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工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产业结构,不利于提高山东经济的形象
2007年,山东全省工业增加值达到13412.7亿元,工业总量连续超过江苏、广东,跃居全国第一位。自2004年,山东工业经济比重首次超过50%,之后工业在山东经济中的地位有增无减,并且呈现出明显的重工业化趋势,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由2001年的51.5%升至2007年的65.1%,再至2011年的68.8%。
由于重工业产品大多不是最终消费品,一般很难为普通人接触到,因而不利于普通人对山东的产业实力形成直观印象。比如山东重工业中最耀眼的明珠——装备制造业,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080.3亿元,占山东规模以上工业的26.2%,但恐怕如果不是我提醒,你也不可能想到要去了解一下你家城市建筑工地上的挖掘机(误,划掉)机械设备究竟产自何处…(´・ェ・`)
此外,与其他发达省份相比,山东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较小。2011年,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28125.8亿元,仅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7.3%。同年,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8377.8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5.3%;广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3.4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3.7%。
产品的高大上对产业声望有多重要,举个栗子你就懂了。2007年,山东全省原油产量2702.3万吨,生铁产量4841.2万吨,均居全国第二位;水泥产量16263.4万吨,居全国第一位;粗钢产量4406.9万吨,钢材产量4959.4万吨,均居全国第三位——然并卵,国内几乎无人知晓山东工业在这一年创全国第一的壮举,倒是当年乔布斯推出第一代iPhone,博得了全世界人民的眼球。
( ̄へ ̄)大齐鲁你还不知道错了蛮?!
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一枝独秀,对应的是第三产业发展滞后。2007年山东的三次产业结构为9.7:56.9:33.4。到了2011年,山东三次产业比重变为8.7:53:38.3,而同期广东三次产业比重为5.0:49.8:45.2,全国平均水平为10.1:46.8:43.1。
直到最近几年,我大齐鲁的第三产业比重才犹犹豫豫地逼近了40%大关。第三产业水平不高,自己都不好意思听别人夸自己那地方经济发达好嘛…(。・・)…况且服务业是普通消费者最容易接触到的产业,很多人也习惯于将自己在某地的差旅经历作为评价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参考。与国内发达省市相比服务不够现代化与产业化,相信这是许多人认为山东欠发展的重要原因。
而山东省第三产业内部发展也不合理,有限的资源主要流向了传统部门。根据统计,年山东省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明显高于国内广东、浙江、江苏等发达省份,说明山东省第三产业内部投资过于偏重层次较低的传统行业;金融、科技服务(含IT产业)、文化、物流等新兴的资金、技术密集型第三产业投资比重与先进省份及全国平均水平相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
在此我就不黑我大齐鲁的知识产业与文化产业了,想起来都是泪……╮(╯_╰)╭
总结:山东产业结构以工业尤其是低调的重工业为主,起门面作用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缺乏金光闪闪高大上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兴产业与明星产品——能够为常人所接触到的山东知名品牌大概也就海尔、海信、青啤与张裕这些了,而它们仍旧属于第二产业。
2、山东内地富裕时间短,改变全国同胞的观念需要时间
东南富甲天下,钱塘自古繁华,晚清民国时上海更是东方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会。可以说,江浙的经济底子是山东比不了的。虽然历代山东也算物阜民丰,但与中原其他兄弟省份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民国时山东倒有一个能与上海、天津合称“上青天”的青岛,但可惜建国后青岛迅速衰落下去,未能在全国范围内保持影响。
广东则是改革开放排头兵,珠三角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迅速富裕起来并且名动九州,从此国人一提起深圳广州就会立马产生某种对有钱人的想象。直到今天,珠三角仍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两个地区之一,广东的深圳依旧引领着时代经济的浪潮。
长三角紧随珠三角之后投身改革开放大业,并后来者居上,最终重现了往日的荣光。
而山东,除了半岛地区与省会济南外,广大的山东内陆地区加入改革开放进程的时点其实相当晚,所以殷富起来的时间也很短。
本人90后,出生地为鲁中地区一个小县城。当年我出生时,故乡还是一个标准的农业县,县里最大的工矿企业貌似是国有的纺织厂、染织厂与铜矿集团,此外还有一些集体所有的油棉厂、副食加工厂及家庭作坊性质的家具厂等等。这种经济状况下居民收入自然不高,家父小职员,那时月工资才一百多块,少到简直不能直视。(‧‧)nnn
90年代的整整十年间,浦东新区都开发好了,然而我故乡那小城感觉才刚刚铺垫完工业化乐章的前奏。不过好在一跨过千禧年,小城就立即跃入了经济腾飞期。先是两家集体企业前后进行股份制改革,并花费五到十年逐步在地方政策保护下成长为大型综合性工业集团,带动了县域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县财政大手笔投资基础设施。伴随小城经济环境改善,固有的区位优势得到发挥,民营企业分分钟百花齐放争奇斗艳,工业增长步伐惊人。大约从2008年开始,敝县GDP与竞争力双指数已稳居全国县域经济体前50强。
【义务给故乡产业打广告】据我本人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敝县在H股上市的企业已达七家。优秀品牌也创出了几个,知友们可能听说过的包括:美迪雅沙发、巾品世家-竹纤维制品(豪盛集团)、长寿花玉米油(三星集团)、西王玉米油(西王集团)~~~~~其实敝县当前的支柱产业是冶炼铝、钢铁、化工、纺织与制糖等,不过这些低调的工业大多不生产最终消费品因而无缘与各位知友相见,就不赘述啦~~~(^o^)/~
总结:与我故乡小城发展经历相似、各发展阶段起止时点接近的县域经济体在山东内地有很多。这些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为山东GDP增长有相当贡献,但山东省以外的朋友却大都对它们闻所未闻。可以说,除了济南这样的大城市,山东内地居民多数是在最近十几年才悄悄宽裕起来的。甚至如淄博、潍坊这样的大中型新兴工业城市,建设繁荣至今也不过二、三十年。人们或许早听说过青岛的美丽与胶东的丰饶,但要接受山东的整体富裕,可能还需要更多时间来变更认识。
3、宽裕起来的时间短,部分山东人消费习惯(观念)尚未改变,给外地人留下“朴素”的印象
样本来自我所接触到的人群,即上节所述鲁中地区近十几年才宽裕起来的小县城居民。
从年龄结构角度看,大约是在六十年代那一代人与七十年代那一代人之间有道隐形分界线。六十年代及之前出生的人,一般不重视生活品质,只会为生活必须、子女和面子等原因花钱,个人消费方面则往往习惯性节俭。
七十年代及之后出生的人,则基本上越年轻越重视生活品质,追求美和享受,普遍会进行文化娱乐消费;但受长辈影响,他们身上大多也存在习惯性节俭的现象与审美品位良莠不齐等问题。
从财富量的角度看,毕竟山东人民才宽裕不久,财富积累不够深厚,也不敢立即变得大手大脚。归根到底,还是山东的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差北上深广太远,支撑不起足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高消费水平。
山东半岛(包括青岛、烟台、威海三市)算是山东经济最早起步的地区,也是目前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除开有石油的东营后,山东各地级市人均GDP排名中,威海、青岛与烟台长期包揽前三名。所以半岛地区大概应为本节的例外——相对全国它们比较早就富裕了。但至于该地区的消费习惯具体如何,本人没有研究过,不便妄加揣测。(,,• ₃ •,,)
4、山东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比值偏低,居民富裕程度同GDP水平确实有一定的不符
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人均GDP数据计算出的比值,被《中国经济周刊》及旗下智囊机构中国经济研究院定义为“GDP含金量”。 2014年全国GDP含金量平均值为0.431,创历年最高值。2015年2月,中国经济研究院通过统计全国31个省份公布的2014年最新经济数据,计算得出2014年31省份GDP含金量并排名,其中云南等12个省份位居GDP含金量的全国平均数之上。
然而,山东在当年GDP含金量的排名中,却位居榜单的倒数第五位。山东省2014年GDP 增速为8.7%,财政收入增长10.2%;而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低于GDP和财政收入增速。
一句话总结:即使山东GDP再高,只要收入依旧流不到居民手中,山东人一样也阔不起来呀…………(摊手)
5、官本位下,山东GDP虚高,同时损害居民收入
私人经济部门(家庭与企业)在填报产值或收入时会倾向于使之虚低——因为这样可以少纳税,于是私人真实的净收益提高了。虽然这样做会拉低GDP,但是私人部门中 Who cares?
然而地方政府主导的经济部门就不同了,因为地方政府要的恰恰是GDP。由此,受政府左右的企业就不得不千方百计使产值虚高,从而拉高GDP——代价则是多缴税,私人实际净收益受损。
综上,一个地区经济中官本位程度越强,该地的GDP就越容易虚高,比起正常情况来该地的税收就更多,私人收益则更少。虚高GDP的做法相当于给企业增加额外税负,既损害了企业所有者的合法收益,又不利于企业甚至区域经济的长远发展,最终负担都会向劳动者和消费者转嫁。但是任满走人甚至升官儿了的官员们才不会关心这些……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大齐鲁经济中官本位的程度究竟有多高呢?啊——我问你呢,我当然不造啦!!……应该不是中国最高的,但肯定也低不了……前面我提到过,我家乡小城的那两家龙头企业,都是原集体企业(其他地方也存在国有企业)改制而成,在地方政府的保护下发展壮大起来的,你觉得这样的企业敢不遵从政府的吩咐蛮?!!→_→
~~~~~~~~~~~~~~~~~~~~~~~~~~~~~~~~~~~~~——————————碎碎念的分割线——————————————————————————~~~~~~~~~~~~~~~~~~~~~~~~~~~~~
最后写几点注意事项:
首先,本答案回答的是“为何山东的GDP很高,却令人感觉不富裕”这一问题,而非回答的“山东经济为何不够发达”或者“山东经济存在什么不足”之类的问题。当然,小生作为本科生小学渣一枚,根本无力回答后一类问题好嘛……__φ(..;)
小生列举的五点中,第2点纯属观念问题,与经济现状无关,与经济史可能有那么丢关系。但小生认为这一点的作用才是最大的。
第3点是消费问题。消费受个体偏好影响极强,而且人的偏好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前面我提出的规律,仅仅存在于过去所观察到的大部分人身上,现在并不一定普遍适用,以后甚至不一定适用。
第1点讲产业结构。我认为山东长期以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不利于塑造良好的经济形象,从而易令国人低估山东的经济水平。但请注意,至今学界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这种产业结构必然不利于经济发展。而且,虽然目前山东的第三产业水平及比重确实偏低,但也应看到山东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国平均速度。此外考虑到山东庞大的经济总量,山东的第三产业虽然比重仅占40%左右,但产值规模无疑仍处在各省前列。
最后是大家热情聚焦的第4、5点,分别为GDP含金量和官本位的问题。小生明白,这两点比较符合人民群众的直接感(li)受(yi),所以特别容易引起大家共鸣。评论区甚至有多位朋友指责小生没有展开详解这“最关键的”两点,或者把这两点放在了后面。
反正,你们开心就好啦~~~不过我还是愿意把剩下的一点真相告诉你们:2014年,江苏的GDP含金量排名倒数第三,比山东还低!事实上,经常造访GDP含金量倒数前十名单的省级区划,既有江苏、天津、山东、辽宁等沿海先发省市,又有青海、甘肃等西部后发省份,还有新疆、内蒙、陕西等资源大省(区)。与此同时,经常进入GDP含金量排名正数前十的省级区划,也是既有北京、上海、浙江等富裕省市,又有云南、贵州、江西、安徽等不是那么富裕的省份。换句话说,GDP含金量与居民富裕程度之间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相关性。决定居民收入的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GDP含金量对居民收入仅有一定的影响。故而我将其作为一个可能的影响因素一笔带过。
最后的最后,小生想强调一下,小生讲的第5点是官本位思想,也仅仅是官本位思想而已。你们不要把政府的一切不好都归到官本位思想上面好伐……许多朋友在评论区提到的现象,明显应当归因于政府的决策水平不佳或者执行不力,这些不一定都是官本位思想造成的啦……还有一部分常见的现象属于政府失灵,乃是任何政府都束手无策的难题,本来就不可以靠政府来解决——在主流西方经济学家眼中政府是种相当无能的存在我会瞎说?o( =•ω•= )m
不知是不是我理解错了,有位童鞋竟然用政府保护幼小产业来给官本位思想辩护,我也是蛮震惊额……
祝大家玩得开心~~~~~~(๑•ᴗ•๑)!!!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