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告用人单位技巧 如何解读「北京 2015 年将鼓励用人单位多用京籍劳动者」这一政策?

希望这个问题不要变成地域贴,那就没意思了
首先,这种政策对于北京本地低收入群体,不一定是好事,或者说,只是看起来是好事。

先讲另外一件事情。
你知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或者说所谓的分田单干,并不是一个强制执行的政策。实际上是如果你这个村,这个大队觉得这个政策好,就可以执行这个政策,当然分田单干之后,之前国家对于公社大队的一些帮扶措施也就自然的收回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南街村,华西村这样,将人民公社模式持续运行二三十年的个例。

换句话说,这个政策实际上如同一件商品,放在市场上任由大众选择,它的价格是失去国家的庇护,它的回报是可能获得的更高的生产效率。

对于那些长期承受剪刀差的农村,可以毫不费力的做出选择。实际上最初这件商品就是被小岗村的农民,以极其昂贵的成本(出了问题可能会被抓起来)制造出来的。

但并不是所有的农村都在承受整个体系的盘剥,大概是出于稳定核心统治区域的目的,北京及周边农村的人民公社显然享受到了“更加平等”的待遇,这也就自然的造成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这些农村里的人民公社,或者说大队,存活的时间尤其之长,有很大一部分存活到了八十年代末。

这是好事吗?这些农村出于简单的计算,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选择了继续维持人民公社,但实际上却将自己的劳动力禁锢在了这片土地上,不肯放弃农民的身份,实际上是付出了所有人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只看到了投入产出上的利益,却放弃了在改革中最大的机会,发财的机会。而且在鼓励农民困守故土的同时,还提高了人力成本,降低了本地企业的竞争能力。

我不能下结论说环北京贫困带是这个原因产生的,但的确可以说,以身份为准绳的补贴,对于绝大多数中低收入人群来说,就好象一个陷阱,用几块腥肉,把所有人的困在里边。

转回来说到北京市这个政策,这么简单直接完全被动式的政策,不一定给甚至是它理想中的直接受益者带来什么确实的好处。

作为一个人,他的生活水平显而易见是由收入/支出水平决定的。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即使一个月有100k的收入,如果仅仅在食物上的支出就要花掉他70%的收入,他是不可能认为自己是一个高收入群体的。

对于一个超大型城市,实际上我们的衣食住行几乎所有支出,其中最大的成本都是人工,而越是中低层,对于基本生活开支越敏感。在这种事情上,引进外来劳动力,能有效的降低这些服务的价格。这事就不细说了,道理很简单,任何一个城市的本地人,他谈到保证就业机会的时候的意思绝对不是要求饭店里给他上菜的服务员也是本地人。他真正想要的,是保障自己的工作机会的同时,所有他需要用到的服务最好都是由要价更低的人提供。这是很正常也是很合理的态度。

这里多说一句,我个人的看法是相信贫民窟,或者中国的说法叫城中村对城市的发展的正面作用是大于负面作用的。城中村给所有来到这个城市工作的人一个廉价的居住条件的同时,还能有效的降低城市的运行成本。地下室和群租,让路边那些卖鸡蛋灌饼的小摊位能继续提供几块钱一份的灌饼+豆浆。这些廉价的服务才能让卑微的白领们继续忍受微薄的薪水。低水平的工资帮助了那些住在别墅区的老板们维持住公司的竞争力,有机会去度假和购物。

而在收入这一块,毕竟国家最多只能做到强制分配就业岗位,但很难创造出就业岗位。现在北京几乎所有的制造业都很不景气,在不断的缓慢的向外流失,这些年北京反复规划,寄希望以吸收就业人口的工业园区,发展速度相比起其他城市来说实在算不上太理想。这其中很大一的原因就是北京市的人力成本居高不下。

这种情况下我实在看不出继续推高用工成本对于本地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好处,而如果真的面对总量不断萎缩的就业市场,其结果恐怕是越来越多的外来中高学历者加入到与本地中低收入中低学历争抢工作机会的行列中区。到时候本地中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机会,只会进一步恶化。

在微观上,这种保护政策,也潜在的造成了企业对于本地人工作积极性的普遍质疑,在京的很多企业,在聘用本地人的时候都更为谨慎,因为他们可能无法更敬业的工作。这种反向歧视如果真的形成了,对于那些真正希望努力工作本地人是不公平的。
------------------
最后,北京市想控制人口总数,这点对不对先不说。
但它出来的政策,却十分有趣。
上个周我去菜市场买菜,买菜那家的小孩和我家小孩差不多大,父母在摊上买菜,她就在旁边乱跑,捡起来破烂的菜叶子玩。
这又让我想起大学时候门口的小打印店,晚上和凌晨还会买点煎饼之类的东西,他们家的孩子也是不到十岁就不上学了,因为上学太麻烦,在店里帮点忙还能顶半个人用。

实际上类似市中心文盲率提高,教育水平降低是所有大型城市都会遇到的问题,大概是因为受教育付出的机会成本太高了,大城市人工成本贵,让孩子上学耽误他帮自己赚钱。
用脚丫也能想出来在城市核心地区有一大批没什么文化也没什么收入的年轻人多么可怕。然后,在绝大多数类似的城市都在努力的提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时候,北京把打工子弟小学关了。
以为这样一来因为孩子没地方上学,那些低收入者就得回家了?笑话。人家父母根本就不在乎小孩子的教育,赶紧出来帮自己赚钱才是正事。

类似的政策还有很多,包括买房,买车的闲置,社保医保的限制。这些限制性政策看起来就好像是一个高收入者脑子用臆想出来的低收入者的诉求,实际上呢,何不食肉糜啊,真正受到影响的是潜在的中产者,只有中产者才会在乎这些限制。真正的低收入者,饭店里服务员,四处塞小广告的人,那些开个小店做点小生意的人,这些人压根也没想在北京买个房子,更没想过什么社保医保。人家背井离乡跑这么远,就是因为这里比家里好赚钱。只要有地域之间的收入差异,只要环北京一圈,河北山西山东辽宁的经济还是那副衰样,除非北京围着自己拉一圈铁丝网,否则不可能拦的住这些人往北京跑。

所以假设目前北京的政策真的有效,那么我们会看到未来一段时间内,只有最底层的人,和最顶层的人再流入北京,号称社会稳定器的中间层却在不断减少。北京市的社会结构,既不是橄榄型的,也不是丁字形的,而变成了一个工字形。

到时候会发生什么,我们拭目以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90103/1202.html

更多阅读

用人单位如何为员工开具收入证明 单位开具员工改名证明

不少用人单位都会碰到员工要求开具收入证明的请求,员工的理由各种各样,常见的是银行按揭贷款、信用卡办理和人身损害赔偿诉讼。用人单位一方面想为员工的私事尽一份力,一方面又害怕日后员工将此证明用作申请劳动仲裁的证据。针对这一

声明:《劳动者告用人单位技巧 如何解读「北京 2015 年将鼓励用人单位多用京籍劳动者」这一政策?》为网友嗨喲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