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国企员工赚钱能力的这个问题,社会上的认知多少有些受到”幸存者偏差“的影响。
由于媒体上大篇幅报导过贪官污吏的赚钱能力,所以就误以为国企员工普遍都很能赚钱,但是很多国企基层员工估计都对这一问题深有感触,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我没待过,所以不清楚。像是这些一线城市,国企员工在经济实力上根本是没啥优势可言的。当然,肯定也是不会被穷到的,能在非CBD、非优质学区的近郊供套房子。如果家里没有过多负担(父母在农村没医保、要供弟妹读大学、伴侣赋闲在家之类的),过个城市中产阶级的生活是没问题的。
但是如果有以上提及的那些家庭负担,那可真心要好好考虑一下了,国企的工资也许并不会让你的生活变得轻松,除了”大国企员工“这个听起来很美的名声之外,并不能给你或你的家人带来太多的实惠。国企的工资水平还是比较论资排辈以及讲求的公平原则,也许你比你的同事工作努力十倍,但是体现在工资水平上也许还高不到两倍。
所以,我觉得如果是那些很努力工作,且希望通过多劳多得获得巨大财富的人,还是外企或是发展比较好的民企更为合适一些。国企总体来说,只能稳中求进。
【第二类】想通过不正当手段赚大钱的人
还有一种人,总觉得升官就等于发财,灰色收入会远远高于工资条上的死工资。
对于这种人,我只想说趁早滚出国企以及公务员队伍。
不是在这宣扬正能量,而是必须相信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的。
虽然在国企还属于新瓜蛋子,但是由于家里挺多人都是国企系统的,所以也算是从小耳濡目染的浸泡在这个环境里。
有些人,不走正道,一时风光,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我曾经也一度以为这种黑暗与腐朽就是社会现状了,但是自从开始打老虎拍苍蝇之后就发现,做人还是要走正途的,否则就算积累了大笔物质财务,但内心始终会胆战心惊,有钱也不敢花,一不走运进去了,有钱也花不着了。
其实体制内的那些精英们,当年在他们同龄人中也都算是佼佼者,如果当初不选择体制内,在市场上混也能大有作为。而且最关键的是,那种钱你赚得心安理得,像是马云、刘强东他们,就算过奢侈的生活完全不需要遮遮掩掩,没人会非议他们什么。而那些个灰色收入,你就算赚进腰包,也得藏着掖着不干放心大胆的花,这种钱赚得有意思么?反正看多了身边不少活生生的案例,觉得就俩字儿:不值!
【第三类】EQ低的人
按理说,EQ低的人再哪工作都比较够呛,如果在大学或是科研机构的话顶多也就不招同事待见,但如果在国企的话,基本就没法活了。
前几年看日剧《半泽直树》,里面有句话,说在银行里人事是最重要的。当时年幼无知,心存迷惑,心想怎么连资本主义都这么重视人事关系呢?后来去了解了一下日本的企业文化,得知日本大部分企业会采用“终身受聘制”,这才恍然大悟,一群人只要进了一间单位,之后就差不多一辈子捆在一起了,人事问题可不就是天大的问题嘛!
国企这几年情况有变,人员也开始有流动性了,就算是有编制的同事,每年也会有几个辞职的,没编制的就更不用说了,来去无牵挂。但相对于其他性质的企业,人员组成还是相对稳定很多的。而我们上一辈的那些国企人就更加稳定了,离开单位可以说是比离婚还严重的事情。
当你的同事将成为你一辈子的同事,你的领导将成为你一辈子的领导,这时候绝b就会量变引起质变了。
从此跟同事撕逼,跟领导顶牛都会变成一件成本特别高的事儿,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人事环境特别复杂,你永远不知道你想要撕逼的那个人ta是什么样的背景,也许表面上看ta只是个小文员,但实际上人家的爸爸妈妈或老公老婆或公公婆婆或七大姑八大姨什么的是在某个关键位子上,这些人也许你不需要去巴结,但也绝对得罪不起,有句话叫做酒不香做醋还酸呢。所以一般能走到高位的领导,业务能力不一定行,但是情商必须高,在国企会做人永远要比会做事更重要。
如果情商有伤会怎么样呢?也许你业务很强,但是累死累活一辈子最高也就拼到个中层,运气差点的有可能中层都还混不上。你工作能力强,但是如果不招领导喜欢,领导完全可以不用你,不给你机会,让你有才华也无处施展,就把你晾在那。反正国企最不缺的就是人了,给你发工资用的又不是领导家的钱,谁说非得物尽其用呢。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我认识的一个阿姨,由于不被她直属的领导喜欢,所以从评先进、评职称、再到分房子(上个世纪那时国企还有福利房分,因此领导的权限就更大了),处处受阻,憋屈了十几年熬到那个领导退休才算等来了好日子。然而让人感叹的是,现在那个阿姨偏偏又管着当年那个领导的儿子了,那自然是不会给他好果子吃啦。当年我那阿姨算是情商有点伤,但这个领导情商也高不到那去,他虽然没受什么影响,但他的孩子却因为他当年的情商问题受到了惩罚,这也算是因果轮回了吧。
所以在国企能混得好的,如果不是家里关系特别硬,那就绝对得是个人精。
【第四类】特别专才的人
这一类人,如果没有前三类的毛病,其实是可以在国企生存的很好的,只是我觉得,在某一方面特别有专才的人在国企混的话,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大部分在国企混过的人应该都有这种感觉,你在单位里负责哪方面工作,其实与你的学历、才能并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决定因素只有一个:看领导心情。
在私企或是外企,要达到利润最大化,那么必然需要对受众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最大限度的把员工的优势以及潜能发挥出来。
国企,则完全不管这些,技术干部可以安排在行政岗位上,人家明明搞科研很牛逼,领导偏偏让你去管理档案。因为领导坚信这一点,一颗社会主义的好螺丝钉,无论安在哪里都是会发光的!
如果一个人各项能力都比较平衡,这种用人方法倒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如果一个人优缺点都特别明显,而领导偏偏又把你扬短避长的使用,那就很糟心了。
【第五类】创新型人才
总理鼓励大家去创业,所以创新型人才最好创业去,别来国企。
为什么呢?创新就意味着改变,改变就意味着有风险,而国企和国企人最害怕的就是冒风险。
在国企很少能见到那种能量满满充满激情的元气少男少女,如果有的话,基本上都是新人,混几年就把锐气都混没了。
在国企随处可见的是那种谨言慎行,对上级言听计从的听话的员工。
创新精神,是基本上不需要的。
制度上的创新,就是对旧制度制定者的不尊重;工作上的创新,就是对已经适应这种工作模式的老员工的挑战。
所以,经常可以见到的情况就是,一项新事物的产生,主动拥抱的人很少,冷眼旁观甚至是挑刺的人很多,再加上新事物本身在刚诞生的时候也有诸多不完善,于是大多数创新会在它刚萌芽的时候就被大叔大妈们的唾沫星子淹死了。那些响应国家政策不得不进行的创新,进展也是相当缓慢,比如我们集团前几年上的财务电子系统,在地方上的推进就是各种受阻。
国家号召的创新尚且如此,更何况个人提出来的。
特别有创意的新新人类赶紧绕道吧。