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萨妖塔伽利略,落樱神斧华盛顿,画蛋煞笔达芬奇,聚光魔镜爱迪生。
那些年骗过最多人的典故,基本都出自课文。所以钱钟书说,不识字的被识字的骗,识字的被印刷品骗。像什么牛顿的苹果、瓦特的水壶、朱德的扁担、爱因斯坦的板凳…… 可以说是我们接触的第一批虚构类文学作品。现在回忆起这些童话,感觉比列宁的梅毒、拿破仑的痔疮、丘吉尔的黑狗、希特勒的睾丸…… 更加逼真。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骗过老师。像作文里引用的鲁迅名言,雷锋好事,哪条不是唬得语文老师一愣一愣的?所以说中小学语文,尔虞我诈,大家都是逢场作戏,认真你就输了。
下面我讲几段相对冷门的,集中在对联领域,我不说你可能至今还蒙在鼓里。原文叫《如何杜撰一段精彩的历史传奇》,摘自我的读书笔记《贰联话》。
◎ 早衰儿童石达开
历史上最有名的理发店门联,莫过于这一副——
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几乎所有的对联书刊都会告诉你,作者是翼王石达开,写于金田起义前夕,此联极大鼓舞了太平天国的三军士气,体现了农民起义家志在天下的革命情怀。更有甚者,称石达开家境贫寒,从小以理发为生…… 读罢仿佛看了一集《艺术人生》,眼泪都快要掉下来。
关于此联,我所见的最早记载来自《楹联续话》,作者梁章钜(清)是这么说的:
相传有一剃发店,乞联于狂士者,大书云:磨厉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数日间,客皆裹足不前,其店顿闭。那么问题来了:金田起义是在1850年末,当时梁章钜都已经死了…… 于是我们只好假设,这个“狂士”是年纪更小的石达开。经考证,石达开生于1831年,而《楹联续话》刊刻于1843年,所以此联流传之时,石达开最多12岁。以一个小学生的年龄,居然自称老夫,翼王也是相当的早衰。
◎ 丧权辱国李鸿章况周颐(清)在《眉庐丛话》中讲了一个故事:甲午战败,李鸿章前往马关割地赔款。宴席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恶意挑衅,出了个上联:“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 讽刺清廷无能。李鸿章猝无以应,愤愧而已。直到第二天,有个平时不被看重的浙江随员终于对出来:“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 总算为大清挽回一丝颜面。
此联在李伯元(清)《南亭联话》及吴恭亨(清)《对联话》中都有收录:
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一时流传甚广,据说那位浙江随员还因此官运亨通。李鸿章则国格尽丧,人人得而唾之。
现在让我们翻开焦竑(明)所著《玉堂丛语》:
弘治中,虏使语馆伴,有一偶语,无能对者,因举曰:朝无相,边无将,气数相将。李公西涯闻之,即口占令应之曰:天难度,地难量,乾坤度量。弘治者,明孝宗年号也,比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早了四百年。这里的“李公西涯”指的是大明神童李东阳,安在他头上的故事不比李鸿章少,所以这副对联究竟是何人所作,尚难定论。按照目前的主流观点,我们只好假设出句的日本鬼子,以及对句的浙江英雄,身边都恰好带了一本《玉堂丛语》……
◎ 日了鬼了蒲松龄
相信各位看官在小时候,都被灌输过 “有志者,事竟成”,以及“皇天不负苦心人”这样的箴言。前一个是东汉耿弇的典故,后一个是大唐鉴真的典故,但将这两句话安利为座右铭的,却是一副名联: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确实是一副对仗精工、用典雅切的励志佳作,尤其在后半段还加上了项羽破秦和勾践吞吴的传说,相当于连干四碗心灵鸡汤。老师们慷慨激昂地告诉你:此乃鬼才蒲松龄之手笔!甚至不乏这样的小故事:蒲松龄自小贫寒(这措辞好像在哪见过?),屡试不中,于是在镇纸上写下此联,每天激励自己,破釜沉舟,卧薪尝胆,终于在72岁考中贡生…… 喂,人家蒲氏是淄川世家好不好?人家小松龄18岁参加高考,就县府道三试第一好不好?人家异史氏的主要精力,都献给了《聊斋志异》好不好?
据吴恭亨(清)《对联话》记载,此联为抗清名将金正希所作:
金又有题书室联云:……,精气四射,咄咄逼人。后日之起兵与清军战,此联即其张本。据邓文宾(清)《醒睡录》记载,此联为前明孝廉胡寄垣所作:
初入学,试下等,愤甚,即登楼读书,不下梯者三年。自题联:……,后数年遂中。圈内比较倾向于邓文宾的说法。不料某当代联家突然在1994年宣布,此联是他的作品!并称自己在“拈断数茎须”之后,方成正果。这尼玛才是真正的卧薪尝胆,真正的破釜沉舟啊!蒲松龄如泉下有知,当破棺志异。
◎ 两岸使者文佩璋说起当代联家,故事未免太多了!可惜佛曰不可说,能成名的或多或少都有点背景。须到二十年后,待主角撒手归天,必可汇作一部《狗血录》。首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负责楹联事务的领导们,大多不会写联。想想也正常,足协的大领导,还是打乒乓球的呢!可是问题在于,领导们到地方上考察工作,需要四处题联啊!根据头衔不同,一副联墨的价格在几千到数十万元不等。还好领导们都练过书法,有的还相当不错,所以只需携带一名贴身枪手足矣。
话说回来,本节主角文佩璋先生还算是会写的。文先生是大企业家,世界汉诗协会副会长,华夏国粹文化研究院院士,据传跟马英九还有往来,各种头衔,不一而足。他比较有名的楹联,是在1999年哀挽曹有贵:
何处觅忠魂,遥知玉宇琼楼,群仙拍手添今雨;此间怀故友,久立苇汀柳岸,独我伤心听暮潮。圈内曾热议此联,认为前两分句乏善可陈,但上下结句都很给力,对仗用典皆有可观。只不过又是雨又是潮的,搞得曹先生跟淹死的一样。
若干年后,我在台湾发行的《中国挽联》(1961年版)中读到残破的一联:
轻舟飘一叶,荡八百里洞庭波阔,逸兴遄飞,早知黄鹤楼头,群仙拍手添今雨;挂剑冷三峰,记四十年酒国风流,豪情如昨,最是乌龙塔顶,独我伤心感暮潮。 (按,挽溺亡者)于是我开始相信,文先生跟马英九可能真的有往来。
◎ 近视丑逼纪晓岚人们对于纪晓岚的印象,首先是铁齿铜牙,英俊潇洒,其次得有个土肥圆的和珅作为背景板。尽管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是个口吃(“河间宗伯姹,口吃善著书”),颜值低下(“貌寝短视”),人丑只能多读书;而和珅号称“满清第一美男子”,身长九尺,爹是军区副司令(福建副都统),标准的高富帅兼官二代。
纪大烟袋的典故实在太多了,试问刘罗锅不出,谁与争锋?我可以一口气背诵数十个奇联妙对,主角都是纪晓岚,但能坐实的寥寥无几。民间有了好故事,必须安在纪晓岚头上才能传播,这就是大V的力量。其中有个谜联非常经典:
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猫狗仿佛,既非家畜,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模糊,虽是短品,却是妙文。上联是个“猜”字,下联是个“谜”字。
故事发生在乾隆年间的某个元宵,永远长不大的乾隆爷非得跟大臣们玩灯谜,其他人等(如和珅之流)一定是不行的,必须由纪大才子随口吟出此联,众人屡猜不中,最后揭晓谜底,原来正是“猜谜”二字!妙哉妙哉,龙颜大悦,乾隆爷当场赏赐美妾两名。
然而真实的版本是:此联作者是个当代书生,名叫白启寰,来自安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他便杜撰出这么个故事,发表在报纸上,流传甚广。后来渐渐没人相信他才是原作者,白启寰只好刊出一封公开信,声明版权。结果呢?大家依然指指点点:你看这个文抄公,居然连纪晓岚的名作都想霸占!
◎ 古墓丽影苏小妹作为苏轼和苏辙的妹妹,苏小妹名叫苏轸(一看就是古人起的),最早见于南宋《东坡问答录》:“东坡之妹,少游之妻也。” 冯梦龙(明)在《醒世恒言》中记载了“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相传在洞房之夜,苏小妹出了个上联:“闭门推出窗前月;” 秦少游久久对不出来。当时不知道躲在哪里偷窥的苏东坡心急如焚,捡起一块石头,砸进窗外的荷花缸。秦少游听到“扑通”一声,恍然大悟:“投石冲开水底天。” 苏小妹十分满意,这才跟他圆了房。
李玉(清)在《眉山秀》里也将苏小妹描绘得十分蛋疼。当然大多数典故还是源于民间传说,比如佛印调戏苏小妹: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岂料苏小妹才思敏捷,脱口而出:二僧同榻,颠倒四个光头。说实话,联是不错,但这场景真不敢细想……
一女孤眠,纵横三只毛眼;二僧同榻,颠倒四个光头。上下联结合起来,这就是传说中的一段忘年异地三角黄昏同性恋啊!要是苏小妹不点明 “颠倒四个光头”,谁能想象和尚也玩 69?
不幸的是,尽管苏小妹在民间的名气比她哥还大,但苏大学士在各种场合却从未提及这位“妹妹”。据三苏祠的记载,即使苏小妹曾经出现过,也在苏轼兄弟很小的时候就夭亡了。
综上所述,中国有个很不好的传统,就是文史不分家。《史记》既可以是“史家之绝唱”,也可以是“无韵之离骚”。所以《三国志·管辂传》看上去好像玄幻小说,而《扁鹊仓公列传》则是“读来颇似搜神记”。不过话说回来,世事原本不就是这样吗?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你不本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精神去思考,人云亦云,永远呼吸的都是二手空气。
没准儿我在这个答案里也骗了你,但你还是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