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打车软件市场份额 打车软件是不是一个市场泡沫?
1. 是否是泡沫
不是。至少不严重。
传统意义上讲泡沫的定义是说,某一种商品,大家都认为它的价格会涨,并且也都不断抬高价格,提高供给,以至大部分交易都是以增值或未来售卖为目的,而不是以使用为目的,那么当价格偏离实际使用的效用过多、且供给大于实际使用需求过多时,这就是一个泡沫。换句话说,泡沫就是“找到下一个冤大头”的游戏,如果找不到,泡沫就破了。
打车软件与这个不同。
首先,腾讯和阿里自愿充当冤大头,而正常市场交易中的供给方和需求方,没有人是冤大头。
从需求端来说,打车软件的出现没有推高每笔车费的价格,反而在降低每个人的花销。打车的补贴是用CPS(cost per sales)的方式,即每一次真实打车才可能出现补贴,消费者不会为了折扣而没事闲的打很多次车乱跑(与买衣服不同,衣服折扣买了未来还有机会穿,打一次便宜的车打完就没有了),况且补贴也有次数限制,所以从需求端,虽然增加了一些原本嫌打车贵的人的消费,但毕竟人口和有效出行需求就这么多,需求增长是有限的。
从供给端来说,打车软件的出现增加了每个司机的收益,但增加的收益是有限的,每天最多5单有奖励,多了就没有了。因此这也不是无限制的增加,不会有茫茫多的人因为每月工资增加一千元就转投出租车行业,毕竟这与投机倒把的空手套白狼不同,需要前期成本和实际劳动。因此供给增长也是有限的。
那么问题就出现了,需求增长是有限的,供给增长也是有限的,那么打车软件给这个市场带来了什么?打车软件解决了什么问题?
2. 打车软件解决的问题
打车软件更合理地配置了资源。
合理配置资源,是通过链接消费者的消费意愿和司机的供给意愿。尤其在夜晚临近收车的时候,使用打车软件会增大遇到相同方向司机的概率(比如你在东边,要去西边,住在西边准备收车的司机就愿意拉你,住在东边的就不愿意拉你),这解决了“我去你大爷居然TM拒载老子”的问题,以及“我去你大爷今天又晚睡俩小时”的问题。一定程度上,资源的更合理配置使整个市场效率更高。
但,除此之外,打车软件并不能解决关键时刻的用车难问题。我记得2月7日北京下雪,我夜里下班,捧着打车软件喊到加20元(正常50元左右车费),可周围连一个空车都没有……因此,打车只能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来优化市场效率,但本质上没有向市场中增加资源,在一些地方和时段,资源依然紧缺,你装了打车软件也打不到车。而在有些地方,就算你不用打车软件,站在路边也能拦车,而且司机不能拒载(一线城市的优越性)。
一个资源配置系统,不能从根本解决资源紧缺问题。
3. 打车软件改变了哪些消费习惯
在打车软件之前,存在着一个俗称“电招”的系统,也可以“远程叫车”,因此叫车软件的出现并没有革命性创新,只是对消费者和供给者的行为进行了些许改进,如:
增加了位置显示和导航。以前有很多叫车的人说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便捷支付不用找零增强了出租车司机对高配手机的需求(抢单速度),以及流量和话费。开车时为抢单容易分神,且当手机处于待命状态时,部分司机开始养成边开车边聊微信的习惯。(补充,感谢各位知友提醒)打车软件的补贴行为加剧了出租车司机挑客,在一些地区和时段,路边招手变得相对困难。但若预期补贴不能永久持续下去,而是一种暂时性的营销工具的话,则挑客现象应该会在未来缓解,路边招手也不会灭绝,而打车软件将重回其资源配置系统的初衷,价格歧视的效果会相对弱化。
4. 市场发展与变化
应该说,打车软件如火如荼,完全是因为阿里和腾讯的补贴和营销。快嘀、嘀嘀,包括已经死掉的阿猫阿狗,都已经存在过1年左右,但用户数一直不理想。
以敝司为例,敝司加班打车报销,所以大家加班之后都打车,但补贴政策出来之前,只有极个别人使用打车软件,补贴政策出来1个月后,基本全公司都装备了嘀嘀打车或快嘀打车。
具体数据没做过research,靠估的话,北京六万辆出租车中,多于一半的司机装了嘀嘀/快嘀。用户数不知道(这些数我找机会更新一下)。
未来的话,阿里和腾讯之所以投资打车软件,目前看来,应该不是将它作为一个盈利业务,而是看重了他的用户,即打车软件对于投资人的价值,在于使用打车软件的用户的价值。
这群用户,对于阿里和腾讯的价值在什么地方呢?
常说的,移动支付稳定用户。打车软件起到教育消费者使用移动支付的作用,增加对该支付渠道的信任,进一步推广一系列移动钱包相关业务。其实,个人感觉,微信红包之所以能火,最开始因为嘀嘀打车而绑定了银行卡的那批用户功不可没,他们对这个产品的背书促进了更多用户的尝试,有种先富带动旧富的感觉。比如,我发到高中群的红包,至少新增了10张银行卡绑定。特定人群:白领/中高收入阶层。经常打车的人一般来说,单位报销或者就比较有钱经常赶时间的。这部分人的支付能力较高,可根据他们的消费习惯做精准营销。显而易见的:智能机用户。依然是个精准营销的目标。比如,腾讯通过嘀嘀赠送微信游戏道具,推广了其他APP。用户移动规律数据,用于实体商业规划,配合O2O战略。你看,腾讯还投资了大众点评,想象一下打车和团购,是吧……当然,腾讯和阿里的数据太多了,估计已经不晓得该怎么用这个数据了……谁知道有没有价值呢?其他作用还有:
树立品牌形象:财大气粗,信守承诺(说补就补绝无猫腻)。增加竞争对手的资金压力
------干货补充------
没数你说个屁啊
1. 根据某数据监测服务商,嘀嘀打车在2013年12月时,相较前一个月,从覆盖用户数、使用次数和使用时间三个维度上,都翻了2-4倍。
2. 即便如此,使用次数依然是微信的万分之一级别
3. 当然,某信太大了,不可比。从月度覆盖人数来看,嘀嘀依然在所有移动端APP的100名开外……
最后,大胆做一个假设好了。以补贴烧钱不会无限持续下去为前提,假设存在一个时间点,一家玩不下去了,停止补贴,另一家只要比它多补1元钱,就可以占据整个市场。1元的补贴价格,聊胜于无,给了用户继续使用打车软件的动机。所以我觉得,长期看下来,有可能打车软件的补贴价格最终会稳定在1元,当然,司机得1元,乘客得1元。
更多阅读
低价抢占市场份额 谁抢了谁的份额?
从图表可以明显地看出,53度飞天茅台、52度五粮液、五粮液1618 价格下沉后,侵蚀了二十年青花郎和国窖1573的市场份额。这种挤压式的侵占,是产品品牌力的体现。虽然从销售数量来看,这几款产品都有增长,而且单品相比较幅度都很大,
中国汽车销量增速 近几年长城汽车销量增速及市场份额分析
长城销量增幅远高于市 份额逐年提升 根据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已成为国内自主品牌销量最高的企业。在近几年来,其乘用车销量增幅均超市场平均水平,市场份额则逐年提升。 近几年来,长城汽车乘用车销量
守望先锋全球销量份额 2002年以来德系在华国产车销量及市场份额变化
德系车作为最早入华的汽车派系之一,在2002年以前,在我国市场上占据着绝对的霸主地位。然而在我国入世之后,长期压抑的汽车消费得以释放,加上本土企业的兴起以及大批国际巨头企业的入驻,市场竞争逐渐加剧,德系车在华销量虽然飞速
2016自主品牌市场份额 2002年以来自主品牌销量及市场份额变化
在2001年底我国正式加入WTO后,长期压抑的汽车消费需求得以释放,加上诸多汽车企业的入驻及涌入,汽车销量急剧增长。其中,我国本土的自主品牌(不包括合资自主)也取得了飞速发展,其乘用车(不含微客)销量及市场份额情况如何,下文对此做一
自主品牌乘用车销量 近几年自主与外资乘用车市场份额变化
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由“井喷期”步入理性回归,自主品牌和外资品牌市场份额以及销量结构变化如何,下文对此做一简析。 从盖世汽车网整理的数据来看,我国国产乘用车市场(不含微客)中,在车市高速增长期,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