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phd 读经济学博士 (PhD) 的感受如何?

可能会对大家有点帮助,我就初步总结一下。也希望其他网友补充。我的切入点主要还是美国大学。每天的具体流水账形势的生活描述也可以参考

第一年:恭喜你入学了。一般博士生都会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经济资助(fellowship,RA,TA等),自己一个人的花销应该没啥问题。你今后5年就要在这里生活了,先好好熟悉一下。第一年一般来讲最重要的还是过课。把基本课都读好(宏观,微观,计量),然后年底去过资格考试(有的学校的资格考试可能是在第二年末)。其他的都是次要,先别想着找什么主导师开始科研。主要还是要通过资格考试。其他的以后再说。上课的过程中多和同学交流,以后都很有可能在一起写文章,感情投资一下还是有必要的。如果资格考试是在暑假前,那考完试后是可以放松一下的,回国,旅游,或者去某个一直向往的城市或机构做个实习都是可以的。本人是去NERA的伦敦办公室。

第二年:虽然还是有很多选修课,但课程的重点都会偏向于讨论一些经典或前沿的文章。你在选课的时候首先要考虑以后自己的研究方向是否有可能和这门课有关。打个比方,如果你的计量经济一直都不是很好,你是否应该和大多数中国学生一样去选修更高的计量课?没有想好不要紧,每个学生都是有足够时间选2-3个方向的课程,但最后上市的时候主要方向只有一个。所以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考虑自己的主要方向。在这个过程中还要看看教课的教授的科研方向自己是否感兴趣,为以后选主导师的时候多积累一些信息。不管你读博士是为了留在学术界,去科研机构,还是去业界,文章总是要写的。而且一共需要三篇你导师觉得过得去的文章。三篇不一定要有联系,找工作的时候主要看其中一篇,但是2年级暑假的时候不防开始写写。不求能写多好,但是给先练练。

第三年:还会有些选修课,但是应该不太多了。你现在要从知识积累(过课)转型为知识创造(作科研,写论文)。每个人这个过程都不太一样,有的可以自己没事拿着小本冥思苦想,有的需要跟某位教授作RA让人家带一带。没有现有格式,但是应该多和教授交流,多去听科研讲座,好激发自己的灵感。虽然还不用确认主导师,但是心里应该有数,知道主导师应该不外这么几个,到了年底再确定。在他们的指导下,最好可以完成3篇中的一篇,当然越多越好。虽然不一定能成为你的工作市场文章(job market paper),但是至少要达到成为毕业论文中一篇的要求。除了jmp之外,其他的都可以和别人合作,可以跟某位老师一起发,也可以尝试着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这个时候你一年级的感情投资就应该有回报了。有些学校会要求学生一定要写一篇某个方向的文章才能毕业(比如说经济历史方向的),这个时候有个同学和你一起写对双方都有好处。除非你的主要方向就是经济历史,要不还是找个同谋更好点。当然,如果你一上来第一篇文章就达到了可以用来找工作的地步,你可以和导师谈一下在第四年就上市的问题。暑假可以考虑实习,但是实习的地方一定是以后自己觉得会考虑的地方,不能像一年级暑假时那么随心所欲。我当时去的是IMF,这个在我的其他帖子中说过了。

第四年:应该有个主导师了,你在市场上的表现主要看他对你的态度。很多时候你去面试,在第一轮面试中读过你jmp的无限接近于零,能不能得到面试,主要看你主导师的态度。所以要慎重,其他指点过你的教授可以成为committee member.到时候也要给你写推荐信。这一年主要是要开始写你的jmp.暑假结束前要基本完成,这样你的导师好表态,看他是否同意你上市。如果暑假要实习的话,一定不能影响你jmp的进程。

第五年:希望你可以上市了,具体的可以看我的上市总结贴。我这里就不重复了。

其他:当然,上面说的都是关于学习方面的,是最基本的。五年的生活不可能全都是这些,如果在不妨碍以上目标的前提下,还可以考虑其他锦上添花,自娱自乐的事情。比如说学习一下高尔夫,这个对工作后可能会有帮助,上上品酒课,或者自己在课余时间做做经济咨询增加点外快,上网发发帖,等等。反正喜欢干点啥,只要不犯法,那就去干点。总是要注意劳逸结合。但是如果应付上面说的基本条件都有问题,其他的还是算了。我上面说的是五年计划,过了第一年,每个步骤都可以加长或缩短。

一些其它感受:

我的经济学博士学位一共花了我五年时间.每年在免除学费外还有3万美元的奖学金.乍一看我的这个学位自己没花钱.但是学经济的都知道机会成本的概念.当年我离开投行的工作去读博士,保守的按每年20万美元的机会成本来算,五年下来就是100万美元.这个还是保守算法.所以毫不夸张的讲,我为拿到博士学位花了至少100万美元.对很多大款来讲这是小意思,但对当时23岁的我来讲,绝对是大意思.肯定有很多网友会问,值得么?我的回答是,太值得了.

首先,我得到了一个只要我活着,就会一直被我拥有的资产.很多不确定因素可以让我的静资产出现浮动或大量下降.我的钱可以在金融危机中消失,我的房可能会贬值.但是没有人或事可以取走我的学位.世上还有比学位(前提是真学位)更稳定的头衔么?就算我闯下滔天大祸,没有人可以取走我的学位.更不要说这个头衔可以给我创造各种财富,精神上的,物质上的.


其次,读博其间我的心理状态基本处在度假状态.随便想想,你花100万美元换取一段经历,你会是个什么状态?说句俗话,我是来消费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不努力学习.但是我当时真的觉得我每天都在度假.每天睡眠9-10个小时,锻炼两个小时.剩下12个小时除了学习还可以和朋友吃个饭,找个漂亮的女朋友看看是否合适做我以后一辈子的领导.学习学习高尔夫(反正学费都免了),学习一下品葡萄酒,非常装x的发表一下某杯法国南部的红酒没有太浓的桃味儿.最重要的是,我的大脑不会变的迟钝,可以研究一些自己感兴趣的经济问题.基本是来了5年的高费疗养.钱,就应该是这么花的!

经济学phd 读经济学博士 (PhD) 的感受如何?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这么想.有些网友可能会说,很多博士就算不读博也挣不来100万美元.这些人觉得痛苦和不值得很正常.我也不太懂,但是如果最后你和我得到同样的头衔,而我花了100万,你花了10万,我都不痛苦你有啥好痛苦的呢?当然,学校可能不一样,专业不一样,这个另当别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40103/5255.html

更多阅读

美国读博士条件 在美国读博士的收益

 在前面一篇谈到在美国读博士的风险的文章里我曾经问过,如果在美国读博士的收益仅仅是一个终端学位,那么这个博士,是要读,还是不要读?这个问题,其实我有个很简单的回答——那就是不要读。一纸文凭,无论博士、硕士、还是学士,真的只是一张

第17节:经济学泰斗的加盟(1)

系列专题:《长期资本公司崛起与陨落:拯救华尔街》  经济学泰斗的加盟  约翰·麦利威瑟非常希望能够建立起一个无论是戈特弗伦德,还是那些聪明能干的年轻交易员们都无法很好传递的品牌形象。他需要一种能够让投资者正确评判其大胆

声明:《经济学phd 读经济学博士 (PhD) 的感受如何?》为网友微笑向前行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