃相机只抛弃了相机三角架)。我代表骑游队员向村民道别,我紧紧地握着映秀镇老街村1组老共产党员王学文的手,深情地向他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
我们冒着余震随时发生,岩石滚落被砸中或葬身岷江的危险,横穿乱石嶙峋的滑坡踏上返家的行程。
来到映秀镇横跨岷江的铁索桥上,我往回拍,给我们行走的路线留影。
走在我们前面逃生到铁索桥上的村民,惊魂未定噩梦中!
一走进映秀镇见到的就是废墟、废墟、废墟。
救援掩埋在废墟中的映秀发电厂工程技术人员。
这是汶川映秀发电厂的单位所在地,8级特大地震后,办公大楼完全坍塌,里面掩埋了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和单位职工,这是映秀镇仅有的两台吊车中的一台正在施救。
逃生到汶川映秀的灾民还在哭泣。
何处栖身?
在汶川映秀镇等待救治的伤员。
5月13日从都江堰徒步进入映秀的成都武警官兵,用卫星电话向上级汇报灾情,请求速派救援部队来。
我给最先到达汶川映秀的成都武警官兵拍照,留下永恒的纪念。
汶川映秀镇漩口中学。
漩口中学校门前,见到儿子遗体的家长悲痛欲绝,晕倒在地上。
映秀漩口中学的学生家长查询遇难学生名单。
救援掩埋在教学楼底层的漩口中学师生。
摆放在映秀街上的遇难者。
映秀小学前的道路指示牌
8级特大强烈地震发生后,汶川映秀小学被夷为平地,映秀小学的教师带领武警战士前去救援。
武警战士正在救援掩埋在废墟中的映秀小学师生。
映秀小学的学生家长们,心急如焚地等待救援自已的孩子。
父母抬着女儿的遗体,迈着沉重的步伐,边走边哭泣。
这位年轻女同志的丈夫,是修筑成汶高速公路的工程技术人员。女儿和丈夫还掩埋在废墟中,我流着泪安慰她不要难过。
此时,军用直升飞机已飞抵映秀,重伤员被送往成都急救。(左起第二人,是映秀公路收费站工程承包人,家住邛崃宝林,妻女还掩埋在映秀倒塌的废墟中,他强忍悲痛运送素不相识的伤员)
我们在映秀稍事休息后,又踏上奔往都江堰的行程。
徒步从映秀返回都江堰,道路更艰险。
路上遇见救援的解放军官兵徒步前往映秀,我们让路,请他们先行。
我们和救援的解放军指战员一样,走了一公里非常难行的泥石流路段。
返回都江堰途中在路边小憩。
我们步行到离映秀约8公里的漩口铝厂岷江边,看见救援解放军乘冲锋舟在此下船,步行前往映秀。
冲锋舟返航时将我们送往都江堰紫坪铺。
回家的感觉真好!
5月14日20时,我们都安全转移到了都江堰。当晚,在朋友及家人的帮助下,我们都回到了成都,回到了蒲江熟悉而温暖的家。
三天兩夜60个小时,我们经历了一次特别而珍贵的生死之旅。再见到可爱的家人时,一种从未有过的珍惜涌上心头。回想一路上曾经互相帮助的人们,感觉就像一家人,没有了人与人之间的隔阂,所有人只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活着走出去。生命真的很脆弱,但正是有了爱,我们才显得无比坚强。
感谢关心我的领导、同事、同学,亲朋好友和我的学生们。
特别要衷心地感谢:
1. 5月12日在映秀建议我们走新修公路的女职工。
2. 四川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化探队德阳矿产开发公司副队长工程师李林同志,主纲帶领我们自救。
3. 5月12日晚在映秀公路收费站建议我们转移的当地女村民。(这位女村民不愿意我给她拍照)
4. 映秀镇老街村1组老共产党员王学文和该村淳朴的村民。
5. 5月14日在映秀铁索桥头,带领我们走过200米艰险路段的志愿者。
6. 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官兵。
7. 摄友張亚礼先生在我拍照过程中为我留下了许多珍贵镜头,并为本文提供照片。
5月19日,全国哀悼日,我和摄友马先生来到5月12日我们的出发地,为在汶川映秀特大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默哀。
含泪看完了张老师的文章,我是那样的感动和欣慰!
一个年纪已高的同志让我们对生命充满无限的敬意!
————————————————————————————
以上是转帖,下面我想说3点
首先,感谢张老师留下了这样的照片和文字,然后感谢原博主转帖,让我看到这样的好帖。
上面这个帖子,是我唯一下载到电脑里永久保存的网帖。从中我看到了,在大灾难过后,这些普通人没有慌乱,村民、工人、商贩、警察、游客、军人,他们虽然平时属于不同的组织群体,却能在灾后的混乱中自发地组织起来互帮互助。由此我感受到了中国的强大,这种强大不是物质层面上的,而是精神、文化和社会组织层面上的。后来,2010年和2012年,我两次有机会途径汶川一线,看到了灾后重建的成果,但并没有让我有第一次看这个帖子时感到那么震撼。我觉得这样的帖子,应该让更多人看到。补充几张2012年9月我在新汶川拍摄的照片:
新汶川市容
汶川博物馆,下图为博物馆中震后汶川照片和新汶川模型汶川博物馆,下图为博物馆中震后汶川照片和新汶川模型新汶川城外的公路,注意岩壁上的固定网新汶川城外的公路,注意岩壁上的固定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