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次细腻,真实丰富
——唐国强在《长征》中表演赏析
文/荞麦花开
《长征》(2001)是我个人最喜爱、评价也最高的红剧。该剧以军旅王牌编剧王朝柱的同名长篇纪实文学为剧本基础,叙述扎实,相当写实,对红蓝之斗,红蓝内斗都有细致深入的展现——该剧对蒋和毛的权谋之术展现得可谓是炉火纯青洞穿七札:如果说蓝方蒋是以追剿红军为捻子,行其次第削藩“地方军政中央化”之大棋;那么红方毛就是以反追剿为轴线,在历次会议上步步收回失地重登权力之巅。演员表演上,作为红蓝方一号的毛和蒋,由著名演技派演员唐国强和陈道明担纲,两位实力派演员均奉献了高质素的演出。唐国强在诸葛孔明、雍正皇帝之后,以层次细腻、真实丰富的表演,让影视两版《长征》中的毛形象,成为他表演成就领域第三座丰碑。以下选取几段戏略析唐国强在电视剧《长征》中的表演(以及与影版《长征》中表演的比较):
四渡赤水
关于“四渡赤水”战略的讲解,剧里处理为一段“酒戏”:占领茅台的红军领导人们边喝酒边谈兵,茅台酒喝得半醉,大家乘兴让毛讲下一步军事计划,毛于是乎摆酒为兵,以桌上酒碗为棋子,逸兴遄飞讲解下一步虚实相间的调动敌军疲惫敌军伺机歼敌的作战计划……共产党领导人们颠沛流离久久郁结于内的、借着酒劲儿挥洒出来的豪情激情,真是感染观众。——拍得好!
这儿有个细节,不知观众注意到没?就是恩来在全剧里唯一一次称呼毛为“老毛”:“老毛,为我们四渡赤水取得成功……”
为什么?因为是借着酒劲儿,大家不拘礼!剧里其他时候,恩来不是称呼“主席”(哪怕私下场合与毛单独在一起也这么称呼。可见周内心对毛的“自甘次席”),就是称呼“泽东同志”(中央开会。其时周是名义上的军事上最高领导,毛协助他工作),唯独这里,这一次,称呼的“老毛”!——恩来同志难得脱略形迹一回啊!另,老总在这里也是失去了向来的稳重,也颇有逸兴遄飞的数个瞬间,观剧者不宜错失啊。
毛这儿说了一句大实话:“伯承,老总,你们这都是科班出身,我只是谈了一个想法,具体的还要靠你们实施啊。”
——注意,这个话太重要了!其他剧木有!为什么?因为毛真的只是军事战略家,他对于具体的军令指挥,确乎外行,肯定是不及职业军官朱德刘伯承的。朱德对于全军的意义,绝非空头总司令,他最本职的工作是确保最高军事指挥者的意图按条按令一一落实到作战单位作战单元作战区域。而这个,非职业军人毛是不擅长的。后边戏红一红四会师后,据徐向前后来在回忆录里说:“那时我和总司令接触最多,几乎天天在一起核对敌情,调动队伍。我对周围敌军的兵力部署、番号、装备、位置、作战特点及我军各部队的住地、人数、行进方向等,全装在脑子里,记得滚瓜烂熟,能有问必答,总司令对这点比较满意。他认为红四方面军的干部年青,有朝气,部队生龙活虎,纪律严明,是支难得的有战斗力的队伍。他说一方面军过去也是这样的,但经过万里转战,损失不小,十分疲劳,亟待休养生息,恢复元气。他希望一、四方面军的指战员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团结一心,渡过眼前的困难,争取更大的发展。他的这些话,完全是顾全大局的肺腑之言,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朱总司令作风朴实,宽厚大度,平易近人,为接近过他的干部、战士共同称道。有次,我去他住地,他正坐在房里烧糌粑吃。见我来到,高兴地说:来吧,我们一起吃!我俩边吃边谈,无拘无束。此情此景,至今仍历历在目。”——“那时我和总司令接触最多,几乎天天在一起核对敌情,调动队伍。”可见,具体调动队伍这些落到实处的工作,必须是职业军人如朱总司令徐总指挥这些人干的呀。
影、视两版《长征》中的“打鼓新场风波”
之前看不少网友说唐国强在电影《长征》(1996)中的演出较之电视剧版《长征》(2001)中更好,最近特为把电影版找来看了一遍,我个人感觉倒是电视剧版更佳;这也许主要不是因为演员的表演进步了,而是剧版《长征》较之影版确实更为大胆写实,敢于大胆展现毛身上一些缺点,譬如情绪化闹意气,也就是他自承的“猴气”的一面(这点影版表现阙失)。
长征,既是红军命运转折的长征,也是“靠边站”的毛步步登高的长征。毛是通过历次会议(1934年12月12日的通道会议,1934年12月18日的黎平会议,1934年12月31日-1935年1月1日的猴场会议,1935年1月15-17日的遵义会议)“一步一台阶”,最后水到渠成重掌军事指挥权的。遵义会议上,毛当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常委分工时,政治局指定毛“为恩来同志的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1935年3月4日,中革军委决定设立“前敌司令部”统一指挥,任命朱德为司令员,毛为政治委员。红军再度成了“朱毛红军”。这时几位大佬的头衔是:
朱德: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红军前敌司令部司令员。
周恩来:中革军委副主席,“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毛: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红军前敌司令部政治委员。
——从这个头衔可知,军内排头两位的是朱、周;注意,也就是说,遵义会议只是让毛重新获得军事指挥权,不再靠边站,但是并未获得最高军事指挥权;在“法理”上,他仍是协助朱、周指挥红军的。这样来理解“打鼓新场风波”就好切入了。
打鼓新场风波实质上是含有两层争议的。第一层是指挥作战是政治局集中开会决定怎么打还是几个人组成军事小组机断指挥;第二层是红军作战以“运动战”还是“阵地战/攻坚战”为主要形式。
打鼓新场风波 之 成立新军事三人团
先看第一层。本来,遵义会议之后中革军委成立朱毛搭档的“前敌指挥部”,就应该是赋予朱毛军事指挥临机专断的权力。但是,有惩于之前“李德、博古、周恩来”的军事三人组的教训,“矫枉过正”,政治局立下规矩:决定重大军事行动须经中央政治局讨论。这一点是毛深为不满的——毛有言道:“日常的军事指挥需要完全的集权……会上的争论,更会扰乱前方指挥者的部署。”是不是打打鼓新场这一仗,林彪聂荣臻提议打,前敌司令部决定打不打,就完了;但按“规矩”,张闻天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打不打。于是乎常自诩为“真理有时候站在少数人一边”的老毛,在会议上被压倒性狂虐……毛负气回屋,影、视两版《长征》在一个小细节“喝水”的处理上恰好相反,很有意思:1.电视剧:贺子珍挺着肚子给毛端来水,轻言唤他喝,毛撒气:“不喝!”2.电影:毛问大肚子卧床的贺子珍:“你是要喝水呀?我给你倒一杯……”——剧版是大男子主义毛润之,影版是暖男体贴毛润之!按:电影《长征》中的老毛,简直奏是一逗比暖男啊,举两例:1.贺子珍:“润之,你瘦了,头发这么长……”毛回答极具喜感:“哎,人穷志短,马瘦毛长啊。”2.毛伺候贺子珍洗脚,“你先我后”,贺子珍说这有啥呀,毛蹲下身道:“《红楼梦》里,贾宝玉不是说过吗,女子啊,总比男子干净。”个人感觉,具有传统农民习气的大男子主义毛,才更近于真实的毛吧。也许《长征》电影版拍于1996年,电视剧版拍于2000年后,拍摄时间往后,对于历史人物的表现会更加真实、大胆一些吧。这一点还可见接下来毛周商量重组新军事三人团:
接下来老毛去找恩来请求改变现行军事决策指挥体制,重组新三人团,临机专断指挥红军。有意思的是,影、视两版《长征》在具体由谁提出这一细节上又处理相反:1.电影,周恩来向毛提出“我提议,由你、我、稼祥组成军事三人组”;2.电视剧,则是毛向周恩来提出“我提议,由你、我、稼祥组成军事三人组”。历史事实是后者。看来这一点上,电影版又美化了毛——作为军事上最高负责人的周主动降低身段,恶谑一句,“迹近跪舔”。且看影版这么演的:毛慷慨激昂完了,恩来心领神会递上话头:“我提议,由你、我、稼祥组成军事三人组,由你来负责。”(诚恳拍拍毛的手背)毛则一副NONONO的凛然:“不不不,这不符合遵义会议的精神,还是由你来负责。”恩来再深情拍拍毛手背,拉长声调二度劝进:“主席……”
成立军事新三人团,毛提出恩来、王稼祥、他的组合人选,大有玄机:
首先,必须有恩来,因为遵义会议确定恩来是党内对军事“下最后决心”者。
其次,毛这儿排除了军委主席朱德(分析详后)。
再次,加入王稼祥这步棋太妙:一来王稼祥时为中央书记处五位书记之一(自1930年代中期始,中央书记处长期承担政治局常委会的功能,遵义会议改组的中央书记处,由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王稼祥五人组成,这种人事安排一直持续到1937年12月政治局会议的召开),列名党内最高领导成员,抛开他不合适,收拢他有利于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指挥”;二来王稼祥时任中革军委副主席(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有二:周恩来,王稼祥),以“军方”背景“入团”,名正言顺顺理成章;三来王稼祥在遵义会议拥立有功,这里必须做出酬功报赏的姿态;四来王稼祥不是实力派,不至于分权;五是王稼祥不懂军事,无法掺和具体军务,也无能力分权;六是王稼祥刚刚旗帜鲜明反对了他毛,毛这里“以德报怨”,示人以“公”,利于在党内得分。
最后,坚决不当团长,坚持恩来当团长,军内推出恩来做最高负责,跟党内坚持推出洛甫“负总责”一样,避名居实:避开名,一来减缓对党内反毛的留苏等派的冲击,二来真出了什么事还有个扛责的不用他毛作检讨;居实,则党内架空洛甫,实际上他掌盘子,军内架空恩来,实际上他扛把子。——一句话,现在就党政军一把抓,时机确实不成熟。必须等到长征结束,毛在陕北扎稳脚跟,始才一步步“循名责实”,就任“实副其名”的党中央主席、军委主席。
打鼓新场风波 之 毛闹意气
除去军事指挥机制这层争议,毛与其他同志在红军作战应以“运动战”还是“阵地战/攻坚战”为主要形式上观点也不同。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李德为首的“拼消耗”的左倾冒险主义军事路线,但是破而未立,并未确立指导红军今后行动的新的军事路线。这个也正常,饭要一口一口吃嘛。但问题就出来了,除去博古李德等遵义会议失落派,“自己人”这边,在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在野战军里,林彪等人,都对阵地/攻坚战很有情怀。毛又一个人成了少数派。事实上,毛从心理上,对“拼消耗”这种仗近乎于有一种“洁癖”。他关于“保存自我有生力量”的念头可以说是远远强于党内军内同侪。后来八路军出山抗日,他千叮咛万嘱咐周恩来、朱德、彭德怀,一定要保存革命火种,以游击战为战略,千万不要打运动战攻坚战阵地战;但是周、朱等人在军队作战形式的选取这一问题上,历来与毛不完全同,正是他们从实际出发、根据战场形势“不放弃有利形势下的运动战、阵地战”的态度,才让八路军在山西打的平型关战斗等一系列让八路军扬名天下的壮举成为可能。彭德怀后来的百团大战类此。为此,周恩来、彭德怀后来在延安整风中可谓狼狈万状、过关艰难啊。从这个历史的纵深视角来看打鼓新场风波,便有更深一层认识:这是毛几十年来一直强调保存实力、不拼消耗的军事方针与周、朱、彭、林等人不放弃或者说积极寻求运动战/阵地战的军事观念的又一波“刚正面”。核心是军事观点的深层次分歧。所以毛在组建新军事三人团时摈除朱德在外,就很能理解了——不仅仅是朱德在这里跟他有分歧,朱德跟他的分歧是历来都存在的。(其实说起来很有意思,中革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王稼祥,都进了最高军事三人组,主席朱德倒在外面。这是怎么说?)
且看电视剧演来:毛不同意打,大家都倾向于打,最后举手表决,同意打的举手:1.王稼祥同志第一个举手,凯丰同志第二个果断举手,博古同志自然跟进第三个举手。2.毛闹意气了:“如果诸位坚持要在打鼓新场打这一仗,我请求辞掉前敌政委的职务。”——看到毛这个闹意气的态度,一部分本来刚还犹豫不决的同志果断举手:1.陈云同志举手。2.稼祥同志以果断举手再次声明。3.邓发同志不好意思地举手遮脸。4.毛太桑心了……把殷切的目光投向了也许是唯一的稻草——老总,他可能想到了“朱毛”一体这句老话。5.很不幸,看到毛闹意气的样子,老总也许想到的是“独断专行”四字,想到的不是“朱毛一体”,而是“朱毛之争”……(井冈会师之后,毛逐渐独揽了红四军的所有党政军领导权,引起了朱德、陈毅等人的不满。在随后的红四军七大上,陈毅朱德联手将毛赶下台靠边站……)老总眼神不避让,对着毛看,心绪复杂。6.润之兄继续期盼的小眼神。7.可是,人生最大的无奈就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老总淡定举起了右臂。8.可以听见毛心碎滴声音。——这段戏毛的表情由“闹意气”,到“以殷切的目光望向老总”,到“伤心失望”,唐国强表演准确细腻,层次井然,确为优秀演员!
电视剧真实大胆地把毛带情绪闹意气的“猴气”演出来了,而且大胆地把朱毛之分歧表现出来了(这一点电影版没有,其他那么多红剧红片中也几乎很少有!大赞!);反观电影版,老毛就更理性化、没那么任性了,他不但没抛下那句负气的辞职话,而且是耐心给大家大段大段“讲道理”。如果说电视剧版里唐国强这段表演的亮点是表情神色的层次变化,电影版这儿的表演亮点就是他不负气辞职了,却是用另一个细节表明他很窝火、他要发火:憋火得垂下头去颤抖着手划火柴点烟,划了一根没划着,火柴断了,他手指仍是气得颤抖,无意识地又抽出一根,继续下意识地划……终于划燃了,他深吸一口,神色肃然。——单从这个细节来看,唐国强也演得很好。所以,我认为,剧版《长征》中毛的真实度、丰富性比之影版完成得更好,主要原因在于剧本基础提供得更扎实更好。同一个演员同题材两版演出自有高下,这鲜明地体现了那句老话的重要——“剧本剧本,一剧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