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救大兵瑞恩 细节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1.关于翻译厄本

厄本的臂章是T,Technology 缩写,是技术士官的意思,准确的说,是(technician 5th class)五级技工。就是最菜最菜的技术菜鸟的意思。见下图截图中他的右臂:








这个臂章一直从1942年用到1948年。所以从影片一开始就准确的交代了他的身份——顶多算个技术人员或者文职,相当于炊事班的故事里的文书,不是职业砍人的,是被米勒上尉拉进小队的,主要从事后勤、翻译工作。


小本本一看就是从来没上过战场,是一直在司令部里面写文件的。在这个场景里从米勒上尉的视角给了这个指挥所里面刮胡子,喝茶,吃三明治的文员和军官们特写。米勒上尉一脸无语的态度,潜台词是不适,是啊,我带着兄弟们在前线玩命吃子弹,你们在这里吃三明治还夹火腿,我靠三明治还那么肥厚。我靠我们带子弹都带不够你们居然还有功夫带茶壶上岸......

米勒走进零时指挥所,厄本起立的姿势是最外行最机械的,仿佛是个童子军,长官喊他干什么,他就老老实实干什么,问个话他背挺得笔直。从小本本去抓背包,拿打字机,拿错钢盔的特写来看,他根本就很少摸枪,摸装备。但是,非常值得注意的是,米勒上尉一命令,他马上就服从了,拿起包就走,这本算是个好孩子。


米勒上尉没有办法,人手不够,需要翻译加战士,更重要的是,除了兵油子,米勒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文化人加入。因为他们不是去正面战场砍人的,而是深入敌后寻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所以他是让厄本做自己不情愿,也没能力做的工作。这是一个隐喻,当二战爆发的时候,当日本人轰炸珍珠港的时候,有多少美国人又是做好了战斗准备,武装到牙齿,极富经验的职业军人呢?不是所有的人生来就是不怕死的好战士的,就连米勒上尉自己也是教师,是被迫拿起了枪,走上了战场,是为了和平,正义,无奈和敌人玩命。所以电影中米勒上尉就代表着美国政府,厄本代表着大量被战争逼上战场,成为战士去舍命,去杀人的无辜群众,根据《乌合之众》,无辜群众一般占多数,一般又都是最软弱,愚蠢,无知还圣母的。

在后面的剧情中,可以明显看到米勒上尉一直都很照顾厄本,并且从言行里多多表现出对他的呵护和鼓励。把他安排在后方为大家输送弹药,看他吓尿的时候拍拍他的肩膀等。不是说因为他是翻译就很重要,这只是表面。影片更重要的是想表达国家没有办法,个人在历史的洪流里也没有办法。这又是一个隐喻,隐喻二战中美国政府既要调度好前线的兵油子,更难对付的是后方搞后勤,调度,评论,权术,宣传的。


厄本也没有办法,但是电影里充分表达了他并非没有责任感。米勒去滩头临时指挥所里面点他的时候,他根本没有拒绝过,拿起包裹就跟着小队出发了,如果换做是你,D日登陆第一天,看着海滩上血流成河,死鱼一样的战友的尸体,见识了真正的枪林弹雨,你好不容易活下来了,当然他可能不是抢滩部队,是后来才随着指挥所上岸的,但是还是不免会看到残酷的战场,现在要喊从来没杀过人的你深入敌后,你会不会考虑自己远方的女朋友,年迈的父母?即使这样,当米勒说他需要翻译的时候,厄本还是答应了,因为这是他职责所在,在抵抗邪恶,打击敌人的战斗中,在任务面前所有人都得服从命令,义不容辞,所有人要尽到自己的职责,挺身而出。这里还是隐喻。


最开始厄本是很勤快的,你会看到他是团队里最二楞子的一个,一个小个子,文弱书生,全身上下挂满了装备,就像上了发条打了鸡血一样跑来跑去,导演给了他很多这样的镜头。厄本也一直在给自己打气,米勒上尉也在鼓励他。厄本一直在战场上很努力的突破自己,但是战争确实太残酷了,看到医生连自己都救不了,悲惨的死去,看到大家的保护神狙击手被炸成碎片,看到狡猾的爱玩刀的犹太人被刀刺死......随着战友们一个个倒下,厄本尿了,这是正常人都会有的反应,那么多久经沙场的大牛都挂了,你让我一个菜鸟去堵抢眼,我肯定是腿都软了。不是说职业军人就该杀人不眨眼,杀人不眨眼那是战争造就的,是战争泯灭了人性。厄本,作为一个普通人,新兵蛋子,技术菜鸟,最开始还有责任感,勇气和同情心,仿佛还可以置身于这场战斗之外,只做自己的翻译,后勤,可是当他给自己打鸡血用的勇敢,荣誉感等都被战场打脸打肿以后,他就进入官能休克了,一直休克到战斗结束。

这可恶吗?这不可恶,这就是人性。


分场景细看。


最初因为任务分工不同,厄本的职责是随军后勤,翻译,不参加战斗,仿佛是置身战斗之外的,因为翻译很重要,所以被很好的保护起来。


雨中遭遇狙击手的场景,是第一个战士倒下,他是慢慢挂的,挂的时候,大家都不在他身边,都忙着保命躲避狙击手,最后干掉了狙击手,他才咽了气。大家过来的时候,已经面对的是一个死人了。这时候导演只给了厄本一个在人群外看热闹的镜头,他并没有真正体验死亡的恐怖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这第一个挂的是能讲法语的,他挂的时候,大家都自顾不暇。我们再来思考对比一下,二战里法国最开始就挂了,然后英美全部都忙着躲德国这条疯狗,实行绥靖政策。


然后是雨中墙塌了,遭遇敌军,这时候双方枪口对枪口,生死就是一线之间,但是厄本并没有尿,他在尽自己的职责,努力翻译喊话——

对峙中这个围是第三方部队加入来解决的。砍人还不是搜救小队的主要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吧自己的娃捞回来。就好比美国当时还没有踏上欧洲,只忙着把自己的利益得失顾及好。对峙中这个围是第三方部队加入来解决的。砍人还不是搜救小队的主要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吧自己的娃捞回来。就好比美国当时还没有踏上欧洲,只忙着把自己的利益得失顾及好。对峙中这个围是第三方部队加入来解决的。砍人还不是搜救小队的主要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吧自己的娃捞回来。就好比美国当时还没有踏上欧洲,只忙着把自己的利益得失顾及好。

接下来雷达站战斗,是最有争议的一场战斗,因为这涉及到了职责范围内与职责范围之外的争议。绕过雷达站就可以避免自己的损失,但是自己的战友,甚至更多人就会损失。这就好比这场拯救行动本身一样。

小队参战了,美国也参战了。

尽管如此,连医生都参加战斗了,厄本却只需要躲在后方,用狙击镜观战。这里也是一个隐喻,狙击镜代表的是距离和窥视,斯皮尔伯格给了厄本用狙击镜观战的很多特写,是在反映当时那些心理和生理上都置身战争之外的人。



雷达站战斗结束以后,医生挂了。给团队加血的人,最后加不了自己的血,挂了,这个给人的打击是相当大的。

拯救大兵瑞恩 细节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

恩本提着包冲上前,表情给了个特写——

被现实吓着了。被现实吓着了。被现实吓着了。

当医生在喊妈妈的时候——



当医生挂了以后——

注意镜头虚化里是厄本。注意镜头虚化里是厄本。注意镜头虚化里是厄本。

厄本这个时候,基本上还是没有进入状态的,当大家要杀战俘泄愤的时候,他作为一个好人,一个善良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有人性的人,站出来阻止。对啊,敌人已经投降了,那么可怜,为什么要杀他呢?这时候的厄本,就像当年执行绥靖政策的英美一样,还坚守着仁义道德,却不知道自己已经放虎归山。更重要的是,可能他还在想,战争就是战争,职责就是职责,我做好我自己,管那么多闲事干嘛?


最后,桥头堡战役,搜救小队几乎全军覆没,用很多条宝贵生命救了一个精神上根本不需要救的勇敢的战士瑞恩的肉体,还救了一个精神上需要拯救的懦弱的士兵厄本的灵魂。

厄本是在成长的,他最开始代表的是很多懦弱,无知,世俗的普通公民的态度。他们喜欢坐在办公室里面用打字机,从来没有拿起枪上过战场,他们看到战俘痛哭流涕就心软放手,从来不知道放虎归山的危害。然而,战争是残酷的,最后开枪打死德国兵的那一刻,不是马后炮,是他的彻底醒悟——紧紧抱着加兰德。

当然,也有人把这个解读为厄本杀人灭口,因为这个战俘认识他。但是从剧情,角色安排上来说,雷达站战斗以后,厄本就把他放走了,一直到桥头堡战役结束,才重逢,所以这里厄本是枪决一个本来是俘虏,却拿起枪重回战场的敌人,这是厄本开的第一枪,也是他杀的唯一一个敌人,这一枪是正确的。另外,从演员的表现上来说,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导演在这里不是想塑造一个杀俘虏的更加阴暗的角色。而是想让大家看到战争把一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普通人变成一个放下个人情感的,理性的战士的过程。当然,也有人把这个解读为厄本杀人灭口,因为这个战俘认识他。但是从剧情,角色安排上来说,雷达站战斗以后,厄本就把他放走了,一直到桥头堡战役结束,才重逢,所以这里厄本是枪决一个本来是俘虏,却拿起枪重回战场的敌人,这是厄本开的第一枪,也是他杀的唯一一个敌人,这一枪是正确的。另外,从演员的表现上来说,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导演在这里不是想塑造一个杀俘虏的更加阴暗的角色。而是想让大家看到战争把一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普通人变成一个放下个人情感的,理性的战士的过程。斯皮尔伯格的东西一直都是以小见大,用一个人,几个人,就把一个恢宏场景下的故事讲清楚了,在HBO的《兄弟连》里面,他只用了几个连来勾勒和影射几乎是整个美国当时的行为和心态。而在《血战太平洋》中,更是强调个体和人性,例如约翰巴斯隆这样的英雄也会醉酒,偷汽车,把妹,但是集体,战场,责任,荣誉感约束他,提醒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受人爱戴的大英雄,这就是看得人让血沸腾激情澎湃的美国精神!当然,也有人把这个解读为厄本杀人灭口,因为这个战俘认识他。但是从剧情,角色安排上来说,雷达站战斗以后,厄本就把他放走了,一直到桥头堡战役结束,才重逢,所以这里厄本是枪决一个本来是俘虏,却拿起枪重回战场的敌人,这是厄本开的第一枪,也是他杀的唯一一个敌人,这一枪是正确的。另外,从演员的表现上来说,包括表情,动作,神态,导演在这里不是想塑造一个杀俘虏的更加阴暗的角色。而是想让大家看到战争把一个谨小慎微,循规蹈矩的普通人变成一个放下个人情感的,理性的战士的过程。斯皮尔伯格的东西一直都是以小见大,用一个人,几个人,就把一个恢宏场景下的故事讲清楚了,在HBO的《兄弟连》里面,他只用了几个连来勾勒和影射几乎是整个美国当时的行为和心态。而在《血战太平洋》中,更是强调个体和人性,例如约翰巴斯隆这样的英雄也会醉酒,偷汽车,把妹,但是集体,战场,责任,荣誉感约束他,提醒他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受人爱戴的大英雄,这就是看得人让血沸腾激情澎湃的美国精神!
我国也有类似的佳作,比如《集结号》里面的尿了的惦记媳妇的指导员,但是人物构建还是略显单薄,性格和态度的过渡不够自然。不过冯导能想到这点真的是业界良心。

人性始终是这个片子想告诉大家的美国的主流思想——

我是爱好和平的,我的百姓都有人性,但是你法西斯太可恶,不治你不行。是你逼迫我们大开杀戒,把人变成杀人不眨眼的战士。


2.关于俘虏。


雷达站战斗的德军机枪手是国防军,领章是罗马字II形状的造型:





此外他的眉毛角是有伤的。




他穿的是国防军原野灰制服,才会露出这个领章:




在制服之外,又批了一件机枪手标配的碎片雨线雨披,所以看起来就像穿着迷彩军装:




在小楼里杀战友的是党卫军:



党卫军领章是SS。




他眉角没伤,穿着悬铃树迷彩军装,外面没有雨披。



悬铃树迷彩和碎片雨线雨披的区别是,前者是圆形小点,后者是几何形方块和线条。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90103/5948.html

更多阅读

厄本那香槟印象 拯救大兵瑞恩厄本

春假的最后一天,定好去UIUC参观。拜访老师,了解哲学系的情况,和那里的博士生熟悉熟悉。我是春假最后一天到的,住在校区附近一个叫HubertHouse Bed&Breakfast的旅馆里。原以为到达后,像旅居的人那样,躲在自己的小客间里罢了。没想到旅

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影评

拯救大兵瑞恩电影大家可能都看过,我也看了好几遍。看了一下影评。我有自己想法: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真实”斯皮尔伯格在给我们讲得是一个真实.动人的故事。虽然只有两个多小时的血与火战争洗礼,仿佛我的心灵也得到一次净化。我们拍的

关于《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王臻 拯救大兵瑞恩 电影

关于《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的讨论——转自固始吧《拯救大兵瑞恩》观后感西南模范高二(1)班王臻这是一部荣获了五项奥斯卡奖的影片,但是,仅仅用它获得的荣誉来诠释这部影片是远远不够的,它带给我们的还不仅仅是传统战争片的震撼与刺激

声明:《拯救大兵瑞恩 细节 《拯救大兵瑞恩》中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小细节?》为网友王的风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