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官员品级 宋朝的官员薪水高吗?

先看题主的问题和说明哈。


问题:宋朝的官员薪水高吗?

说明:宋代公务员的薪水估计是5000多年来公务员待遇最好的了。1个宰相的月薪是50万文,在当时可以买12万斤上等的好米 现在好米算2.5元一斤,12万斤是30万RMB,年薪360万。当时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也赶不上东京一位守城门的士兵,因为士兵尚且穿得起丝绸制的鞋。
这个是否属实?

题主这个问法其实是有点不大妥当的。问题是“宋朝的官员薪水高吗”,补充说明是“1个宰相的月薪是50万文,在当时可以买12万斤上等的好米 现在好米算2.5元一斤,12万斤是30万RMB,年薪360万。”

也就是说,你的题目问的是宋朝官员的薪水情况,而说明则是利用米价的换算来评价宋朝宰相的薪水情况。


第一,关于宋代的米价到底是多少,可不可以这样简单地换算, 已经算过了,我不再赘言。

第二、宋代的官员薪俸水平如何,与宋代的宰相薪俸水平如何,其实是两个概念,不能简单地混为一谈。就像你不能根据国务院总理的工资水平来评价普通基层公务员的工资水平一个道理。


我先上结论吧,免得大家还得费劲先拉到最后再回来看论证过程。


1、宋朝的宰相待遇水平不错。

2、宋朝政府整体支出的薪水不少,但是大部分官员的实际生活水平并不高。


——————————————宋朝官员俸禄制度变动情况说明———————————————


已经讨论过了,宋朝的物价其实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从北宋前期到南宋物价上涨很严重。其实宋朝的俸禄制度也不是一成不变。


宋朝的俸禄制度是和宋代的官制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而宋朝的官制,在最初的时候并没有特意去创设,还是沿用晚唐五代的那一套。有新问题出现的时候就去修修补补,直到建国一百多年之后,神宗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元丰年间进行官制改革,才又建立成系统的官员制度,这种变革也不是一次就成功的,元丰改制的对象,是文官中的京朝官,至于文官中的幕职州县官和武选官,徽宗时期才重新定阶改革。相应地,宋朝的俸禄制度也有着几次大的变动。


北宋建立初年,官员待遇水平具体多少,现在没有留下成系统的史料,仅有一些零零散散的诏令保存在文献中。根据日本学者衣川强在《宋代文官俸禄制度》中的研究,从宋初到真宗大中祥符年间,主要对地方官的俸禄进行调整;直到大中祥符二年(1009)之后,开始调整中央官员的俸禄。现在可考的,最早的系统性的关于官员俸禄的诏令见于仁宗嘉祐二年(1057),史称《嘉祐禄令》,《宋史·职官志》完整地记录了《嘉祐禄令》中各官员的俸禄。

宋朝官员品级 宋朝的官员薪水高吗?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官制改革,主要是为了恢复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也将官员的寄禄官与差遣的称呼分别开来。相应地,官员的正俸也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由寄禄官而得到的料钱,以及由差遣拿到的职钱。自从元丰改制之后,其他的变化都是小打小闹了,元丰的官制和俸禄制度一直延续到南宋,大致没有太大变化。


宋朝无论俸禄还是物价都处于变动时期,整体来说,是俸禄的涨幅跟不上物价的涨幅,到了北宋末和南宋初,物价更是涨得没边了。所以说,如果要定量的话,大概需要截取一个片断来计算。仁宗嘉祐年间是公认的盛世,不妨以这段时期为例,来看看宋朝官员的生活水平。生活水平嘛,总是收入减支出。先来看看普通官员的支出情况。


——————————————————宋朝官员的家庭支出————————————————


算支出之前,首先要明确一下,宋朝官员的家庭成员与现在是不同的。现在基本上是以小家庭为主,即使算上双方父母,每家最多也不过十人。而宋朝,一方面聚族而居的观念比较盛行。另一方面,科举及第者,在大家族中处于相对显赫的地位,可以享受官府的种种优待(诸如免除服役,官户所交田租有所减轻等等),所以同族中的其他人更加倾向于和他一起居住。比如说,真宗时期的杨亿,“良贱相从三十余口”;仁宗时的石介“衣食夫五十之口”,神宗时的秦观,“聚族四十口”等等。我们就假设一家三十余口好了。那这三十余口,当然不可能都是家人,也会有佣人之属,但生活都要仰仗官员的俸禄。每月各种物资大概能消耗多少呢?


关于宋朝各生活物资的价格,也有了许多研究,我们不妨看看程民生先生在《宋代物价研究》一书中的研究结果。程民生先生在此书中,引用了大量的史料来对各种生活水平的各种物品进行了计算。简单起见,就只看衣食和住。


衣:仁宗时,丁度曾说“在京西,有强盗杀人,取其弊衣,直不过数百钱”。一件破衣服,也要值数百文钱。徽宗时,赵明诚在太学读书,和李清照二人日子过得比较清苦,如果想买些字画碑文什么的,得把衣服当掉。“质衣取半千钱”,一件普通衣服典当价钱大概500文。那就按一件衣服500文,每人四季各一件,2000文,也就是2贯钱。一家一年60贯,平均每月5贯。


食:我们估且按每家都只吃米饭来计算,副食等一概不管。米价的变动情况,殷守甫已经讨论过了,我们只看,嘉祐左右的米价。熙宁元年(1068),曾巩上书,提到之前15年,即仁宗皇祐后期到治平年间,全国平均米价是”贵价每斗七十文,平价七十文,贱价六十文至六十二文,九十八陌。“也就是说,中等价是每斗70文。那每人每天需要多少吃多少米呢?范仲淹在范氏义庄曾规定,成年男女,每日食米一升。南北宋之交的庄绰说,“盖健啖者,一饭不过二升。”南宋中期赵汝愚说,“吾曹盛壮时,日食二升米饭,几不满欲。”青壮年男子,每天二升都不一定够。考虑到妇孺老弱,算每人每天1.5升计算,每户每月至少食米1350升,135斗,9450文,姑且按9.5贯钱来算吧。


住:宋朝官员如果按做官所在地,可分为京师和地方。地方官因为每任三年,不会长呆,所以一般不在当地买房子,会租或者住公廨。京师的房价是比较贵的,大部分人都买不起。朱熹在《朱子语类》中即曾说:“祖宗朝,百官都无屋住,虽宰执亦是赁屋。自神宗置东西府,宰相方有第。”神宗建东西府是在熙宁四年(1071),那租赁房屋大概是多少钱呢?熙宁六年(1073),乾德赐西夏归明人(取弃暗投明之义)李崇贵租钱“日五百”,即每天500文,每月15贯。元祐二年(1087),御史中丞胡宗愈,“每月僦钱十八千”,每月18贯。那我们就取15贯来算好了。


这样算下来,每户的开支,每月至少29.5贯。但是有一个比较明显的问题,那就是所有的都是按最低标准来计算的。每月难道只吃米饭,不吃肉、水果、蔬菜吗?做饭不需要调料,不需要买柴吗?《五朝名臣言行录》转引《东轩笔录》中的一则资料,称范仲淹寄居在僧舍读书时,“惟煮粟米二升,作粥一器,经宿遂凝,刀画为四块,早晚取二块,断虀十数茎,汁半盂入,少盐,煖而㗖之。如此者三年。”强调的肯定不是粟米之少,而是只有粟米、菜叶汁和盐,日子清苦。

其他的生活水准也是如此,官员总是要见客,不需要高级些的衣服以及冠帽、佩饰、鞋子吗?女眷不买首饰吗?住也基本都是经济适用房,并没有豪宅大院。而且对于文人来说,难道文化生活不是必备的,不需要交游唱和,买书画笔墨吗?


所以标准不同,不同的研究论著中对于每户官员家庭需要多少钱,估计量是不同的。比如杨果,在《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中,认为20口之家,至少需要20贯(和我的估计相差不大哈)。衣川强在《中国文官俸禄制度》中就认为,每户至少需要100贯,才能维持体面的生活。


好,现在我们来看看,官员实际能拿到多少钱?


————————————以《嘉祐禄令》为例看官员的薪俸收入——————————————


元丰改制之前的禄令制度,不妨以仁宗的嘉祐禄令为例来说明。在这段时期,大部分官员的薪俸主要由本官(又称寄禄官)决定,仅有一小部分比较重要的差遣(如三司使,财政部门的负责人)或者馆阁的帖职(如龙图阁学士)等由差遣或者贴职决定。那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本官俸料情况。

(图片节自《中国俸禄制度史》)


从表格来看,宰执的薪俸确实是一等一的高,而且除了每月300贯的料钱,各种赏赐也都是其他官员所难以企及的。所以,宋朝宰相的薪俸水平高是毋庸置疑的。


接下来看看其他官员的薪俸水平。按照衣川强先生的计算,如果单纯依靠正俸,只有能拿到100贯以上,能过上比较体面的生活。那除了宰执和三司使就没人了。所以我们降低标准,按每月30贯,能过上能勉强满足温饱的生活的标准,看有多少人能够达到。从图表上看,也要郎中以上才行。巧了,郎中在当时刚好是五品官员。在宋朝,六品转五品是个坎,非常难过。仁宗时五品官员的数量我没有找到史料。但何忠礼先生在《宋代官吏的俸禄》一文中,引用了《长编》元祐元年(1086)的一则史料,“京官自承务郎至朝议大夫凡二千八百余人,选人一万余人。”何忠礼先生认为,“朝议大夫以上为正一品至从五品的大官,人数甚少”,估计五品以上官员不到200人,合计全部文官共约13000余人。也就是说,在这13000余人中,只有不到200人能够依靠正俸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而且宋朝还有一个叫做“省陌”的惯例,也就是说,到手的工资只会发标定的77%,而且到手的工资也并不全发钱,二分现钱,一分折支。那这样算起来,钱数就更少了。


当然,除了料钱之外,官员还会有其他的收入,衣赐,禄粟,各种各样的添支,以及郊祭的赏赐等。但是问题在于,这些收入也都是与官员的级别以及具体的差遣挂勾的,品级越低的人所能拿到的越少,很难说对具体生活的改善有太大的作用。


——————————————————列举史料的分割线—————————————————


从史料上看,当然有很多人通过科举考试改变了自己,甚至家族的命运。


有名的比如说晏殊,小时候家境特别贫困,真宗朝他担任馆职时,有天别人都出去玩了,只有他埋头苦读。真宗非常赞赏他,结果他很诚实地告诉真宗:“我只是没钱,有钱我也出去玩(臣非不乐宴游,直以贫无可为。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也)。”但是做相之后却嘲笑别人做的富贵诗“乞儿相”,自称“每言富贵不言金玉锦绣,惟说气象”。”并以“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来自证,称“穷儿家有此景致也无?” 可见起码晏殊家中有楼台院落池塘。


比如说宋庠宋祁兄弟,读书时,上元节在州学吃虀饭,冬至请人吃饭没钱,把先人留下的镶有一两钱的剑鞘给当掉了。后来做官后,宋祁也是夜夜笙歌,宋庠都看不过去,说他“穷极奢侈”。


比如说范仲淹,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改嫁,连姓都改了。可是后来还建了范氏义庄,没钱哪里能支撑?


比如说韩亿和李若谷。没考上时那个穷啊,俩人结伴去考试,一共只有一席一毡,每次需要出外拜客,根本雇不起车夫充门面,轮流给对方做车夫。后来李若谷先考中,去许州长社县做主簿,韩亿帮他背着箱子送行,离长社还有三十里,要回去了。李若谷对韩亿说:“这里有六百钱,恐怕县吏来我还得给赏赐。”然后一人一半,大哭一场分别了。后来两人都做到了参知政事,韩亿几个儿子都做到了待制以上的高官。

像这样的例子当然是有,但是也要看这些人是谁。他们大部分都做到了宰执,位极人臣。而又有几个人能走到这一步呢?反过来看,哭穷的更是一抓一大把。


真宗时,杨亿自称“曾糊口之不及……汉臣饿且欲死,难免侏儒之嗤”;李宗谔“禄廪不足以给婚嫁,(王)旦前后资借之甚多。”杨亿还是知制诰,李宗谔还是翰林学士呢,都免不了这样的困境,下层官员就更多了。有穷得“与妻采野蔬杂米为薄粥以疗饥,欲去官卖药”的,有“亲属多贫,不能赡养,闻岭南物贱,因求其官”的,有死后家人“贫不能归,乳妪挟二子行丐于市”的,有卖女儿“以为归葬计”的。放眼望去,比比皆是。


即使做到宰执的,也不能保证子女的生活。晏殊死后,晏几道就过得很清贫啊。吕夷简为相,死后儿子也缺钱花,要变卖宅院。


——————————————————分析原因的分割线—————————————————


为什么宋朝的官员这么穷?


首先呢,是和科举考试以及家族制度的盛行有关。科举考试兴起之后,门阀政治转向官僚政治,大批出身贫寒的士人走进仕途。宋朝之前,官员多出身于门阀士族,有家底,无须考虑俸禄来养家糊口。而到了宋朝,官员普遍家底薄,负担重,即使收入不菲,也经不起这么多人分。打个比方,宋朝之前的官员,是官二代官三代,不指望工资过日子。而宋朝的官员,是凤凰男,一个人挣钱家人一起花。


其次,和宋朝的待选制度有关。宋朝的“冗官”一直为人所诟病,所谓的“冗”不止是结构上的叠床架屋,人浮于事。而是同一个职位,会与几个人相关。当时的制度不像现在的公务员,从考上就可以一直做到退休,而是几年成一考,要考核后等着再给你安排下一个工作。而下一个工作就得等到有员阙时才能分配了。基本上一个职位,有一个已经离职的,一个在任的,至少还有一个等着现任官员期满的。待阙的时间一般还比较长,王安石称“盖七六年而后得三年之禄”。也就是说,九年中只有三年是无需等候直接做官,其他时候都是闲着没钱拿的。这样一平均,薪俸就更少了。

————————————————————结语—————————————————————

自从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宋制禄之厚”一条中称,宋朝官员俸禄“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之后,一直有人称宋朝官员俸禄最高。但其实这个问题,学界早就有过讨论,从40年前的衣川强到现在,基本都认为,宋朝政府用于官员俸禄的开支并不少,但是由于官员人数多,官员薪俸要供养的人也多,整体来看并不足以养家糊口。


参考论著及延深阅读:

1、
衣川强著、郑梁生译《宋代文官俸给制度》,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77年。

2、
何忠礼《宋代官吏的俸禄》,《历史研究》,1994年03期。

3、
程民生《宋代物价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40103/5242.html

更多阅读

宋朝的官制及其特點·1 宋朝选官制度

宋朝的地方官制  宋代的地方官制,初期基本上沿袭唐五代旧制。行政机构分州、县两级。宋太宗以后,又把全国分为若干路,路相当于唐代的道、元代的省。这就变成为路、州、县三级。县是地方行政机构最低一级,自秦汉以后,历朝相沿不革。宋代

美国的带薪年假 劳动法规定的带薪年假

中秋假期,看到国内一些网友在讨论和吐槽带薪年假不好休的问题。国内竞争激烈,很多人不敢休假,主动放弃;或者遇到无良雇主,压榨员工导致无人敢于休假。因此约一半的参与调查的网友支持传统的全国假期,而不是倡导弹性灵活的带薪年假,以此来保

前车之鉴:肥大宋朝的屈辱和灭亡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科技最发达、文化最昌盛、艺术最高深、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的封建朝代。由于其立国之初,宋太祖赵匡胤便号召人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这一圣喻,促动了宋朝商业、手工业的蓬勃发展

闲话宋朝词人 宋朝的词人

 闲话宋朝词人两宋在历史上的地位仿佛颇为尴尬,论威势不及汉唐,论疆域不及元清,给后人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一般都是岁币,偏安,求和,内耗,亡国……种种耻辱的烙印,使“偃武修文”于两宋成为一种讽刺,使“积弱不振”于两宋成为一个定性。两宋

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 宋朝文学家范成大

简单说说宋朝的文学家王剑冰说到宋代文学,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词的创作,更是达到了一个巅峰的状态。宋代文学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而特殊的地位,是它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将中国文学原来的

声明:《宋朝官员品级 宋朝的官员薪水高吗?》为网友电影里的梦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