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你真的很棒哦 《红楼梦》真的很棒吗?

当然,十分的好!在还没有拜读各位er们的答案前先用自己的角度斗胆一答。

我的角度是从红楼梦的信息量来的。
试想,最复杂的事情是什么,是精密的仪器吗?并不是,仪器再精密,其零件个数是有限的,运作机理是不变的,即使会有各种改进,比如说对能量损耗的改进,对于控制力度的改变,会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自然科学可能会发现无穷无尽的秘密,这在数学上说就已经趋于无穷了,但我们都知道,适用于我们宇宙的那几条物理规律,总不会改变。
不说自然学科而说人文学科,变数就多了。我是金融学槛外人,但是经济学的运作原理,各种模型的设定,也是有“穷尽”可循的。在实行一个一个经济政策的时候,与其说是为了主导,不如说是顺势而为,依据原理以及现实情况作出的一种调节。也就是说,只要是一门学科,总会有局限性,即使其中蕴含的信息量可以趋于无穷,但总有一个框子把它框起来,这也就是为什么近年来很多交叉学科的出现,但若想获得囊括所有事物的信息,交叉用排列组合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一件事。
但是艺术创作就不一样。我不了解美术,但是听说过“留白”,只给你提供冰山一角,剩下的任君想象。值得指出的是,每个人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是基于自己判断而构建起来的,所以我们要说了解这世界上所有的信息,不如说是在了解我们构建起来的世界的所有的信息,所以,当你对着蒙娜丽莎浮想联翩的时候,就已经是在充分调动你的世界中所有的资源了。
这就是艺术作品的特点,不光是美术,还有音乐,文学,戏剧各种,艺术创作者所做的就是把能引人遐想的部分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出来,有同感者共鸣,无同感者无视甚至抨击。那么问题在于,同样都是艺术品,怎样区分好坏,这也就是题主的疑问,为什么就说《红楼梦》比其他的一些小说好。
文学发展到曹雪芹的时代, 我们都知道之前大概经历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拿最熟悉的唐诗来说,李白能用“疑是银河落九天”七个字就概括出庐山瀑布的颜色,形状,给人的震撼程度,这种我们大学生写论文可以编出几万字的内容,当然牛逼了。并且,文学是越发展越牛逼的。李白用了几千首诗来描写自己一生的所见所闻,当然如果篇幅不限的话也可以汇聚成一首长诗,但这并不能把他所在的历史完全展现出来,我们后人背诵《将进酒》的时候仍需要考究他的历史背景,他遭遇了什么事情,他的每一句长短吟唱,可以激发出我们内心的共鸣,觉得诵读很爽,但这是因为我们一方面与之有共感,我中学时代第一次背诵的时候绝对没有遇到知音的感觉,另一方面是因为我们会觉得“哇,这个人好牛逼,我怎么就不能这个酣畅淋漓的说出来”,他可以把那种感觉表示出来,让人不憋得慌。
回到正题上来,还是如我之前所说,文学形式是在发展的,理解了之前文学形式的一些做不到的事情,才更能知道小说的伟大。有些人说西方文学发展是先有小说再有十四行诗,我国则是先有诗词后有小说,所以人家的文学形式是越来越概括精炼,我们的则是趋向通俗化。我觉得不然,你试着用《望庐山瀑布》来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试试!诗词可以精练,我们古人从来也不缺乏提炼的能力,但始终不能概括全部,与之相比小说的信息容纳量是大大拓展了,就好比以前的硬盘换成了现在的云。
记得中学的时候,背诵《红楼梦》的地位,第一句话就是,是一部“生活百科全书”,这个评价的意思,并不是它像《大英百科全书》一样什么都有,我只见到怎么用四十只鸡烧茄子,我怎么没见到烧鹿尾儿烧花鸭酱蹄的做法?这个词的解读,重在“生活”两个字。何谓生活?我认为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是因为人与人的差异不同而构建起来的社会。所以,我们会将人的社会存在定义为“生活”,有社会群体的动物,我们也会说是“狗的生活”,“狼家族的生活”,而不会去说“蚂蚁的生活”,因为蚂蚁的社会差异不大,使得他们会像一个整体,而非个体形式存在,我们也不会说“松树的生活”,因为在人的观测范围内,很少有人注意 怎么生活,对我们而言,它们只是在生存。
回到“生活百科全书”,既然有人,就必然存在可观测到的种种行为举止,就必然有人之间的差异,也必然存在各种相处模式,进一步的,存在社会群体的形态。一方面,种种不同的列举构建出了我们生活的一种映射,我们的生活随着任意一个随机的扰动都有可能发生变化,比如平行宇宙理论;但另一方面,我笃信“太阳底下没有新事”,只要还保留人的特征,我们必然会按照人的行为方式处理问题,这背后不仅仅是社会决定的,更有本质上生物学的原因,强大的理论支撑显然不在这个题目的讨论范围之内,虽然我很有兴趣一探究竟,这并不是与前文我所说的无限有矛盾,具体的等下再解释。
也就是说,经过上文一系列的推导,我们知道了“生活”是我们必须赖以生存的条件,所以我们必须尽量了解生活,我们并不能把生活理解的全面而完善,但是能创设出一个工具,把生活本身投射上去,让我们能用更好的办法来认识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这就是“镜子”,正所谓“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作品本身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东西了而是我们对作品的解读与态度,反应出我们内心真实的世界,我们可以审视自己,而如果我们想了解别人,当然也是通过这些来参考和评价,所以起到了镜子的作用。好的文学作品,是一面十分透彻的镜子,比如我今天搜索《告白》的书评,评论是“真实地反映了人性”,这就是好的作品,不仅能使我们看到自己是怎样的,更能引起我们的反思和深省,那个实验想必耳熟能详,心理学家为了缓解人们等电梯时不断按电梯按钮或者其他不好行为,只在电梯面前装了一面镜子就解决了问题,这就是好的作品;而不好的作品呢,比如说我曾经当成小笑话看的玛丽苏文,完全的不切实际,可以称得上是“垃圾文字”,其价值我不评价,但是我们能从里面看到什么?这种“作品”,连镜子都算不上,可能只是你道路尽头的一面灰墙。这里有可能引起争议,有人会问难道艺术创作按我所说就只会是反映现实的吗?当然不,要不然哪有那么多流派,现实主义,怀古伤今,科幻文学,他们的作者,都只是换了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于世界的理解。当然,最多的还是迷蒙的镜子,貌似有那么一点透亮,却又看不真切。老祖宗说过“以水为镜,以人为镜,以史为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不妨把这三者看作是对文学作品的划分,一般文学作品像水,写实,有什么说什么我们更多的从这种作品认识周围环境;优秀文学作品像人,是活的,不仅能映射出我们周围的环境,更能因此探讨人与人的关系;而人类诞生这么多年所流传下来的智慧的精粹,就像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而是仅仅与我们不同时空的世界,这回到我一开始说的话,我们在世界探寻人与天的关系,我们在其中索取信息量。
那么,《红楼梦》属于哪一种境界呢,我个人认为,属于第二境界之外,第三境界之初。这个论断一方面出于谨慎,防止有的同志说我把《红楼梦》捧得太高,一方面,恕小女子阅历太浅,还没有看到能达到第三境界的作品。
终于要进入正题了,好激动。我认为,为什么这么多年,这么多人研究《红楼》成风成迷,第一点,是因为《红楼》本身不可复制的身份,家道中落的曹雪芹,几十年的呕心沥血,惨落的下半卷,这些特征任何一个安在电影里的命运中,都已经绝对引人注目,所以说,《红楼》是不可复制的。说完外因,第二点,当然是最主要的,《红楼》本身。有的人读《红楼》,是从曹雪芹的身世来解读,会觉得读这一本书就仿佛与曹雪芹对话,这便是我说的第二重境界,因为他是活的,所以他是变化的,所以他是有趣的,所以他是我们可以无穷尽去探索的。有的人读《红楼》,是觉得《红楼》的每个人特点照鲜明,活灵活现,就比如我从凤姐身上看到自己一身才干和苦衷的矛盾,我从林妹妹身上看到自己对爱情与对自身的纠结,我从宝钗身上看到自己对严肃的家族前途和自身诉求的关系,我从晴雯身上尝到了自己“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辛酸,我还没有把每个人的人生都过一遍,但我已经体验了人情百态,这跟我从我父亲身上看到的对家庭的承担,我从我的偶像周杰伦身上看到他的那种桀骜不驯对我的影响,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凤姐,黛玉,宝钗,晴雯,都只是纸上的字眼,而不是一个活灵活现的人,何其可怕!这有点接近我所说的第三重境界,我们不仅在跟曹雪芹一个人对话,我们更是在跟很多人对话。于是来到第三境界,人组成社会群体,《红楼梦》难道没有反映出一个社会,甚至一个世界吗?历史发展到曹雪芹的时代,已经饱含了很多内容,而曹雪芹自己构建起来的这个世界,按照我的角度来说,这信息量,难道不是惊人到送上膝盖的程度吗?这还仅仅是第三境界的一步,因为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演进,所以曹雪芹没有经历过的世界肯定不会出现在《红楼梦》之中,比如我们现在的互联网,大数据,他是无法想象的,这是他时代的特征,是《红楼》的必然的缺陷,但是丝毫不影响他对《红楼》所在时代及以前的概述!历史是会无穷尽演进的,试想,如果有这么一首史诗,从宇宙开始就开始吟唱,唱遍了整个世界,沿着历史的唱长河,它的长度也在无限延伸,这么一首史诗还是何以震撼,那么,在一个确定历史节点上内容涵盖左开右闭区间的《红楼》,其伟大之处可见一斑。写到这里,我觉得我没有丝毫夸大的部分,有实证和比较分析来论述。
实证部分太多,我先截取几个,以后有时间慢慢补充,并且这方面并不是我的特长,所以需要借助前辈们的研究来表述。比如说宝黛初会那一节,对黛玉有三问,贾母之问,显示的是当家母的大气以及作为黛玉亲人的亲切;熙凤之问,更多反映熙凤本身有权利照顾黛玉周全,熙凤柚子显示自身才干;而宝玉之问,也是奠定两人感情基础。为何黛玉初始回答自己只识得几个字,而宝玉一见张口便问“妹妹可曾读书”,可见初见,宝玉就待妹妹不一般的,黛玉有回应吗?不同的回答就是最好的回应。这只是一个细节,我表述能力不好,但足以管中窥豹,我的稍差的文笔也正是映衬了曹雪芹先生文字的精妙,而我的没有重点的叙述,也正是因为曹雪芹先生最会“挠人痒处”。
那你真的很棒哦 《红楼梦》真的很棒吗?
下面是比较的部分。我先来举这么一个例子,在我感兴趣的冒险奇异小说类别中,看过两本《盗墓笔记》和《藏地密码》,满含个人主观色彩的说,我完全推崇前者,而对后者感觉just soso。不管三胖子是如何,《盗墓笔记》的引人入胜的情节与描述最吸引我,看到紧处我深深陷入,有人曾批判,《鬼吹灯》能精细描述的情节《盗墓笔记》全用张起灵的“超能力”带过,我微笑不想反驳,这才正是妙处。而《藏地密码》亦是呕心沥血的大作,我却几度没有连续看下去,给我的感觉是作者了解的地方极尽详细,而有坑的地方就一带而过,我没有怀疑作者的能力,因为我不行我也不上,但是看着并没有自觉痛快淋漓。我推崇《盗墓笔记》还是因为其衍生品无数,人人有对该世界的遐想和向往,《藏地密码》也并不差,但我没有在里面看到一个完整的世界,它只是一个故事,而已。
说了这么多,再回过头来看《红楼梦》,不言自明。所以,《红楼梦》好,《红楼梦》伟大。
如果非要做“科学”分析1.那么把它跟其他形式的作品比,信息量遥遥领先;2把它跟同形式不同作品比,这面镜子不止是通透的镜子,还是自带x光和广角的镜子;3把它跟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作品比,莎翁也不落后,身为英国文学之本,但是莎翁的“四大悲剧”才囊括了亲情与违背亲情之悲(李尔王),权利与人性之悲(哈姆雷特),命运造化之悲(奥赛罗),以及与自身邪念对抗并成功战败之悲(麦克白),《红楼梦》一本书就做到了,我们还能从中找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爱情和《威尼斯商人》式的反讽喜剧;4把它跟不同时代作品相比,拿今天的《三体》来说,我作为忠实读者,为《三体》所提供的世界观深深震撼,陷入其中带来的对人类和宇宙的思考不能自拔,但我总觉得这是大刘的未来世界,如果让我来谱写必定会不同,甚至让未来的人自己谱写,也会不同,但《红楼梦》似乎不会。这就是我从自己的答案一开始的分析思路,虽然我没有事先构思,只是随着思想而笔走龙蛇,但一气呵成之后十分快哉。
最后,我要强调,我说明了《红楼梦》在我看来的一部分价值,奠定了它不可撼动的历史价值,而对于我而言,当我单独品读它的时候,我能感到精神的指引,这已经超出了一部文学作品的使命,我只能对曹雪芹先生用生命谱就的绝唱致以敬意。

2016.06.13更新
最近又多了很多感悟,所以会继续更新下去的,不定期~大致是基于自己的理解对红楼主旨的感悟以及同其他书的比较,暑假会开始整理详细的实证分析。

写在后面:也就是在十年前,我还是处在不知道曹雪芹先生是男是女的年龄,所以阅历限制,必定写不出什么发人深省的答案。写出这么一篇答案,第一是为了自己找一个地方说出胸臆,自己痛快;第二是为了结识友,我可为与我有同感的朋友将这一篇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文字重新排版细细填充,把这篇文字真正作为个人智力结晶;第三是为了解答题主的疑惑,我入时间不长,一直透明,但我深知精神,欢迎探讨,谢绝撕逼。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413yy.cn/a/81440103/5162.html

更多阅读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艺术特色

谈《红楼梦》的艺术魅力张月丕[内容提要]《红楼梦》是古典长篇小说中最优秀的作品,具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第一,表现在其艺术形象的高度真实性上。这方面首先贯穿在作品的情节上、细节上及人物描写的各个方面。第二,小说具有浓厚的

无法结局的《红楼梦》 红楼梦妙玉的结局

《红楼梦》的一个最大特点,现在被各派专家所普遍认定的,就是《红楼梦》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原作,后四十回是高鹗的续作。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因为人们已经找不到最后那四十回的原作了。但是这遗憾又给《红楼梦》带来了很多开放性

《红楼梦》里还有谁曾梦游太虚幻境? 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

《红楼笔记》之八百三十六风之子原创说起《红楼梦》,大家都知道,贾宝玉曾经梦游太虚幻境。但是,曹雪芹的写法,历来是山峦叠嶂的。其实,除了贾宝玉之外,还有一个人也曾经神游太虚幻境。当然,我这样的提问,是有范围的,一僧一道肯定不算,那是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 贾宝玉 神瑛侍者

《红楼梦》中的神瑛侍者真的是贾宝玉吗?多年以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前世一直是团大疑云,一直未能取得确切的看法,神瑛侍者?顽石?还是都是?他们又是什么关系?其实主要原因是未能破解《红楼梦》的大谜底,这当然是因为曹公手法的高超所致

王立平《红楼梦》曲:中国音乐史上一座高峰,很难逾越

要说《红楼梦》中的13首音乐哪个“最”好,真的很难,都很好。  葬花吟:最出彩的就是“天尽头,何处有香丘”一句,王老师想要表达的黛玉之天问是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了,而且成功的传达到了听者的内心。听这句总让我联想起湘妃竹上的斑斑泪

声明:《那你真的很棒哦 《红楼梦》真的很棒吗?》为网友孤独超神路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