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炮齐射 18 世纪枪战中,近距离齐射战法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排队枪毙看似没有战术,但实际上却是当时最先进的战术,没有任何同时代的战术能够与其相提并论。以下几点知识点可以帮助题主理解,为什么当时人们要使用如此难用的火枪,实行看上去如此愚蠢的战术。

关于为什么大规模使用装填繁琐、精度极差的滑膛枪:
1.滑膛枪的杀伤力远远超过弓弩和其他投射武器,只要命中基本可直接造成对方退出战斗,并且能够有效穿透各类铠甲,简单来说,虽然命中率差,但是蒙到了就是暴击,多半还是即死。
2.滑膛枪的训练极其简单,训练一个滑膛枪手的时间远远低于训练一个弓弩手数倍,并且几乎对身体素质毫无要求,只要能机械式的重复装填动作,你就是一个合格的滑膛枪手。滑膛枪的枪管和弹药制造在技术成熟后也较弓弩更为简单、迅速,制造铅弹只需要造一个高塔,然后让铅水从高处滴下,铅会在空中自然形成圆形,落地时已冷却为固态,而制造一支箭却麻烦许多。
3.滑膛枪的有效射程不超过200码,看起来很短,但也超过当时常见的弓弩和其他投射武器,英格兰长弓等特例不在此类,然而训练一个长弓手的资源足以训练五个甚至更多的滑膛枪手。图为拿破仑时代滑膛枪的命中率曲线,可见在100码内相当有效,而在50码以内杀伤效果是毁灭性的。注意A曲线,该曲线为普鲁士军队在理想靶场环境下的命中率,在150码的距离处命中率接近60%,而其他曲线为包含烟雾、恐惧等干扰因素后的实战命中率。这张曲线图也解释了为何双方的交战距离如此之短,因为越近命中率和杀伤效果越高,如果在远距离首先开枪射击尽管可以造成一些杀伤,却难免在装填的过程中被敌军迅速拉近距离来上一轮凶狠数倍的反击。而如果直接冲到过近的距离,敌军发起的先制射击又会让我军损失惨重,因而在实战中,双方开始接战的距离通常在150码左右,随后再根据后续发展伺机而动。3.滑膛枪的有效射程不超过200码,看起来很短,但也超过当时常见的弓弩和其他投射武器,英格兰长弓等特例不在此类,然而训练一个长弓手的资源足以训练五个甚至更多的滑膛枪手。图为拿破仑时代滑膛枪的命中率曲线,可见在100码内相当有效,而在50码以内杀伤效果是毁灭性的。注意A曲线,该曲线为普鲁士军队在理想靶场环境下的命中率,在150码的距离处命中率接近60%,而其他曲线为包含烟雾、恐惧等干扰因素后的实战命中率。这张曲线图也解释了为何双方的交战距离如此之短,因为越近命中率和杀伤效果越高,如果在远距离首先开枪射击尽管可以造成一些杀伤,却难免在装填的过程中被敌军迅速拉近距离来上一轮凶狠数倍的反击。而如果直接冲到过近的距离,敌军发起的先制射击又会让我军损失惨重,因而在实战中,双方开始接战的距离通常在150码左右,随后再根据后续发展伺机而动。
4.滑膛枪只要加装刺刀(前期为直接插进枪管的型号,后期为不影响射击的套筒式,如图)即可成为类似长矛的近战武器,而长矛是最适合密集队形使用的武器,长矛与方阵相配合的威力在无数场战争中都经受过检验,即使冷兵器部队逼近,也未必能在近身相搏中对线列步兵队形成优势。刺刀的出现是线列战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见下方的追加部分。4.滑膛枪只要加装刺刀(前期为直接插进枪管的型号,后期为不影响射击的套筒式,如图)即可成为类似长矛的近战武器,而长矛是最适合密集队形使用的武器,长矛与方阵相配合的威力在无数场战争中都经受过检验,即使冷兵器部队逼近,也未必能在近身相搏中对线列步兵队形成优势。刺刀的出现是线列战术走向成熟的标志,见下方的追加部分。

关于为什么要站成愚蠢的密集队形、不寻找掩蔽也不卧倒:
1.密集队形便于指挥和保持组织,任何军队只要失去组织都将毫无战斗力,而密集队形无疑对整体士气的提升有极大帮助,同时在通讯基本靠喊的时代,密集队形也给予指挥官实行各类战术的可能,例如横队向左转90度以左端为头,转为攻击纵队进行快速穿插。始终记住,有组织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图为一次复杂的变阵:线列步兵由行进队形速展开为作战横队,随后再变为空心方阵。如果采用散兵队形,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这种变阵和战术的实施根本无从谈起。1.密集队形便于指挥和保持组织,任何军队只要失去组织都将毫无战斗力,而密集队形无疑对整体士气的提升有极大帮助,同时在通讯基本靠喊的时代,密集队形也给予指挥官实行各类战术的可能,例如横队向左转90度以左端为头,转为攻击纵队进行快速穿插。始终记住,有组织的军队才有战斗力。图为一次复杂的变阵:线列步兵由行进队形速展开为作战横队,随后再变为空心方阵。如果采用散兵队形,在没有无线电的时代,这种变阵和战术的实施根本无从谈起。
2.滑膛枪的装填过程繁琐,首先要把枪直立起来,往枪管里倒火药,然后把铅弹塞进去,抽出通条插进枪管,把火药和铅弹捣实压紧,然后抽出通条,插回原位,举枪射击,如此反复。这个过程(主要是使用通条的部分)要求使用者保持站立,否则动作不仅极其别扭,还会使装填时间延长四到五倍,在这期间,敌军可以多进行四到五次射击,甚至直接发起冲锋。实战经验无数次表明,谁在正面接战中蹲下,谁就会败的更惨。图为滑膛枪的装填步骤,可见如此长的枪械蹲下装填是怎样一副别扭的景象。2.滑膛枪的装填过程繁琐,首先要把枪直立起来,往枪管里倒火药,然后把铅弹塞进去,抽出通条插进枪管,把火药和铅弹捣实压紧,然后抽出通条,插回原位,举枪射击,如此反复。这个过程(主要是使用通条的部分)要求使用者保持站立,否则动作不仅极其别扭,还会使装填时间延长四到五倍,在这期间,敌军可以多进行四到五次射击,甚至直接发起冲锋。实战经验无数次表明,谁在正面接战中蹲下,谁就会败的更惨。图为滑膛枪的装填步骤,可见如此长的枪械蹲下装填是怎样一副别扭的景象。
3.实际上线列战争并不是完全没有掩蔽,只不过绝大多数电影中描述的是野战和遭遇战。在实际的战争中,矮墙、战壕、栅栏和拒马刺等工事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其中以矮墙最为常用,它不影响士兵站在后面装填,却可以遮住从腰部以下的部位。图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要塞工事,非常有效,当然,因为太过有效,敌军通常不会傻乎乎的与你对射,而是远远的放炮或直接发起白刃冲锋。3.实际上线列战争并不是完全没有掩蔽,只不过绝大多数电影中描述的是野战和遭遇战。在实际的战争中,矮墙、战壕、栅栏和拒马刺等工事的使用是非常频繁的,其中以矮墙最为常用,它不影响士兵站在后面装填,却可以遮住从腰部以下的部位。图为美国南北战争时期的要塞工事,非常有效,当然,因为太过有效,敌军通常不会傻乎乎的与你对射,而是远远的放炮或直接发起白刃冲锋。
4.实际上当时的战争也不都是排队枪毙,在当时已经有独立行动的散兵小分队,称为猎兵或轻步兵,负责提供火力支援和进行游击战,这些猎兵通常被布置在阵前,允许自由的卧倒、移动、射击和寻找掩蔽,有些甚至还装备了线膛枪,可在远距离狙杀敌人,但是没有任何指挥官认为光靠他们就能赢得一场胜利,他们可以给敌军带来大量伤亡和困扰,但并不能胜任有目的的作战任务。此外,他们在遭遇骑兵时基本相当于被屠杀。4.实际上当时的战争也不都是排队枪毙,在当时已经有独立行动的散兵小分队,称为猎兵或轻步兵,负责提供火力支援和进行游击战,这些猎兵通常被布置在阵前,允许自由的卧倒、移动、射击和寻找掩蔽,有些甚至还装备了线膛枪,可在远距离狙杀敌人,但是没有任何指挥官认为光靠他们就能赢得一场胜利,他们可以给敌军带来大量伤亡和困扰,但并不能胜任有目的的作战任务。此外,他们在遭遇骑兵时基本相当于被屠杀。
5.反过来换句话说,密集的线列阵型在面对骑兵时也更加稳固,如果采用密集队形,骑兵在同等的战场宽度下将面对通常是三倍于自己的、亮着刺刀、站成密集队形的步兵,因而瞬间在战斗力上陷于劣势,再也不能像中世纪那样为所欲为的正面平A蹂躏步兵。假若采用散兵阵型,在同等宽度下面对骑兵将不能形成如此的优势,其结果仍然是被正面平A蹂躏。5.反过来换句话说,密集的线列阵型在面对骑兵时也更加稳固,如果采用密集队形,骑兵在同等的战场宽度下将面对通常是三倍于自己的、亮着刺刀、站成密集队形的步兵,因而瞬间在战斗力上陷于劣势,再也不能像中世纪那样为所欲为的正面平A蹂躏步兵。假若采用散兵阵型,在同等宽度下面对骑兵将不能形成如此的优势,其结果仍然是被正面平A蹂躏。

为什么说这是一种当时最先进的作战模式?
1.线列步兵在白刃战中的战斗力丝毫不比任何专业的冷兵器部队差,甚至在训练和体能素质完全不如对方的时候依然如此,专业的冷兵器部队在向线列步兵发起冲锋的过程中就会遭到1-2轮甚至更多次的射击,造成大量减员和巨大的士气冲击,等到接战的时候,常常在人数上已经处于劣势并且陷入恐惧,而采用密集队形的线列步兵上了刺刀,从正面看就是一个刺猬样的长矛森林——长矛加上密集阵型的威力在近战中是有目共睹的。
2.线列步兵在远距离火力投射上也不逊色于任何专业的弓弩部队,就整体精确度、杀伤效果和有效射程而言并不处于劣势,当时的弓箭手和弩手实际作战距离不超过100米,而在这个距离内线列步兵的齐射完全能够全面压制对手。
3.线列步兵甚至在面对骑兵时也不处于劣势,原因在上面的第5条已经讲述过,此外,受过训练的线列步兵还能够迅速转换为空心方阵队形,骑兵在面对这种方阵时几乎束手无策。
4.线列步兵的成本低廉、训练相对简单,成本上的优势使得其在对抗传统部队时几乎总是有数量优势,因而总是在战场宽度上拥有优势,换句话说同样战斗力的两只军队遭遇,线列步兵的宽度总是超过对手从而能进行合围或抽调部分兵力进行迂回穿插。

总结来说,这是一种战斗力更强、成本更低廉、效益比更高的战术,尽管他看起来很蠢,但无疑是中世纪之后——直到克里米亚战争和普法战争之前最先进的战术,甚至就在一战当中也继续阴魂不散。

其实线列战争这种看似排队枪毙的战法实际上也有很多精妙的战术策略,并不是框起来A过去干个痛快这么简单,比如说:
听口令统一齐射的实战效果要优于自由射击,尽管”装完了第一时间射击,不用等口令“的后者理论上能发射更多次,但是在士气杀伤效果上,身边时不时倒下一个人,跟一下子倒下一大片相比,刺激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听口令统一射击也更便于把握关键时机,如对方冲锋时在50码左右的一次齐射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杀伤,而自由射击则毫无此机会。图为最可怕的三排齐射,第一排跪地,第二排半跪,第三排站立同时听口令射击,随后全部站起装填——或直接冲锋/反冲锋。诚然这种三排齐射后将会是很长的一段火力真空,但同时这也是在给敌军一个信号:亲,你还等下一轮吗?听口令统一齐射的实战效果要优于自由射击,尽管”装完了第一时间射击,不用等口令“的后者理论上能发射更多次,但是在士气杀伤效果上,身边时不时倒下一个人,跟一下子倒下一大片相比,刺激程度是完全不同的。听口令统一射击也更便于把握关键时机,如对方冲锋时在50码左右的一次齐射可以造成毁灭性的杀伤,而自由射击则毫无此机会。图为最可怕的三排齐射,第一排跪地,第二排半跪,第三排站立同时听口令射击,随后全部站起装填——或直接冲锋/反冲锋。诚然这种三排齐射后将会是很长的一段火力真空,但同时这也是在给敌军一个信号:亲,你还等下一轮吗?
火箭炮齐射 18 世纪枪战中,近距离齐射战法的意义是什么?
著名的三段射击,第一排射击后将枪械交给后两排装填,然后再传递给第一排继续射击,此战术在需要持续火力的场合经常被使用,还有一种被称为徐进射击的变种,即第一排射击后原地装填,第三排走到最前面射击后原地装填,然后第二排走到最前面射击后原地装填,能够在持续射击的同时向前缓慢推进,直到抵达冲锋距离进行白刃战。著名的三段射击,第一排射击后将枪械交给后两排装填,然后再传递给第一排继续射击,此战术在需要持续火力的场合经常被使用,还有一种被称为徐进射击的变种,即第一排射击后原地装填,第三排走到最前面射击后原地装填,然后第二排走到最前面射击后原地装填,能够在持续射击的同时向前缓慢推进,直到抵达冲锋距离进行白刃战。
妖孽的空心方阵,线列步兵可以迅速从横队收缩转换为这种空心方阵,可全方向射击无死角,因为没有前与后的概念,也不会被包抄或绕后,骑兵也因此失去了其最大优势,数个空心方阵互相间还能形成交叉火力。如果骑兵侥幸突破了空心方阵,他也只会冲进方阵的中间被全面包围。这是近代步兵对抗骑兵最有效的阵型。对抗数量远超自身且四面八方都是的冷兵器军队(如土著)时效果也相当拔群,当然,方阵也有致命缺陷:如果对方有远程火力或者大炮,死起来会有种别样的酸爽。图为《滑铁卢战役》中内伊的法军骑兵部队冲击英军桥段,落得惨败,拿破仑在剧中高声斥责:“没有步兵支援的骑兵能干什么?我连一分钟都不能离开阵地吗?你们脑子进了水?”而实际上如果运用得当,骑兵优势者将可以逼迫对方摆出难以发挥火力且毫无机动性的空心方阵,随后用步兵压上,乃至用炮兵轰击造成极大伤亡,并且降低我军步兵的损失,如果对方重新展开线列队形与我军步兵交战,骑兵部队则可绕至侧翼或后方拔刀冲锋。这种兵种间的紧密协同是拿破仑时代战争的精髓所在,远远称不上是毫无战术。妖孽的空心方阵,线列步兵可以迅速从横队收缩转换为这种空心方阵,可全方向射击无死角,因为没有前与后的概念,也不会被包抄或绕后,骑兵也因此失去了其最大优势,数个空心方阵互相间还能形成交叉火力。如果骑兵侥幸突破了空心方阵,他也只会冲进方阵的中间被全面包围。这是近代步兵对抗骑兵最有效的阵型。对抗数量远超自身且四面八方都是的冷兵器军队(如土著)时效果也相当拔群,当然,方阵也有致命缺陷:如果对方有远程火力或者大炮,死起来会有种别样的酸爽。图为《滑铁卢战役》中内伊的法军骑兵部队冲击英军桥段,落得惨败,拿破仑在剧中高声斥责:“没有步兵支援的骑兵能干什么?我连一分钟都不能离开阵地吗?你们脑子进了水?”而实际上如果运用得当,骑兵优势者将可以逼迫对方摆出难以发挥火力且毫无机动性的空心方阵,随后用步兵压上,乃至用炮兵轰击造成极大伤亡,并且降低我军步兵的损失,如果对方重新展开线列队形与我军步兵交战,骑兵部队则可绕至侧翼或后方拔刀冲锋。这种兵种间的紧密协同是拿破仑时代战争的精髓所在,远远称不上是毫无战术。
线列战争的时代军事工业也在不断发展,最早的弹药是铅弹和火药分开的,火药单独装在一个牛角型的容器里,使用时需要手动往枪管里倒,然后再从另一个小包里掏出铅弹往枪管里塞,特别麻烦,火药还容易一不小心倒多或倒少,少了铅弹就犁地,多了枪管就炸膛。图为新型的纸壳弹,其堪称现代定装弹的老祖宗,用纸壳将定量的火药和铅弹包在一起,使用时直接咬破一角把火药倒进枪管,再直接把铅弹连着剩下的纸壳塞进去,用通条捣实即可,纸壳还可起到增加气密性的作用。线列战争后期出现的米尼弹已经接近现代定装弹。线列战争的时代军事工业也在不断发展,最早的弹药是铅弹和火药分开的,火药单独装在一个牛角型的容器里,使用时需要手动往枪管里倒,然后再从另一个小包里掏出铅弹往枪管里塞,特别麻烦,火药还容易一不小心倒多或倒少,少了铅弹就犁地,多了枪管就炸膛。图为新型的纸壳弹,其堪称现代定装弹的老祖宗,用纸壳将定量的火药和铅弹包在一起,使用时直接咬破一角把火药倒进枪管,再直接把铅弹连着剩下的纸壳塞进去,用通条捣实即可,纸壳还可起到增加气密性的作用。线列战争后期出现的米尼弹已经接近现代定装弹。
而实际上早在这个火炮还在发射实心铅球的时代,炮兵们就已经统治了战场。前膛加农炮发射的实心铅球打在地上会像打水漂一样跳来跳去,把一整条线上的步兵打成渣,在理想的入射角度下(不考虑不实际的侧翼横射)一颗打进三列横队的炮弹可以瞬间击杀6个步兵,而炮兵凭借较远的射程能够集中全部火力打击一点,当前线步兵们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互相排队枪毙时,炮兵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集中打击哪里,哪里就几乎必然会被撕开口子,随后就是骑兵和进攻纵队长驱直入、侧翼包抄、绕后爆菊不亦乐乎。这意味着炮兵在战术实行当中并不是类似猎兵那种‘制造杀伤’的角色,而是战术实行的根本条件,不外乎拿破仑对炮兵的集中使用和快速机动如此重视。第二张图是丧心病狂的榴散弹,乃是一种后期型号的弹种,相信这张图已经很好的表现出了炮兵的巨大威力。然而若没有成排的线列步兵撑起有条有理的战线,炮兵的使用也就无从谈起。而实际上早在这个火炮还在发射实心铅球的时代,炮兵们就已经统治了战场。前膛加农炮发射的实心铅球打在地上会像打水漂一样跳来跳去,把一整条线上的步兵打成渣,在理想的入射角度下(不考虑不实际的侧翼横射)一颗打进三列横队的炮弹可以瞬间击杀6个步兵,而炮兵凭借较远的射程能够集中全部火力打击一点,当前线步兵们顶着巨大的精神压力互相排队枪毙时,炮兵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集中打击哪里,哪里就几乎必然会被撕开口子,随后就是骑兵和进攻纵队长驱直入、侧翼包抄、绕后爆菊不亦乐乎。这意味着炮兵在战术实行当中并不是类似猎兵那种‘制造杀伤’的角色,而是战术实行的根本条件,不外乎拿破仑对炮兵的集中使用和快速机动如此重视。第二张图是丧心病狂的榴散弹,乃是一种后期型号的弹种,相信这张图已经很好的表现出了炮兵的巨大威力。然而若没有成排的线列步兵撑起有条有理的战线,炮兵的使用也就无从谈起。
骑兵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其原因已经在上面提到过,任何胆敢正面冲击步兵阵线的骑兵下场只有死路一条,然而骑兵能够快速机动的优势使其可以迅速出现在任何需要“最后一根稻草”的地方,只要战线出现漏洞,骑兵就能极大的扩大战果,乃至引起整条战线的连锁崩溃,此时唯一能够与敌军骑兵相抗衡的,只有友军骑兵,因此拥有更多骑兵者仍然掌握着极大的优势,当然,如果你的步兵甚至不够填满与对手同等宽度的战场去与对手排队枪毙、僵持消耗,骑兵也就没有可供发挥的舞台。骑兵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已经居于次要地位,其原因已经在上面提到过,任何胆敢正面冲击步兵阵线的骑兵下场只有死路一条,然而骑兵能够快速机动的优势使其可以迅速出现在任何需要“最后一根稻草”的地方,只要战线出现漏洞,骑兵就能极大的扩大战果,乃至引起整条战线的连锁崩溃,此时唯一能够与敌军骑兵相抗衡的,只有友军骑兵,因此拥有更多骑兵者仍然掌握着极大的优势,当然,如果你的步兵甚至不够填满与对手同等宽度的战场去与对手排队枪毙、僵持消耗,骑兵也就没有可供发挥的舞台。

线列步兵只是拿破仑时代战争中的一个兵种,他的普遍应用和线列战争模式的使用与当时的其他兵种乃至政治、经济、文化、制度等很多领域都有牵扯,不过在这里铺开来讲就扯的太远了。

总而言之,在当时,没有比这个更加不蠢的战术。滑膛枪已经被证明是当时最先进、性价比最高、杀伤效果最好的神级武器,它完全配得上让人们专门使用一种以它为核心的、使它发挥出最大效力的战术,而这就是线列战术。因为很重要,所以要说两次:它配得上。

——————————————————————————————————————————
有点意外……完全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看到这个答案,其实以上都是些常识性的内容,描述方式并不专业和准确,只是为完全不了解线列战争的读者们提供一个最直观的印象,如有错误……反正也懒得改了!就请在评论区里订正吧!

其实说到底,关于为什么那个时代的军队要排队枪毙,决定性的因素就是当时最有效的武器——滑膛枪的性能不佳,而关于滑膛枪的具体性能,知友 的答案已经非常直观,在这里稍微做一些补充。
前装燧发枪是线列战术成熟期广泛使用的枪械,图中所示即是一个处于待发状态的燧发枪机,红圈标出的地方被称为药锅,使用者在将火药倒进枪管前需先将部分火药倒进此处,然后闭合药锅盖,将击锤(左边那个夹着燧石的夹子)向后扳动。扣动扳机时,击锤砸向药锅盖顶部立起来的那块铁板,将其撞开的同时砸出火星掉到药锅里,引燃火药,再通过一个小孔将火引向枪管内发射铅弹。此种撞击式燧发枪可靠性远远超过早期的火绳枪和火门枪(前者要靠一根燃烧缓慢的火绳去直接引燃枪管里的火药,后者甚至连这根绳都没有,点火自己想办法),但是仍然有相当高的不发火率,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包括没打出火星、燧石飞了、火药没被引燃、药锅引燃了枪管里的没被引燃、药锅盖被炸飞了等等等等。如果遇到下雨天或火药受潮,不发火率会急剧上升。前装燧发枪是线列战术成熟期广泛使用的枪械,图中所示即是一个处于待发状态的燧发枪机,红圈标出的地方被称为药锅,使用者在将火药倒进枪管前需先将部分火药倒进此处,然后闭合药锅盖,将击锤(左边那个夹着燧石的夹子)向后扳动。扣动扳机时,击锤砸向药锅盖顶部立起来的那块铁板,将其撞开的同时砸出火星掉到药锅里,引燃火药,再通过一个小孔将火引向枪管内发射铅弹。此种撞击式燧发枪可靠性远远超过早期的火绳枪和火门枪(前者要靠一根燃烧缓慢的火绳去直接引燃枪管里的火药,后者甚至连这根绳都没有,点火自己想办法),但是仍然有相当高的不发火率,各种莫名其妙的故障包括没打出火星、燧石飞了、火药没被引燃、药锅引燃了枪管里的没被引燃、药锅盖被炸飞了等等等等。如果遇到下雨天或火药受潮,不发火率会急剧上升。
随着军工技术发展,新型的击发装置也频繁出现。上图为采用簧轮枪机的手枪,各方面的性能都要优于燧发枪机,然而堪比钟表的复杂内部机械结构使其成本极为高昂,并不能适应大规模装备部队的需要,基本上是贵族们炫耀身份的奢侈品,实际作战性能的提升也并不明显。下图为使用雷汞的击针式步枪,已经无限接近现代的步枪,只不过当时的底火是单独装在枪机上,每次射击后需手动更换,而非与弹药制作在一起。这种步枪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已经大量使用,可靠性极佳,装填速度也有一定优势。随着军工技术发展,新型的击发装置也频繁出现。上图为采用簧轮枪机的手枪,各方面的性能都要优于燧发枪机,然而堪比钟表的复杂内部机械结构使其成本极为高昂,并不能适应大规模装备部队的需要,基本上是贵族们炫耀身份的奢侈品,实际作战性能的提升也并不明显。下图为使用雷汞的击针式步枪,已经无限接近现代的步枪,只不过当时的底火是单独装在枪机上,每次射击后需手动更换,而非与弹药制作在一起。这种步枪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已经大量使用,可靠性极佳,装填速度也有一定优势。
而滑膛枪精准度不佳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其光滑的枪管没有膛线,同时铅弹口径误差相当之大,不仅在枪管内会弹来弹去,离开枪管后运动轨迹更是高深莫测。人们很早就知道给枪管刻上膛线、让铅弹高速旋转可以极大提高精确度,但是要将圆滚滚的铅弹硬生生塞进线膛枪管里又谈何容易,线膛枪手们甚至需要用一根铁棍和一把小锤子才能把铅弹一点一点砸进枪管末端,装填时间相比滑膛枪也是四五倍的增加,直到……图中所示的米尼弹(左侧)的出现。而滑膛枪精准度不佳的问题主要来自于其光滑的枪管没有膛线,同时铅弹口径误差相当之大,不仅在枪管内会弹来弹去,离开枪管后运动轨迹更是高深莫测。人们很早就知道给枪管刻上膛线、让铅弹高速旋转可以极大提高精确度,但是要将圆滚滚的铅弹硬生生塞进线膛枪管里又谈何容易,线膛枪手们甚至需要用一根铁棍和一把小锤子才能把铅弹一点一点砸进枪管末端,装填时间相比滑膛枪也是四五倍的增加,直到……图中所示的米尼弹(左侧)的出现。
米尼弹的特点是口径比枪管略小,并且并非球形而是有半球形的凹坑,因而可以比较容易的塞进哪怕是刻了膛线的枪管里,而在击发时,米尼弹会因为高温和自身形状瞬间膨胀,完美契合膛线和枪管口径,解决了线膛枪的装填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气密性。这项技术至今仍被使用在现代的金属外壳定装弹上。米尼弹的特点是口径比枪管略小,并且并非球形而是有半球形的凹坑,因而可以比较容易的塞进哪怕是刻了膛线的枪管里,而在击发时,米尼弹会因为高温和自身形状瞬间膨胀,完美契合膛线和枪管口径,解决了线膛枪的装填问题,同时也增加了气密性。这项技术至今仍被使用在现代的金属外壳定装弹上。
随着米尼弹的广泛传播,是否使用线膛枪替换滑膛枪就已经不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了。装备线膛步枪的军队能够在20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进行精确的火力打击,随后,无限接近现代枪弹的、自带底火和发射药的定装弹被发明,士兵们终于可以只用一个步骤装好弹药准备发射,而无需分别装填弹头、发射药和底火。后膛步枪也在同一时期迅速发展成熟,士兵们不再需要站立着从枪口装填弹药,也不再需要每次装填都拿着通条鼓捣半天,因此自由卧倒和寻找掩蔽也就成了可以被接受的行为。图为美国南北战争末期(1865年)出现的斯宾塞步枪,已经与现代的步枪相差无几,能够在短短15秒钟内射出7发子弹,重新装满弹药也只需要20秒钟。作为对比,1815年左右使用前装滑膛枪的线列步兵,通常每分钟只能发射2-3发铅弹,两者的射程和精准度更是天差地别。随着米尼弹的广泛传播,是否使用线膛枪替换滑膛枪就已经不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了。装备线膛步枪的军队能够在200米甚至更远的距离进行精确的火力打击,随后,无限接近现代枪弹的、自带底火和发射药的定装弹被发明,士兵们终于可以只用一个步骤装好弹药准备发射,而无需分别装填弹头、发射药和底火。后膛步枪也在同一时期迅速发展成熟,士兵们不再需要站立着从枪口装填弹药,也不再需要每次装填都拿着通条鼓捣半天,因此自由卧倒和寻找掩蔽也就成了可以被接受的行为。图为美国南北战争末期(1865年)出现的斯宾塞步枪,已经与现代的步枪相差无几,能够在短短15秒钟内射出7发子弹,重新装满弹药也只需要20秒钟。作为对比,1815年左右使用前装滑膛枪的线列步兵,通常每分钟只能发射2-3发铅弹,两者的射程和精准度更是天差地别。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枪械火力的不断提升,建立在“前装滑膛枪射速低下、精度不佳”这个大前提之上的线列战术也在一步一步的走向没落。美国南北战争差不多是线列战术最后的挽歌,随后的普奥战争和普法战争算是彻底为线列战术画上了句号。然而线列战术并没有就这么死去,他所留下的宝贵遗产在随后的几个世纪中都深刻的影响着整个世界。纳粹德国所使用的“掷弹兵”这一称呼即是来自于线列战争时代的一个荣誉兵种,其伞兵部队使用的“空降猎兵”称呼亦是继承于那个士兵们敲着小鼓、排着横队齐步走向敌阵的时代。英国女王的冷溪皇家卫队甚至直到今天仍保持着他们在1815年打败拿破仑引以为傲的老近卫军时的装束。对于这些经历过线列战争洗礼的国家而言,那个愚蠢的士兵们排成排、面对着面互相枪毙的时代,大概算是一个值得怀念的往昔。

——————————————————————————————————————————
一直觉得忘了什么,原来是忘记了最重要的东西——刺刀。虽然感觉稍微有点偏题,但总归还是相关的知识点,现已进行补充。

线列战术之所以能如此发展成熟,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刺刀的出现。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正是刺刀这种我们今天看来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孕育了线列战术。如果没有刺刀,我们恐怕就看不到士兵们排着队互相枪毙的景象了。
在刺刀出现之前,火枪手只是纯粹的远程火力投射兵种,并不具备近身搏斗的能力,因而若要让他们发挥作用,就必须依靠其他兵种的保护。如图所示的西班牙大方阵就是一种早期的火器战术,方阵的主体仍旧是大量的长矛手,火枪手则被布置在四角,一旦遇到威胁就要退回安全位置,此时,长矛兵与火枪手的数量大约是2:1左右,火枪手仍然居于次要的位置,然而即使如此,这样的西班牙大方阵也足以将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扫进历史的垃圾堆。在刺刀出现之前,火枪手只是纯粹的远程火力投射兵种,并不具备近身搏斗的能力,因而若要让他们发挥作用,就必须依靠其他兵种的保护。如图所示的西班牙大方阵就是一种早期的火器战术,方阵的主体仍旧是大量的长矛手,火枪手则被布置在四角,一旦遇到威胁就要退回安全位置,此时,长矛兵与火枪手的数量大约是2:1左右,火枪手仍然居于次要的位置,然而即使如此,这样的西班牙大方阵也足以将冷兵器时代的战术扫进历史的垃圾堆。
此时已经有些思维超前的人开始胡思乱想:要是部队里有1/3的火枪手就这么能打,那要是提高到1/2岂不是要翻天?可是火枪手比例提升了的话,谁又来保护他们呢?聪明的人类很快想出了办法——大概想了100年——就是刺刀。最早的刺刀大约出现在1640年,只不过是一个能插进枪管里的矛头,如果士兵想用刺刀,自然就不能开枪,而安装或卸下刺刀说起来只是拔或插一下的问题,实际运作中却是麻烦重重,但是它却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潜力。随后,套筒式刺刀很快在1680年左右出现,原理如图所示。这是一种不影响射击的刺刀,可以整天装在枪上。至此,火枪手终于可以不依靠其他兵种而独立成军,并且同时扮演远程火力投射和近战冲击的角色。此时已经有些思维超前的人开始胡思乱想:要是部队里有1/3的火枪手就这么能打,那要是提高到1/2岂不是要翻天?可是火枪手比例提升了的话,谁又来保护他们呢?聪明的人类很快想出了办法——大概想了100年——就是刺刀。最早的刺刀大约出现在1640年,只不过是一个能插进枪管里的矛头,如果士兵想用刺刀,自然就不能开枪,而安装或卸下刺刀说起来只是拔或插一下的问题,实际运作中却是麻烦重重,但是它却让人们看到了一种潜力。随后,套筒式刺刀很快在1680年左右出现,原理如图所示。这是一种不影响射击的刺刀,可以整天装在枪上。至此,火枪手终于可以不依靠其他兵种而独立成军,并且同时扮演远程火力投射和近战冲击的角色。
请注意这个“同时扮演两种角色”的功能。这意味着弓箭手是弓箭手、长矛兵是长矛兵的传统冷兵器部队若要在远程投射和近战冲击上都与此时的火枪手势均力敌,他们将需要两倍的部队,而在同等的战场宽度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此时的火枪手就是“近战兵里我最能射,远程兵里我最能捅”的犯贱角色,面对近战部队,可在敌接近前予以致命的杀伤和削弱,而面对远程部队又可向前逼近以冲击作为威胁。渐渐的大家开始意识到传统部队面对火枪手是占不到便宜的,便开始有样学样,都开始效仿,于是部队中火枪手的比例撒欢增涨,直到最后完全剔除了其他兵种,形成了完全由火枪手构成的部队,这就是线列战术的新时代。很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刺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请注意这个“同时扮演两种角色”的功能。这意味着弓箭手是弓箭手、长矛兵是长矛兵的传统冷兵器部队若要在远程投射和近战冲击上都与此时的火枪手势均力敌,他们将需要两倍的部队,而在同等的战场宽度下这基本是不可能的。此时的火枪手就是“近战兵里我最能射,远程兵里我最能捅”的犯贱角色,面对近战部队,可在敌接近前予以致命的杀伤和削弱,而面对远程部队又可向前逼近以冲击作为威胁。渐渐的大家开始意识到传统部队面对火枪手是占不到便宜的,便开始有样学样,都开始效仿,于是部队中火枪手的比例撒欢增涨,直到最后完全剔除了其他兵种,形成了完全由火枪手构成的部队,这就是线列战术的新时代。很明显,在这个过程中,刺刀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线列战术发展成熟后,实战的经验逐渐转化为训练操典和指挥技巧。此时的火枪手——或应称为战列步兵——再将他们与传统的冷兵器部队作对比,就有点侮辱人的意思了。因为这时的火枪手已经不再是近战兵里最能射、远程兵里最能捅的搅屎棍,而是近战能打的刀枪剑戟丢盔弃甲,远程能射的弓弩手生活不能自理的先进兵种。此时的战列步兵,同样是手持滑膛枪,同样是毫无其他武装和防护,究竟是什么使他们与成熟之前如此天差地别呢?

答案就是这个像排队枪毙一样的愚蠢的线列战术。……还有发明于1688年的套筒式刺刀。没有这种刺刀,就没有纯粹由火枪手组成的线列阵型,没有线列战争,没有排队抢毙。

有些知友的评论中提到了明朝的火器使用问题,这其实是一个很悲伤的话题,因为倒霉的明朝既没赶上古斯塔夫改革,也没赶上套筒式刺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90103/5855.html

更多阅读

96年3月解放台湾海峡演习,太他妈恐怖了!

这个是张万年时代最牛逼的一个演习了,火箭炮齐射也是贯彻了张的“万箭齐发”的战法,当时台湾人讥笑大陆的导弹打不准,说大陆的导弹要是打的准,我们就有能力拦截住,要是打不准,还不好拦,这在当时台湾是一个笑话,事实上当时军事对比台湾是量少

中担资金黑洞:巨额违规资金腾挪的游戏

2012年03月12日11:15财新网-新世纪[导读]中担公司早被监管部门盯上,却依然上演了巨额违规资金腾挪的游戏银行“受骗”?像其他银行职员一样,徐某在得知中担事发后,开始催促贷款的这家做安防工程的企业提前还款。“企业特别不配合。提前收

李将军列传文言文翻译 说梅吴冠中阅读答案

【李将军列传原文】司马迁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

声明:《火箭炮齐射 18 世纪枪战中,近距离齐射战法的意义是什么?》为网友花谢分季节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