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继续谈怎么读懂《人民日报》
众所周知,《人民日报》是执政党的机关报。
其地位无论是在体制内,还是社会上,都极其具有影响力。
网上都流传着一则新闻,就是日本三菱重工的情报研究部门,根据《人民日报》《中国画报》等官方报纸,就推测出了大庆油田的产量规模的故事。
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则凭借对《人民日报》的解读,断定了中国市场经济时代的来临,从而去创办联想。
这样的故事很多。
当然,现在也有很多人认为《人民日报》不值得一看,如今这是个宽松、多元的时代,人也不太爱看报,看报恐怕也不看《人民日报》,认为它很刻板,对其很不屑。
不过换《人民日报》原总编辑张研农先生的话是——
然而,如果这种习惯性的不屑,是因为不看、不了解,是否也是一种人云亦云的跟风心态呢?大多数不屑的人,其是是不了解《人民日报》,不会读《人民日报》。这其实跟我们参加高考、研究生考试等大型考试的考纲一样,考纲很简单,上面的字,大家都看得明白,但是对考纲的理解确实水平不一的。
《人民日报》博大精深,够我们学一辈子的。
…………………………………………………………………………
第一篇 读懂《人民日报》的评论
…………………………………………………………………………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人民日报》有哪几种文种。
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主要分为评论、新闻通讯、新闻消息、理论文章、文件以及副刊上的一些散文。而评论则占据了重要地位,为什么?
因为世界上任何报纸杂志都是有立场、有旗帜的。《人民日报》是执政党的机关报,自然是代表执政党的立场,所以,读懂《人民日报》的评论,往往就直接地掌握了执政党的大政主张。
作为怎么读《人民日报》的第一篇,我们讲讲怎么读其评论。
读评论,当然要读标题了
《人民日报》是个轻度「直男癌」患者,说话口直心快、简单明快。
所以,《人民日报》往往从标题开始就会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了。
这时的你心里是否有一万头「羊驼」狂奔而过呢?想一脚踢走这个「直男」?且慢!
其实,这个「直男」也挺可爱的。都说「三岁定八十」,《人民日报》的这种「直男」性格也是从其创刊开始就定下来的。
比如1949年的元旦社论就叫做《将革命进行到底》,还是毛爷爷写的,十分具有战斗性和鼓舞性,文风极其直接——
「中国人民将要在伟大的解放战争中获得最后胜利,这一点,现在甚至我们的敌人也不怀疑了」
「现在中国人民的敌人忽然竭力装作无害而且可怜的样子了(请读者记着,这种可怜相,今后还要装的)」
通篇都洋溢着「大男子主义」呀,这篇社论是写在解放战争后期,我军已经胜券在握,所以通篇都流露着胜利的得意。
当时的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看了此文,感叹「太有火药味」了。
毛爷爷执笔写的这篇社论,完全碾压国民党反动派的自信心啊。毛爷爷执笔写的这篇社论,完全碾压国民党反动派的自信心啊。
又比如1967年的元旦社论叫做《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也是很简单很粗暴。
这就是当时的语言特色,喜欢走极端,什么都是「进行到底」,虽然富有战斗力,但是对于和平时期搞建设而言,并不适应了。
像1979年的元旦社论就比较具有转折意义,叫做《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
这个标题就平和得多了,表明执政党的成熟,这个标题里面用的词是「主要精力」而不是「全部精力」了,而且是用「集中到」这个词,只是集中,说明还是允许部分精力放在其他建设上去。
所以,我们往往看标题,就可以知道《人民日报》的立场观点了——至于社论的内容,有时间是可以认真揣摩的,因为众所周知,《人民日报》社论的逻辑性是极强的。
没时间嘛,就看看标题好了,我们随便截了一期的《人民日报》头版,大家看看这一版上,这些标题本身就把报道的主旨说清楚了,确实省了不少力气。So Easy吧。
不过,这些「直男」风格的文章都是谁写的?一般而言,《人民日报》的社论是极其重要的,代表着执政党最重要的观点和声音。所以在早期,执政党的最高领导人会参与到《人民日报》的社论写作的。而如今来看,《人民日报》的社论或评论员文章,一般由写作组集体或高级记者创作,涉及重要话题,直接表达官方和《人民日报》编辑部的立场,从不使用个人署名。
而《人民日报》社论或评论员文章的常见署名主要有以下这些:
任仲平:谐音「人重评」,人民日报重要评论
据说这就是任仲平写作组,哎,我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最左边的妹子,长得挺好看!据说这就是任仲平写作组,哎,我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最左边的妹子,长得挺好看!
《人民日报》其他的笔名——
何振华:「如何振兴中华」,主要负责反分裂主义的文章
柯教平:「科技教育评论」,主要撰写科教方面的文章
国纪平:「国际评论」,主要表达中国官方对国际问题的看法
仲言:「重视言论」,负责引导文艺创作工作
仲祖文、仲组轩:中组部
钟政轩:政法委
钟轩理:中宣部理论局
秋石:中央委员会(主要在中央委员会主管的《求是》杂志发文)
卫民康:卫生部
那么读这些评论有什么意义呢?
怎么说呢?
前几天,也就是7月28日下午,交通运输部介绍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网约车的合法地位。
「阅读君」坐网约车的时候,听司机师傅说「终于合法了!被那个交通部长吓死了」
当时,好多网约车师傅含泪把自己的车子过户到一些汽车租赁公司。当时,好多网约车师傅含泪把自己的车子过户到一些汽车租赁公司。
其实,如果他们但凡看得懂《人民日报》,就何必那么折腾呢?
就在杨部长发表那番严厉的警告之后,《人民日报》其实一直在为网约车车主发声的。
《人民日报》2015年5月就刊登了《专车不能继续「裸奔」 也不宜一禁了之》的报道;
11月10日就刊登过一篇浙江读者的评论文章《从公共利益切入「专车改革」》;
我们都知道了《人民日报》是个「直男」,所以,我们看得出来——「日报君」对专车的出现是持肯定态度的。
为什么《人民日报》选择刊登浙江读者的评论文章,而不以评论员之名写呢?
这是因为《人民日报》是有行政级别的,也是正部级,跟交通部是平级单位,如果自己写,自然就是公开表明跟人家唱对台。
但是你要知道《人民日报》的版面资源是极其稀缺的,愿意专门拿一个版块刊登读者的评论,也一定程度上表明其态度——虽然媒体应当公正中立,可是当媒体决定登谁不登谁,什么时候登什么观点的文章时,其实其媒体的立场就已经表明了。
而作为机关报,没有附和交通部长,这也表明了决策层对专车的态度其实是宽容的。
所以,那些急匆匆把自己的车子过户给出租车租赁公司的「老司机」悔过吧——谁让你不好好读《人民日报》。
当然,「老司机」也会说「我读不懂啊」
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会跟着「大阅读家」一起来学习怎么读《人民日报》吗?
………………………………………………………………
第二篇 联系阅读法
………………………………………………………………
我们都知道《人民日报》是个轻度「直男癌」患者,所以,我们往往通过读标题就可以掌握这个「直男」的观点。对这个「直男」的观点,你一定要重视,不然就会像我们前一篇讲的「老司机」一样「傻傻分不清」真相而致自己「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人民日报》的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没有掌握阅读《人民日报》的「正确姿势」的。当然了,也有一部分人呢,是别有用心地解读。
这一篇告诉你,有时候读《人民日报》是要联系着读的,往往能读出许多耐人寻味的意味。怎么联系呢?像这一篇中,我们主要讲要联系地方党委机关报读,「大阅读家」归纳为「同源联系」。
所谓「同源联系」就是说,你读书或者读报时,要把相同性质的书报一起读了,作比较联系。
比如,《人民日报》是中央级党报,我们就可以联系了省级地方党报来读,就会发现一些有意思的现象。比如,《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往往也是各级党报,特别是省级党报的头版头条。转载《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也被认为是一种纪律的表现,而如果不转发呢,除了特殊情况外,那就是违反纪律的。那么有没有不转发的例子呢?有,而这个地方的原负责人,也被事实证明被揭发了思想、政治、作风和廉洁问题,目前已经被判刑了。
联系着读《人民日报》,还有一招就是联系着文章的政治逻辑和文章逻辑。《人民日报》是时政大报,当然是政治逻辑优先,文章逻辑次之,文章逻辑要服从政治逻辑。
那么,什么叫做文章逻辑服从政治逻辑?
政治逻辑就是在涉及到党的文件和领导人报道,你应该怎么处理。
比如,作为执政党的机关报,《人民日报》对每个领导人的报道以及每个部门、省市区的报道,报道的位置、篇幅、顺序都是有讲究的,如果这其中有了变化,那么肯定是伴随着大的人事调整或者大的政策调整。
比如说,我们讲过社论——历史上,绝大多数情况下,社论都是特指由《人民日报》发的社论。但是,在1978年5月12日的《人民日报》社论却是转载《光明日报》的社论。那篇社论的题目叫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这就叫政治逻辑。
当然读《人民日报》最主要的功能,还是紧跟党中央,掌握执政党的最新动态和执政理念。
这也就引出读《人民日报》的另一种方法——「论断联系法」,也就是要掌握最新论断和既往论断。
从「大阅读家」以往的荐书解读中,我们都知道中国政权从1840年以来学会的最大成果便是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基本国策,这也决定了我们的许多政策都处于一个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
所以,掌握执政党决策层的最新论断,是很有意义的——而这些论断都或明或暗地藏在《人民日报》里面。………………………………………………………………
第三篇 纵向对比阅读法
………………………………………………………………
纵向对比阅读法的意思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把《人民日报》的评论和头版头条新闻作梳理阅读,前后联系对比,从而发现一些重要的信息。
比如,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事业,在90-92年初的时候,是有过低迷时期的,当时,很多人对未来中国怎么走,还是存在迷茫的。
所以,1992年初,有一则消息成为全国热点,就是邓公视察南方。这被视为改革开放事业的重要转折点,但是,如果我们活在那个时候,其实知道这个消息,大多数人也是不明白其中的意义的。因为,国家领导人视察地方,其实是很平常的事情,国家领导人治国理政,自然要到地方调研,获得地方的第一手情况,以此作为决策的依据。
那么你如何知道当时的中央重大调整呢?当然是读《人民日报》了。
所以,我们可以把那一段时间的《人民日报》标题梳理一下:
1992年2月22日,《人民日报》的社论是《更好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表明了,中央要重点把中心放在经济建设上来。不过,即使读了这篇社论,你也不能笃定政策转向,因为即使是1991年的时候,关于经济建设的报道也不少的。比如1991年12月31日,就有《河南加快市场建设步伐》《中法合资生产喷墨打印机》《华润集团以贸为主多元化发展》这样的经济报道,也表明当时国家对经济建设并没有说过不搞,而且也是国家的主线。当时的主要迷雾是:是退回去搞计划经济、还是进一步搞市场经济。
于是,1992年2月24日,《人民日报》又出评论《改革的胆子更大一些》,明白了吧,“胆子更大一些”,意思就是要深化改革,要进一步去改。可是,有一些思想保守的干部,还是没转过思维。
于是,当年3月13日,又出《认真学习 深刻领会 狠抓落实》,就是说过各级干部听的。
随后,全国干部都在研究邓公的南方讲话,认真学、原汁原味学,把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入脑入心了。
到了当年6月9日,《人民日报》出的社论叫《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
7月4日,《论解放思想》,这是在建党71周年后第3天的社论,表明执政党正在深化主张了。
7月25日,又以《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颁布为由头,《人民日报》发表了《以充满活力的机制加快走上市场》,大家看到了在标题中出现了“市场”二字了。
然后就有《鼓励农民走向市场》《振兴经济的必由之路》。
这个时候,如果你有头脑的话,怎么也得下海创业了吧,说不定你现在就是先订一个小目标的时代弄潮儿了。
实在解读能力差一点,到了1993年7月5日,看了《人民日报》的社论《认真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也该开窍了——这个国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了。
这就是纵向对比阅读法,这样的方法的好处,就是你可以很容易找出执政党的施政意图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这个原理,其实跟计量统计里面的“回归”概念是一样的,通过时间序列的数据,反映出一种趋势。《人民日报》的评论标题和头版头条的标题,以一个时间序列来排列,也会呈现出一种趋势,这种趋势就是这一阶段或者未来几年执政党的工作重点了。
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这样梳理一下最近一年的《人民日报》社论标题,也许会从中发现一些对你有益的信息,而这些信息当然,没有人会告诉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