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接:
最近,因为预见到房地产行情可能会启动,就催促家里赶紧买房,结果因为各种原因,拖到临近中秋,才有时间飞回去看房,也由此见证了一场“中秋行情”,不免感叹到中国房地产的疯狂和无奈。
我们开着车,花了三天的时间,从成都南边新区,到东南和西南的房子,都挨个看了个遍。约莫估计,十几个楼盘,几十套新房二手房,简直累出翔来。看的多了,也瞧出一些诡异的端倪来。
比如,开发商联合中介捂盘,一顿午饭的时间就告知一个远离市中心的郊区现房被卖出去了。
又如,房产销售中心疯狂提价,同样的楼盘和户型,只是隔了三天时间,就提价近10%,涨了14万人民币。
还有,离市中心几十公里,号称是未来高新区学区房的新房楼盘,在学校施工的影子连个毛都还没有看到的时候,就已经被炒到了仅次于最核心区域房价的价格,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将近翻倍。
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得益于平原的地理环境,有大量平整的土地可供开发。同时,受制于人均收入和地震等影响,在过去几年的时间中,成都的房价并没有大规模的上涨。
以百城价格指数为例
过去五年,北上深几乎是同步上行,相比之下,成都房价几乎没有变化。过去五年,北上深几乎是同步上行,相比之下,成都房价几乎没有变化。但是,从今年6月开始,成都房价开始一路上行,图中八月份的时候,均价仅在8000左右,但是九月份中秋时,东南、正南、西南这三个方向,已经没有低于一万的房价了。金融城,高新区附近,普遍在1万8到2万3左右。整个成都,以城南金融城为核心,向南扩展的天府新区,领涨了全城房价板块。
天府新区在2014年,被批为国家新区,市政府又南迁至金融城附近,国内BAT三家企业,在西南的分公司也坐落于南边的高新区附近,IT和金融两大潮流产业,支撑起了南边的房价,同时还有广大人民群众的预期,以及最富有人群购买力的集中。
一开始,我买房的打算,也是本着像二级市场买龙头一样,想去入手城南的房子。同时,瞄准了 IT 从业人员的租房需求,想要获得尽量稳定的现金流,对城南的趋势也一片看好。直到我打开了天府新区的规划图,顿时看的我发愣。
因为,政府规划的新区面积,居然比整个成都老城区加起来还要大的多的多。这已经完全超越我对传统意义上新区的理解,甚至比卫星城概念还要庞大,完全等于新造一个规模更加庞大的成都。
带着好奇心,找了一些天府新区的资料,发现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
天府新区规划于2010年,08年四万亿之后,政府在按揭贷款上面也推出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按揭贷款利率能够打7折,导致基建和居住一起腾飞。在这个时候推出一个庞大的新区建设,似乎也是非常“恰如其分”。
2.
想要建成一座新城,最重要的是有人口的流入和汇聚,而人口流入的核心要素之一,就在于有工作机会,也就是有产业落地。如上图所示,天府新区的规划中,7个片区,有4个是规划到“高新”、“创新”、“新兴”这类产业中去,虽然名头换了3个,本质上大家都心知肚明是在指向IT、互联网这类产业。
而龙泉的制造业,从老城区开始就在自我发展,并没有需要搬迁的意图。右边的两湖一山,说白了就是旅游业,成都稍微成熟点的旅游配套,都在都江堰、青城山、西岭雪山等地,更原始的风貌,可以开车去内部的阿坝,九寨等地。至于,现代农业功能区... ...excuseme???
3.
确实,现在西南的 IT 产业,有很大部分落在了成都南边的天府新城,阿里巴巴和腾讯,都在那里有分公司。不过,据我了解,成都的 IT 从业人员并不如想象中的多,目前仅有30万人。而且作为 IT 产业的最高薪收入人群,同时,也是购房租房主力军的码农,或者说研发团队,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北上深。
天府新区的规划人口是600万人。即便是非常宽松的人均工作面积,目前 IT 从业人员再翻一倍。可能也仅仅只占一个天府新城的面积,剩下的还有六个大区,几百万套在售和新建的住房,需要什么样的人口来填充?
4.
这张图,是过去五年重点城市的新增人口。
可以看到,过去五年,成都新增总人口才仅仅 50 余万人。天津的滨海新区,重庆的两江新区,都比成都的规划的要早的多,而且还有海运贸易优势,即便到目前位置,常住人口也不到300万人。而那时候,还没有二胎政策,现在,我们面对的将是二胎政策的失效和人口增长拐点的到来,失去时间窗口的天府新区,要再造一个新成都的难度,可想而知。
5.
目前成都老城区面积 1006.7 平方公里,常住人口 1572.8 万左右。 城市本身对人口的容纳率就已经很宽松了,我截取了一个成都老城区热力图,时间是深夜一点,代表居住分布。
可以看到,光是东三环内和三环周边,就有大量未开发的土地,其面积几乎等于天府新城。更别提外围的一圈四环。分别对应了现在次一级的下级辖区,龙泉、温江、双流、郫县等等。这些下级辖区已经有了常年累积的周边配套和居住人口,无论怎么看都比再造一个天府新区要靠谱。
然后,再来看看成都的地铁规划。
成都因为平原的原因,地铁的规划基本都用中心发散,加环城路线的方式,这样能够最高限度的利用公共交通。所以从整个公共交通的布局来说,老城区几乎占了地铁 80% 的线路,而成都老城区的土地都并未全部开发,贸然再造一个比老城区规模更大的新成都,从经济效益上来讲,十分不合理。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经济效益不如扩展老城区,为什么要打造新城区?在找资料的过程中,发现了两个有趣的一个八卦,一个是2013年的时候,成都实行北城改造,效果拔群,媒体大肆宣传。后来,却由于因为政府认为不利天府新区的发展,禁止了北城改造的媒体宣传和进一步规划,重心重归南面。
第二个是,2016年初,总理考察成都,“提出”对天府新区要打造成新经济中心,吸引全国高科技人才的愿景,也因此传出,省政府会搬迁至“兴隆湖”的八卦,所有的售楼中心和链家中介都以此为推销热点。虽然,我到现在也没有查到任何关于省政府搬迁的媒体报道,或者政府文件。
而且,兴隆湖在哪呢?
这个地方几乎都是大片的农田,距离市中心直线距离估计30公里。只有一个所谓的科学城,和挂名入住的高校教授。
可以看出,将天府新区打造成新成都,带有极强的“政府意志”,就如一开始所说,这个始于四万亿之后的天府新区,很有可能一开始步子就有点大。产业政策和财政政策在执行中,有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他不像市场经济一样可以随时调头。地方政府会因为政绩,或者惧怕上层怪罪等因素,执着于沉没成本,一旦开了弓,很难再有退路。而现在,面临经济的下行压力,再造一个新成都,也承担了保住GDP下限的重任。
在美国历史上,也曾经有南加州某个地区,因为所谓更清新的空气,更宜居的环境,一时间人群趋之若鹜。但是,在两年后,人们才意识到,缺乏配套设施,低人口密度带来的高昂生活成本,和不便的交通,是多么的恼人,房价也随之暴跌。
目前的城南天府新区一带,由于政府画的大饼,外加全国楼市的火热行情。导致这一大片几乎都是农田的新楼盘,半年价格翻了1-2倍,均价10000-20000不等,与市中心周边配套上成熟的住宅小区相比,在价格上不遑多让,极大的透支了民众预期。这与土地供应,房价供需已经没有任何关系,本质上是饥饿营销、羊群效应、认知失调、预期透支的累积效果,就我所知,在天府新区,投资性购房需求远远大于刚需和改善型,北上广深的一些人也有意参与成都看似便宜的房价,而南边的高新区、金融区对于一线城市的人来说是很好的风向标。
总之,天府新区很有可能在酝酿一场区域性泡沫。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